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而神秘湘西沅陵,沅陵位于湖南西北部沅水中游,古为黔中门户,隋为辰州治所,其地理位置“上扼黔川,下庇湖湘”,有“辰安则楚安,楚安则天下安”之说。所以自汉高祖五年(前202)建县以来,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沅陵都是历代郡、州、路、府、署军事、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它的这种重要的自然区位及其历史上的突出地位,为佛教传入提供了良好社会环境。现在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一座佛教圣地,沅陵县文物保护单位--龙泉古寺。
龙泉古寺位于沅陵县沅陵镇城西酉水口龙泉山山腰,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座东朝西,其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寺院由大雄宝殿、天王殿组成。建筑为单檐歇山顶,用小青瓦盖面,古寺建筑为挑梁穿斗式木构建筑,建筑正西面开大门,俯瞰酉水,在大雄宝殿的东西两侧开侧门。四周用风火墙环护。大雄宝殿与天王殿之间开天井,是沅陵县域内保存较完整的古寺庙之一,龙泉古寺于1988年12月被沅陵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2月被怀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佛教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沅陵,唐贞观二年(628),太宗李世民下旨在沅陵修建龙兴讲寺,培养佛学人才,佛教自此在沅陵进入一个大的发展阶段,并逐渐成为五溪地域的佛教中心。宋元时,沅陵佛教一度衰微,直到明朝才又逐渐兴盛。特别是在明隆庆二年(1568),太后李凤娇赠给龙兴讲寺千佛袈裟一袭后,沅陵佛教再度进入鼎盛时期,县城和乡村,相继建起大量寺庙。到明万历年间,城区内外先后建起龙泉寺、凤凰寺、常安寺、广福寺等。一些著名的高僧或他们的弟子,不断前来沅陵讲经弘法,沅陵龙泉山、虎溪山、凤凰山等在明末清初都成禅师弘法之地。莲月印正、悦可道严、圣义光宣、颖秀真悟以及颖秀真悟的法嗣六润光杲先后入住龙泉古寺弘法。
龙泉古寺座东朝西,是传统的寺庙建筑,依山而建,而今,由于五强溪库区建设,上龙泉山路已经无法通行,只能从后山往下走几百米,就来到古寺,现在我们来到了龙泉古寺前,进入第一道门,称之为山门,因为过去修行都是在山上,是离神灵最近的地方,也是人迹罕至,最利于清修,所以自古以来大多寺庙修建在山上,故称山门,进了龙泉古寺的山门,就表示你进入了佛国世界之中,龙泉古寺的山门,是典型江南建筑,用当地红砂岩修建,石刻“龙泉古寺”四字使整体建筑显得庄重,但是现在石刻的字迹有所风化,进入山门,在墙角处可见“皇清乾隆三十五年岁次夏月初一日龙泉山 募 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前巡抚南部院 陈”所立的《新开稻田碑记》碑,该碑文记载的是当时寺庙的僧人开辟荒山,自给自足的事迹,该碑文的字迹大多已经风化,模糊不清。
往前就进入天王殿,顾名思义也就是供奉四大天王的地方,民间往往将四大天王当作“风调雨顺”的美好象征。接着就是龙泉古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为单檐歇山顶,用小青瓦盖面,建筑为挑梁穿斗式木构建筑,是供奉释迦牟尼的地方,为什么叫大雄宝殿了,因为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具有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现在我们来看看宝殿内这几根木柱子,其实它是砖和灰浆做成的砖柱,进入宝殿内,供奉着佛像,宝殿宽敞宏阔,蒲团整齐,按照佛教仪规陈列,四时香烟缭绕,是寺僧礼佛的庄严圣地。大家可以在殿内拜一拜。这些佛像都是在1995年以后重新修建。因为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沅陵境内掀起“破四旧”运动,佛教寺院遭受严重破坏,龙兴讲寺、龙泉古寺、凤凰寺等城区著名佛教寺院中的佛像被砸烂焚烧,1995龙泉寺被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恢复宗教活动,重塑佛像,修建风雨亭,整修龙泉古井,使龙泉古寺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每年到寺内的进香的香客很多。其中农历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的观音生日时香客最多,有近千人次的信众来此烧香请愿,敬拜观音。2010年6月20日,怀化市佛教普济会、沅陵县佛教慈善会捐资助学发放仪式在沅陵县龙泉寺举行,体现了佛教界人士助人为乐,慈悲为怀的教理。
据沅陵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太守陈延庆对龙泉古寺进行修建“重加修理,公之暇,觞咏期间,一时传为盛事”,在太守在任期间,游龙泉古寺,曾在壁上留有对联,父老相传。清咸丰年间,“邑人募资重修”,也就是当地的居民自发筹募资金对龙泉寺及附属亭阁进行一次重修,使其香火延绵。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均为明清时候的实物遗存。龙泉古寺寺周有苕亭、映江阁、景融亭以及先得月崖、诗僧悦可墓等诸多景观,山径幽曲,酉水清环,自古以来,龙泉古寺就是县内佛教信众聚集从事宗教活动以及居民游览观光的地方,题咏甚富,县内无寺可及。比如谢纯臣的游龙泉寺(二首)。其一“香刹从来古,秋风客到稀。溪光平入座,竹色冷浸衣。地僻鸟无语,林深花自飞。蒲团相对坐,茶话总清机。”其二“万壑秋睛后,云烟列画屏。山畦曾采菊,仙洞欲餐苓。鹤舞花光灿,鱼翻水气腥。归鞭依落照,吟啸几回停 。”深秋的一天,忧虑满怀的诗人,独步登上龙泉山。山中美景、古寺、高僧,使诗人心胸块垒冰释。两首诗,写景写情,情景交融,清香淡雅,令人回味。悦可的《暮春喜迟公子登映江阁》晓禽啼破梦,廉慎喜风清。笑接青云士,遥寻白社盟。履拖溪雾湿,茶煮竹烟生。更忆匡庐事,空惭慧远名。石韫玉的龙泉山四咏是龙泉山龙泉寺外的四个名景点,为游人歇息、赏景之处。诗人逐点而咏,仿佛为各点绘制了一幅淡雅的水墨丹青。
现在我们从龙泉古寺侧门来到古寺后面,这里就是沅陵有名的古井--龙泉古井,井水清澈,甘甜可口,古今闻名。井旁还立有盐道大使、清代沅陵书法家邬大宗撰写并篆刻的隶书《龙泉古井记》碑,字迹苍劲,文辞隽永《龙泉古井记》的碑文为“辰州郡西,出城三裏,有龍泉寺。山勢蜿蜒,脈絡注於古井,因以名泉。井在寺側之右,水清而味甘。其流出西,流之遠,可知也。自國初詩僧悅可寂後,泉涸,井遂廢。迨今二百餘年,蒼苔、白石、古窪虛存。光緒乙亥冬,寺僧光繩授毗羅戒,率徒眾繞井禮拜,泉忽湧出,足供寺飲。曆伏暑不幹,亦異事矣!光繩殆耿恭之化身歟?能複使八功德水,充滿弗竭也。予時與同人覽勝於此,喜光繩挹茲瀹茗,允所請,為記以傳奇。歲辛卯,光繩化去。為感慨者,久之。茲泐記於石,獨惜光繩不及見吾書。而猶幸其及親見吾稿也。飲此水者,當知淵源有自云。光緒二十年甲午春上巳日”。 碑文详细记载了龙泉古寺古井的由来。
站在龙泉古寺的前,俯瞰悠悠酉水静静的流淌,饮饮甘甜的龙泉水,听听龙泉山的鸟语花香,一定会让你浮想联翩,感慨大自然的美景,顿悟佛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