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届湖南文物解读大赛】澧县余家牌坊解说词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李清波 编辑:胡冲 2016-11-14 14:37:14
时刻新闻
—分享—

  各位朋友,大家好。熟悉湖南常德澧县情况的人们都知道,在澧县车溪乡牌楼村矗立着一座石质牌坊——余家牌坊,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家牌坊又名余家节孝坊,坐北朝南,为六柱三间九楼式石牌坊,通体用祁阳白石雕刻而成,通高21.7米,面阔8米,进深5米,整座牌坊刻有人物143个、龙41条、凤32只,采用了镂空雕、浮雕、圆雕、线刻等雕刻工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放眼望去,精致的纹饰布满牌坊,无论是柱、坊之上,还是博风板上,随处可见匠心。

  余家牌坊是湖南乃至全国存世石雕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珍品。这座牌坊建于清朝道光年间(1833——1842),共计三层,上层两侧饰立体蟠龙浮雕,中部刻有“圣旨”二字;中层刻有湖南省抚部院请旨准建旌表全文和“节孝坊”、“旌表贡生余继泰之妻余罗氏”、“皇清道光二十三年”等字样;下层石坊两侧刻有“龙翔”、“凤翥”及“双狮”图案,六根石柱下侧还刻有四狮、四象、四麒麟。牌坊采用“三足鼎立”之样式,由六个脚进行支撑,堪称是最稳定的结构。牌坊四面均作“八”字形,整个建筑结构严谨稳重,造型精致奇特,装饰华丽典雅,图案题材多种多样,人物造型优美生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科学价值。

  一座有历史的牌坊,背后总有一段沉甸甸的往事。好在这位受到旌表的罗老太君的身影还不至于太过模糊,在方志家谱中我们还能粗略了解到她那令人肃然起敬的故事。据《直隶澧州志》、《余氏族谱》等记载,余家牌坊所表彰的人叫罗氏,是澧州府贡生余继泰之妻,丈夫早亡,24岁就开始守寡,守着两个年幼的儿子过日子,谁料长子成年以后又不幸早卒,她又坚强地一手把孤孙养大。历经多重打击的罗氏没有向命运低头,她守寡50载,上孝公婆,下抚子孙,含辛茹苦地将幼子余日禀教养成人,后来官至五品任州同知。为感谢寡母的养育之恩,余日禀上表要求为母亲建节孝坊。道光皇帝准予建坊,但要求资金自筹。于是,余日禀自掏腰包于道光十四年(1834)开始建坊,到道光二十三年(1843)方才告竣,几乎耗尽毕生积蓄,整整历时十度春秋。牌坊落成之后,澧州当地文武官员接踵来贺,四方络绎来观者不下十万人,文官为之落轿,武官为之下马,小民为之除冠,称得上是盛极一时。

  要说起来,那位从年轻时就一直守寡的罗老太君不仅过惯了苦日子,还是一个不慕虚荣的明白人。为她建节孝坊时老太太还在世,曾百感交集地泫然涕下曰:“闻节孝者,妇道之常,何坊也?况演剧以庆。此庆也,氏乌乎当之?”老太太出于自谦说的这几句话翻译成现代白话就是:“我听说守节尽孝,不过是妇道常事,又有什么必要惊动朝廷建坊表彰?何况还要演戏庆贺搞出很大的声势。这种大规模的庆祝活动,老身又怎敢安心承当呢?”由此可见,这位老太太果真是个深明大义、很不寻常的妇人,难怪她会选择在青春年华就为了儿孙的幸福而做出巨大的牺牲,这其实正是一种对家庭对后代的担当精神的体现。

  由于余家牌坊石雕工艺非常精美,关于它的建造过程便有一些神奇的传说在民间流传。相传余日禀在接到清道光皇帝批准修建余家牌坊的谕旨后,急忙出榜招贤,最后选定了由老、中、青结合的三位能工巧匠来领衔主持建造。三位奇人中,后生技艺过人,在他肩扛的锤把上挂着一副石雕鸟笼,笼中的石刻小鸟伸手去逗竟能摇翅点头;中年汉子手托的石头算盘框框无榫,柱柱无节,珠珠无缝;七旬老者则口衔烟杆,在衙堂外一口气钻完360块石头,让人用墨线一拉,眼眼都在一条线上。三位巧匠受聘之后,从此一心扑在余家牌坊建造工程上,历时十载方才同心协力建成了这座精品牌坊。还有传说认为余家牌坊的设计建造是出于仙人所赐。据说在负责建造的工匠苦思冥想设计方案而不得时,天宫仙女出于好心从天下扔下一方手绢,正是一幅静美绝伦的牌坊构造图。此后,为了加快建造进度,仙女还特意作法,遣来各路神工暗中相助。由于得到天仙的襄助,余家牌坊的神兽也都因之具有了灵性,一到夜里就从牌坊上跳到地面玩耍,以至于践踏了地里的庄稼。为了避免庄稼颗粒不收,村民便对牌坊6根石柱下侧所雕的狮、象、麒麟等进行了破坏,以示严重警告。自此之后,神兽们不敢再下地玩耍了,庄稼地里才得以消停。应当说,这些神话传说虽然生动有趣,但并不符合历史的真实。在过去,人们还不能自觉地认识到人自身的力量,往往把一些突出的发明创造归之于神仙鬼怪或有名的人物。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思想中,余家牌坊的修建称得上是一个奇迹,是由神仙下凡设计和修建的。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无论是三个能工巧匠修建余家牌坊的传说,还是仙女助修余家牌坊的传说,其实体现出的都是对修建余家牌坊的古代建筑师的赞美。

  蜚声湖湘、流誉古今的余家牌坊,自创建以来的200个春秋代序中,不知凝集着多少神话传说、多少诗情画意和多少雷电风云,最终有幸保留下来成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国宝,它集古代政治、文化、民俗等历史资料于一身,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化史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这是湖南人民的骄傲,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它必将永远属于人民!

  作者简介:李清波,现任河南省宁陵县国家统计局宁陵调查队办公室主任,系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商丘市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各类研究论文和文学作品近百篇,曾多次在全国、省级征文活动中获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