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届湖南文物解读大赛】龙吟塔解说词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田振华 编辑:夏君香 2016-11-14 16:08:27
时刻新闻
—分享—

  各位游客朋友们:

  现在由我来给大家介绍龙吟塔,龙吟塔位于沅陵县城东沅江下游四公里处的河涨洲洲头,因四周环水,水外环山,集五溪之精华,采天地之灵气,自古被风水堪舆学家视为风水宝地。我们看到的这座塔就是龙吟塔,据清同治十一年《沅陵县志》载:龙吟塔始建于明代。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碑记:明代分巡暨阳陈君建浮屠于洲上;重建于清代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碑文载:“龙吟塔废之久矣!嘉庆年间,前者首事修至四级中止,道光二十七年予等奉府宪钟谕募捐复修。”距今约170年历史。是湖南省现存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砖木结构佛塔,1996年元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吟塔为密檐式砖木结构,塔高42米,八方七层,底层围径7.6米,塔层收缩合理,整体造型完美。塔内置木楼6层,旋梯直通塔顶,塔身结构严谨,装饰精巧、典雅,整体造型完美,上用赤金铜铸宝鼎,层塔翘角饰龙尾形。檐面盖铜板瓦,檐口有勾头滴水,层檐装饰各异,下层置两道一斗三升拱。墙面各方嵌五尊石雕神像。底层南门开半圆形大门,门额嵌龙头石雕,刻“龙吟塔”三字,塔外环墙构成八方庭院。该塔溶合了明、清两代建筑风格,具有湘西地方特色,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塔内较多保留印度圆形锥塔和塔龛的痕迹,表现出极高的科学艺术水平。昂立河涨洲洲头,直插云霄,蔚为壮观。

  辰州有三塔,即龙吟塔、凤鸣塔、鹿鸣塔,而且“三点一线”,遥相守望,这在中外佛塔建筑领域是一道罕见的奇观,也成为沅陵千年古城尊贵的象征。大家知道,佛教最早来源于印度,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佛塔建筑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塔又叫浮屠,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浮屠”指的就是塔。塔是寺院的主体,也是供奉佛祖、僧侣和佛徒祭祀和膜拜的地方。塔的主要作用是祭藏佛骨,供养佛祖,珍藏佛经,敬佛尊神。龙吟塔下原建有广福寺,气势非常雄伟,成为沅江流域过往排工纤夫、商人、达官显贵和百姓朝拜之所。历史上屈原、王昌龄、李白、刘禹锡、王阳明、谢纯臣、沈从文、周佛海、周立波、厉以宁等登曾塔远眺,留下大量诗文墨迹。王阳明留有“欧鹭春闲自满洲”,厉以宁教授《江城子》有“岭上有芳洲”,清代学者谢纯臣《游广福寺》,“参天一柱障中流,禅境春光分外幽”等等,可见当年之盛况。一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在散文《沅陵的人》一文中关于河涨洲名字的解释有过生动的描述。

  佛学界认为,塔是镇守一方平安,确保一方兴旺昌盛的宝物。当然龙吟塔能不能聚五溪之精华、集天地之灵气,保平安,出人才,是个深不可测的问题,但登塔远眺,确实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的志向,让人超凡脱俗,追求远大理想。中共一大代表周佛海年轻时,厌学逃课,四处周游,好交朋结友。有一次当他和几个同学观看了河涨洲,登上龙吟塔后,仿佛慧眼顿开,看到尘世以外壮丽的世界,豪情壮志顿涌心头,吟出了脍灸人口的《登龙吟塔》“登高把酒酹神龙,拔剑狂歌气似虹。敢以清流拦巨浪,耻居穷壑伴奇峰。怒涛滚滚山河杳,落木萧萧宇宙空。不尽长江东逝水,古今淘尽几英雄?”诗中雄才大气显而易见,学友们听了高兴不已,纷纷叫好。在洲头架锅野炊时,大家开怀畅饮,周佛海趁着酒兴又吟了一首“沅江滚滚似砚波,手握金山当墨磨。倒提龙吟权作笔,问天能写几行多?”不久周佛海,毅然离开沅陵东渡日本留学。虽然他后来的人生走向反面,但他从一个乡下孩子成为中共一大代表,是不是因他登塔远望,而志存高远的结果呢?

  龙吟塔七层,即浮屠七级,也就是七种境界,有人巧妙地用唐朝七句诗点明了佛塔的要义,第一层叫:“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二句叫:“铜雀春深锁二乔”;第三层叫“飞流直下三千尺”;第四层叫“日照潼关四扇开”;第五层叫“轻烟散入五侯家”;第六层叫“一身去国六千里”;第七层叫“青牛白马七香车”。

  现在我们开始登塔,请注意登塔很有讲究,大家看到过《西游记》唐僧扫塔的情景,扫塔就是扫心,扫除心灵上的私心杂念,登塔就是感悟人生,超越自我,将心灵从一个境界提升到另外一个境界,登塔者心要虔诚,切不可高声喧哗,胡言乱语,獬渎佛祖至高无上的尊严。

  请看龙吟塔第一层叫“一行白鹭上青天”。语出唐代诗圣杜甫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一种欢快激扬的心境,也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状态。告诫我们,人必须有一种乐观的情怀,豁达的心态,使自己的人生象白鹭一样迎空向上,飞向蔚蓝的天空。

  这佛塔第二层叫“铜雀春深锁二乔”。语出唐代诗人杜牧《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诗恰好是佛教“集谛”的点化,“集谛”告诉人们“苦”的主要根源在于人的自我意识。产生“苦”的根本原因是人的欲望。欲望是对佛教真理无知的表现,又是烦恼之根源,欲望有三种:即爱情欲、生存欲和繁荣欲。三欲产生“三毒”,也就是贪婪、仇恨和愚昧,集谛的精神叫破除三欲,压抑身体、语言、意识三个方面的社会活动。正所谓:“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要想获得无忧无虑的人生,就必须坦荡大度,淡泊名利,以天下之乐而乐,以他人之忧而忧。

  佛塔第三层叫“飞流直下三千尺”。语出唐代诗仙李白之手。开阔的胸襟、昂扬的气概和与自然的亲善。佛教“三谛”的灭谛,是叫人终止受苦,到达涅磐。这是佛教修行的终极目的,是人生的归宿,也是佛教最高的理想境界,是永恒常在,无痛苦而充满欢乐,断除一切烦恼,而实现我外之“我”。

  佛塔第四层叫“日照潼关四扇开”。语出韩愈唐诗《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荆山已去华山来,日照潼关四扇开。剌史莫辞迎候远,相公新破蔡州回”。 “四扇开”就是四面开,写出一种得胜回朝、凯旋而归的自豪心情。佛教中的四谛之“道谛”,就是解脱之路,怎样达到“涅磐”呢?首先要消灭人生苦难的根源,即“朴”灭人生一切欲望和要求,安于现状,进行“自我净化”,做到八正道。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宗等,这是由凡人变圣人,从迷界到达悟界的必由之途,又叫“八只船”。掌握这八只船,你将前程似锦,最终迎来“日出潼关四扇开”的壮丽人生。

  佛塔第五层叫“轻烟散入五侯家”。语出唐代韩宏《寒食》一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原是一首政治讽剌诗。佛教精髓中“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佛经谒语“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意思是因果必遭报应,不管时间相距多久,位置是否相颠倒,前世种下的因,总会在后世遭到报应。所以人生在世多积功德,善施天下,将你爱的“轻烟”轻轻“散入”千家万户,福祉乡邻。

  佛塔第六层叫做“一身去国六千里”。语出柳宗元《别舍弟过》,“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原意指作者被贬时间之久,地方之偏远,激愤之情溢于言表。佛教精髓中“三法印”,也就是判断是否真佛教的标准。一是诸法无常,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生灭变化的,并非永恒不变,所以一切皆是“空”;二是诸法无我,认为一切现象皆缘和合,没有独立的实体和主者,对人来说,只有假名而无实体,谓之“人无我”。三是涅磐寂静。只有修成正果,才能从永久轮回中超脱出来,不再生死轮回,灵魂才能安静永生。

  佛塔第七层叫“青牛白马七香车”。语出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七香车指的是七种香火制作的车,异常华贵,为妇人所乘。对于真心求佛者来说,这是最理想的境界。康庄大道在眼前,贵族人家骑着名贵马车一帆风顺,求官的官运享通、求财的财源滚滚、求学的学贯中西、求姻缘的美满幸福、求子的龙凤呈祥、求平安的一帆风顺。

  各位嘉宾朋友,现在我们已经登上了龙吟塔的最高境界,有什么心愿,请诚心告诉佛祖,大悲大慈的佛祖一定大肚能容,保你万事如意,登上这七级浮屠后,就象鸡儿啄破蛋壳,你的人生将摆脱种种局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你一定能够走向成功的彼岸。

  (沅陵县文体旅游广电新闻出版局田振华供稿)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