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届湖南文物解读大赛】邹蕴真墓解说词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朱能毅 编辑:胡冲 2016-11-14 16:07:55
时刻新闻
—分享—

  邹蕴真,字泮芹,1893年4月25日出生于汉寿县望城乡(现株木山乡)邹家坪村一户农民家庭,后来成为一位知名的民主人士,1985年7月在北京寓所逝世,享年92岁,骨灰由亲属移葬到老家邹家坪祖坟地。现在的墓冢,由儿子邹敬亮、女儿邹敬兰、孙子邹一公、邹一凡、邹一伟、孙女邹一娟、外孙肖一平、肖一君在1998年始建;由于破损,于2009年5月修复。墓冢坐北朝南,墓直径3米,高80厘米,全用水泥覆盖,占地面积30平方米。墓冢后半圆圈用2米高的水泥墙围护,墙中央立有一块合葬碑,碑上部嵌刻他和夫人代素如的遗像。2012年12月,常德市人民政府公布邹蕴真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冢为中心,四向延伸50米。

  了解了邹蕴真墓实情之后,让我们穿过“墓”后的烟云,解读他与一代伟人的精彩故事吧。

  一、同学少年畅论国是

  邹蕴真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与毛泽东在第八班同窗五年半。1914年底学校放寒假后,邹蕴真和毛泽东一同护校。除夕夜的长沙城内,大商家将喜庆爆竹放得震天响,望着毛泽东凝重的神情,邹蕴真问:“润之,我们把书读好,将来良田千亩,出人头地不也是一样吗?”毛泽东摇摇手:“我想的是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同胞啊!”那时起,邹蕴真才了解到毛泽东的远大志向,对他心生敬仰。两人经常于晚饭后到岳麓山顶散步,毛泽东必先采一把干草递给邹真垫坐,俩人边欣赏景色,边谈论国是人生。

  1918年4月,毛泽东相约邹蕴真等13人创立新民学会,学会中不少人后来成为革命先驱者。那时毛泽东与邹蕴真常在风雪时到湘江猴子石沙滩沐浴,增强抗寒力,进行节食减餐锻炼。两人还常在星期日到东城门下读书写文章,养成闹中能静的心境与镇定力。当时两人谈论最多,唯独不谈金钱、不谈妇女、不谈穿吃。邹蕴真几次与毛泽东徒步数百里,访问农村,调查市镇,收集群众生活、生产、疾病、税捐等各种素材,回来后写成社会调查和回忆录。

  一师毕业时,邹蕴真对毛泽东说:“润之,你是湘潭人,我是汉寿人,江河辽阔,我们终于走到一起了,今朝一别,未知何日再相逢?且相逢时又会是何等模样呢?”毛泽东说:“革命路上总有相逢的一天,请务必记着,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建设新的中国,应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职责。”

  1919年五四运动后,邹蕴真资助毛泽东在长沙潮宗街创立文化书社,创办《湘江评论》,邹蕴真为之四处奔波。1921年冬天,邹蕴真协助毛泽东与何叔衡,在长沙船山学社创办湖南自修大学,撰文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同年毛泽东还在一师开办附属学校并任校长,邹蕴真任教员。在一次次的进步活动中,邹蕴真与毛泽东的学友情也跃升为革命的战友情了。

  二、危难时刻肝胆相照

  1925年8月,毛泽东在韶山组织农民开展“平粜阻禁”谷米斗争,湖南省长赵恒惕获悉后十分震怒,电令湘潭警察局立即逮捕。8月28日毛泽东离开韶山,先是到长沙城西邹蕴真寓所避难,随后转移到邹蕴真老家邹家坪,锁在一间厢房内,不许外人靠近。隐居一段时间后,毛泽东决定去广东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五期学习。于是,邹蕴真趁一个麻风细雨的夜晚,叫夫人代素如雇用一条刘姓人驾驶的小渔船,将毛泽东从屋后小港送往十几里远的外江码头,换乘开往长沙的客船,再转坐火车南下广东。临别时,邹蕴真坦率地对毛泽东说:“润之兄,你革命我赞成,但我不能跟你一起干了。”毛泽东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可是我们现在革命没有资源,连买枪的钱都没有。你往后就以办学为掩护,多多向学生传授进步思想。泮芹呀,珍重!”

  由于邹蕴真嘴唇有生理缺陷,在那白色恐怖年头,很容易被反动派识别,因此他按照毛泽东嘱托,全身心教书育人,践行“教育救国”志愿。邹先生治学严谨,为人正直,敢说真话,1938年2月任汉寿县教育局长期间,他向省厅诵陈官场腐败及时弊,因此得罪了人,不到一年便辞职回到邹家坪,创建起一所学校。他不但教授国文、古诗,还引进了英语、常识、数学等新学科,向学生宣传进步思想。

  邹蕴真因多年受聘任教,俸禄较为丰厚,加之自办学校积累了一些资产,对毛泽东的革命活动常有支持,有一次毛泽东写信向他求援,他慷慨捐寄500块银元,缓解了老同学的燃眉之急。

  昆明湖边共话往昔

  全国解放后,毛泽东主席没有遗忘民主人士和昔日学友。1949年冬,他致函邹蕴真由湖南“刻日赴京”。1950年1月14日,邹蕴真和夫人、女儿抵京,恰值毛泽东出访莫斯科,直到5月份的一天下午,毛泽东派车接他到中南海。两人阔别23年后重逢了!邹蕴真由衷赞赏毛主席领导革命胜利的雄才伟略,毛泽东牵着他的手,沿昆明湖漫步,把目光投向一湖碧波,感慨地说:“没有什么,还是第一师范学习的那一点点。泮芹,当年我们想把国家搞好,苦于没有办法么,东找西找,最后才找到马克思主义。”走进书房,毛泽东亲手削水果,拿香烟,边吸边问老同学今日的情形。邹蕴真几次想告辞,都被按住了。那次,毛泽东还诚挚地忠告他跟上时代形势,争做开明人士,“如今解放了么,你也要告诉老家的人,把多余的田土、财产交出来,分给贫苦农民,让他们也过点好日子。”

  两人聊了几个小时,毛泽东才把他送到新华门,邹蕴真回头一望,夜色中主席仍站在垂柳下挥手相送。事后他记叙道:“润之兄用小包车将我接入私人客厅,畅谈达3个小时之久,感情依旧,毫无半点官僚习气……”

  邹蕴真从“华大”毕业后,1951年1月由政务院分配到人民出版社任编辑。1952年3月中旬回到汉寿老家,交出田地和粮食、埋藏的20两黄金、400块银元等家产。1953年6月他被安排在国家文史馆工作,1956年6月5日,被周总理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邹蕴真在京期间,先后向中央和毛主席呈寄了几十万字的建言与学习体会,全是有关国家治理与经济建设的。

  (作者简介:朱能毅,常德市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员、汉寿县政协常委、作家)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