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届湖南文物解读大赛】条头岗遗址解说词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金国峰 编辑:胡冲 2016-11-14 16:11:15
时刻新闻
—分享—

  各位来宾:

  现在我们来到了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条头岗遗址。

  这是一座普通得不再普通,但又是神奇得不再神奇的山岗。说它普通,随便一看,这山岗低矮平缓、貌不惊人,和周围山岗相比,看不出有丝毫特别之处;说它神奇,是因为2011年4—8月,经过湖南省文物考古调查研究所对这座山岗的调查和发掘,确认它是一处湖南省罕见、全国不多见的旧石器遗址。也就是说,远在5——10万年前,我们的先人选择了这里作为石器的大型制作场。当这个重大发现向社会发布后,中国考古界为之震动,所有考古学者为之惊叹!

  2012年 1月8日,湖南省考古暨文物保护工程工作汇报会在长沙召开。会上宣布,湖南2011年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临澧条头岗首次出土了大量石叶

  4个月后的2012年5月28日,湖南省省委、省政府机关报《湖南日报》以《条头岗遗址:首次在南方地区出土了大量石叶》为标题,全面报道了这一重大发现:

  —— 2011年4月和8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对澧水支流道河两岸进行了旧石器遗址专题调查,并选择其中的条头岗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条头岗遗址位于临澧县佘市桥镇桃花村,发掘面积30平方米,面积不大但出土了各类石制品约6000件,较为清楚地展示了该遗址是一处石器制造场遗迹。条头岗如此密集的石器分布在湖南以往未曾发现过,出土的大量石片在国内并不多见,而且首次在南方地区出土了大量石叶,表明当时人们的石器制作技术较以前更为成熟,为认识湖南地区旧石器晚期的石器工业增加了重要资料。条头岗遗址反映出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条头岗文化”。

  2012年3月2日,国家文物信息网公布了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候选名单,湖南临澧道水河条头岗旧石器遗址入选。

  2012年3月5日 凌晨5点06分 ,人民网复兴论坛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发布了这一文物考古重大新闻。

  权威考古专家表示,条头岗遗址在时代上均大致位于晚更新世时期,正好处在现代人在东亚出现的关键时期,为了解旧石器中期向晚期的过渡,以及现代人类在中国的出现和迁徙等课题也提供了新的资料。

  放眼望去,平缓的山岗绵延,一座连着一座,浓郁如海。在至少几百平方公里范围内,远古的先民们为什么唯独选择了条头岗作为制作生产工具的一处工场。这是一块怎样的风水宝地?

  各位来宾:请大家听我从远处说起:

  天地造化,澧水道水自远古从武陵群山中走来,向洞庭湖而去,流经临澧段百余里,二水冲积而成的沃野,形成西南群山与洞庭湖平原的过度地带。据最新考古发现,这里有80万年以前的人类活动遗址。这里是远古先民们从山林迁徙到平原,从狩猎、采集文明走向农耕文明的第一个驿站。

  为什么他们会选择这里作为第一驿站哩?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专家与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幼平教授考察条头岗遗址后作出了这样的解释:

  ——道水是湖南四大水系之一澧水的重要一级支流,干流发源于慈利县,流经石门、临澧、澧县,在澧南注入澧水,全长102公里。道水流域地处武陵山脉向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区,区域内地貌类型多样,为古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

  ——遗址位于岗地顶部红土堆积中,大部分背靠高山,面临水系。说明古人类对生存环境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水源、食物以及安全性是古人类的重要考虑;从出土石器的组合及数量初步看,可能呈现出中心营地和其他行为活动地点的一种模式。

  这个解释无疑是合乎历史唯物主义的法则,合情合理的,也是正确的。在此基础上,专家们进一步阐释了条头岗遗址对于考古学的意义:

  ——道水中游的条头岗遗址揭示出了一处石器制造场,其中发现的类似石叶的石器制作技术具有较大的独特性,在湖南属首次发现,在中国南方也缺乏可比较的遗存,表明该遗址已初步具有打制石叶的能力。它代表了道水中上游地区较大的石器工业传统,可称之为“条头岗文化”。

  ——条头岗遗址在时代上大致位于晚更新世晚期,正好处在现代人在东亚出现的关键时期,为了解旧石器中期向晚期的过渡,以及现代人类在中国的出现和迁徙等课题也提供了新的资料。所谓晚更新世晚期,就是指距今10万年至1万年间,包括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晚期和细石器时代。这一时期是研究现代人起源和扩散的重要时期。以条头岗遗址为代表的旧石器晚期文化分布区域和一批具有相同技术因素和石器组合的遗址,对于完善湖南旧石器晚期文化序列,了解旧石器晚期石器工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探讨旧石器晚期古人类的交流、生活方式和聚落模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位来宾:条头岗出土的大量石器中既有旧石器石叶,也有细石器石叶。所谓旧石器石叶就是制作技术简单、作用较低的一种石片;而细石器石叶则是材质较好、制作精细、式样较多、作用较大的石片。目前我国考古界对于细石器出现的时间及其所产生的背景等问题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争论的焦点就是细石器起源于何处。在这以前,国内考古界普遍认为,细石器起源于华北地区乃至于西北利亚,但也有人曾提出过其它地区有可能也是源头。条头岗遗址的出现无疑给出了答案。

  对于细石器的产生及功能,一位学者在自己的微博中作出了如此较为详细的介绍和论述:

  ——细石器,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一种新的石器加工工艺,一般是指采用间接打击法制成的小型细石核、细石叶和用之进一步加工而成的石器。它们多数是为装备骨、木等复合工具的石刃而专门制作的。与其他石器制作技术相比,细石器工艺要求制作者具有清晰严谨的技术设计以及娴熟精湛的操作技能,反映出石器打制技术前所未有的进步性与复杂性。

  ——细石器的出现一般认为是与更新世末期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大迁移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细石器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某些地区甚至延续到金属器的出现。正如有的西方学者所说:“从大范围上说,细石器工艺是旧石器时代末期人类创造的特殊打制石器中‘高新’技术并很快波及全球,是人类思维与技能的提高,对环境变化与社会行为的生存适应的直接反映。应该说细石器是适应于采集和渔猎经济的需要而存在的,随着农业的出现就慢慢地消失了。

  各位来宾:这位学者大概是临澧藉人,他继续就细石器的起源写道:

  ——最近,本人到了“条头岗文化”发掘现场,在那里聊发思古之幽情。想到,临澧的确是一块不同寻常的地方。中国的细石器文化,距今已有26000-10000年历史。黄土高原多处发现该时代文化遗址,如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但在江南似乎还很少发现。过去,我们一直认为,黄河流域是我国人类的最早摇篮。而“条头岗文化”的发现,至少要改写这一结论。站在这不过几米高的丘岗上,我脑海里浮现出一群浑身赤裸,腰系树叶裙的“临澧人”,在这里进行当时最先进的文明创造——大批地打制精密石器。这批石器因为什么原因没有进入使用而存储在这里,我们已不得而知。不过,这笔财富经过这约两万年的封存后,价值已经不可估量了。

  各位来宾:临澧,居东经111°36′20.1″,北纬29°31′52.4″,海拔84米。以山地、丘陵、稻田为主,土壤肥沃,水源、植被良好。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7℃,年降水量1560mm。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未发现大灾大难,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堪比人间仙境。

  社会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凡属于北纬30度左右的地区,从古至今均为最发达的地区。临澧处于这一地区的中心位置,享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因此,古代先民们首选条头岗作为工具制作场无疑是聪明正确之举。

  沧海桑田,天翻地覆。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站在条头岗上的发掘现场,脚下是因发掘翻挖出来的黄土,山岗下是静静流淌的道水河,河上是彩虹一般的青山工程道水大渡槽,石长铁路从河对岸渡槽下面穿过,一列列火车呼啸驶过……。各位来宾:请大家微闭双眼,随时光倒转,让我们的思绪回到几万年前的这个山岗……在这座一面临水的山岗上,一大群远古先民身披树叶、兽皮,正在用简单的锤击法、砸击法,制作着刮削器、尖状器、凹缺器、砍钻器、石锥等狩猎、采集用的各种石叶;只听见石头相互撞击发出“砰、砰、乓、乓”低沉的响声,还有喊叫声、欢笑声……。

  随着旧石器向细石器的漫长进化,中国远古人类从技术、精神、社会等各个层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各位来宾:就是在这里,在今湖南省临澧县道水河畔一座叫条头岗的山岗上,几万年前,孕育了一个新的伟大时代——新石器时代!

  各位来宾:条头岗旧石器遗址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