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磅解读】说起湖南人民“精气神” 郑佳明翻出了三年前杜家毫写给他的信

来源:红网 作者:彭双林 沈梦艳 编辑:王娉娉 2016-11-16 15:29:29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商学院文新学院院长、湖南省政府文史馆馆员、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郑佳明。

  红网专题:弄潮潇湘——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红网全媒体报道

  相关链接:

  【重磅解读】陈先枢:报告提湖南人民“精气神”,旨在打造一个磁场
  【重磅解读】如何认识湖南人民“精气神”?四位党代表各讲了一个故事

  相关评论:实现美好愿景须有股“精气神”
               以“精气神”打赢全面小康攻坚战
               用“精气神”凝聚发展改革的“文化磁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彭双林 沈梦艳 长沙报道

  11月15日,当说起湖南人民的“精气神”时,湖南商学院文新学院院长、湖南省政府文史馆馆员、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郑佳明翻出了一封三年前的信,这封信是时任湖南省长的杜家毫写给他的。

  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15日在省人民会堂开幕,在杜家毫同志所作的报告中,写进了湖南人民的“精气神”:“心忧天下”是湖南人民的情怀,“敢为人先”是湖南人民的胆识,“经世致用”是湖南人民的智慧,“坚韧不拔”是湖南人民的意志。

  杜家毫致信郑佳明:希望多写一些湖湘文化的文章

  2013年10月19日,郑佳明在湖南日报发表了《用湘魂武装湘商 由湘商再铸湘魂》一文,时任省长的杜家毫看到后很有感触,当日便写了一封信,让秘书托人转交给了郑佳明。“信中说,‘要让湖湘文化具有时代的精神’,我遵照指示,后来又连续发表了几篇这方面的文章(在《湘商周刊》)。”郑佳明昨天说。

  杜家毫写给郑佳明的信中提到:“这三十多年来,湖湘大地上以袁隆平、黄伯云、梁稳根等以及文化、广电、传媒等为代表的开拓创新者异军突起,‘血性’依然存在,敢为人先的精神依然存在。时代变了,传授‘道’境遇变了,‘致用’的重点乃至方向变了。只要认真加以研究、挖掘、提炼,可以悟出湖湘文化新趋势。企业要文化,创新要精神,领导要气质。希望您多写一些这样的文章。”

  杜家毫在信中说,湖湘文化是湖南的特色“名片”,扬我之长,是竞争力所在。

  解读:湖南人民的“精气神”,有深厚历史文化渊源

  现在,湖南人民的“精气神”被写进了党代会报告。这些精神在新时代有什么作用,被赋予了什么新的涵义?作为一名长期研究湖湘文化的知名学者,郑佳明为我们进行了详细解读:

  心忧天下,是湖南人民长期认同的精神。最早是左宗棠说的,“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半亩地都没有,但心怀天下,这是一种价值观的表达。后来毛主席改成了“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这也是对湖南人价值观的概括。湖南最早的先驱屈原,他的精神就是平息天下、心怀天下、心忧天下,后来像贾谊、周敦颐、王船山,到近代的魏源、谭嗣同等人,包括心忧天下的毛主席,价值系统都是为了天下。古代没有国的概念,天下有社稷、黎民和苍生,天下就是有国家有人民有河山,心怀天下、心忧天下是湖南人悲天悯人的胸怀。心怀天下为什么还要心忧天下,先人都带着淡淡的忧伤,是湖南人的悲剧意识、悲情意识。湖南人最典型的就是有爱国精神,当国家有困难的时候,都怀着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所以心忧天下表达湖南人的价值观。

  敢为人先,表现湖南人的精神追求,湖南人从屈原开始就有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的精神。经世致用,则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因为理论要联系实际,思想要解决实际问题,不能空对空,空谈误国。坚韧不拔是反映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的性格。

  演进:湖南人民正将精神资源变为发展和创新的动力

  郑佳明说,我们说发展,分为自然资源和精神资源,自然资源是大自然赋予,精神资源是强大的力量,湖南人干了那么多惊天动地的伟业,出了这么多的风云人物,这都是精神资源带来的,这种精神资源是湖南人的文化和精神。“家毫同志提出要弘扬湖南人民的精神和文化,其实就是要将历史的资源变成现实的力量。”

  在新时代,湖南人民的“精气神”方面,涌现出了哪些代表人物?郑佳明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湖南人的精神一代代突破,很了不起,值得学习,如袁隆平,科技界的还包括黄伯云、卢光琇等;工业领域出了很多拔尖的企业,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特别是在互联网领域,湖南人占了很大的比例。湖南人正在将这种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变为发展的动力和创新的动力。

  郑佳明说,我们现在主张湘商文化和湘商精神,其实质就是把湖湘文化和商业精神结合起来。湖湘文化从重农变成重商这也是一个转型,由内开放,由过去的斗争精神,现在变成宽容、包容、和谐的精神,湖湘文化正在三湘大地上转型、变化、发展,正在起着很大的激励作用。湖湘文化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要有新的时代特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