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届全国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研讨会在湖南女子学院召开。
红网长沙11月19日讯(记者 刘怡斌 通讯员 刘遵仁)11月19日,第三届全国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研讨会在湖南女子学院召开。会议以“‘互联网+’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探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空间和机遇、思路和前景,努力提高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和水平。
开幕式上,湖南女子学院党委书记、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理事长罗婷分析了当前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她介绍,湖南女子学院构建了女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创业文化理论,建立了“领导重视、全校动员、全员参与、职责明确”的就业工作机制,健全了招生、就业、人才培养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了阳光校园文化和创新创业文化,构建了精准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就业创业质量不断提高。她指出,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性别歧视影响下,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的根本改观,还有较长的路要走,需要政府进一步的政策支持,需要高校进一步的思路创新和实践探索。
中华女子学院院长、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理事长刘利群指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被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之后,中国的女性高等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遇到了振奋人心的重大发展机遇。盟校之间要从多角度、广范围地进行深层次的合作,才能在高等教育队伍中占据一席之地。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雷朝滋表示,毕业生就业工作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关乎教育事业成败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事业。提高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要高屋建瓴,充分认识做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意义;要突出重点,更加重视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要凝心聚力,共同做好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葛建中在讲话中强调,湖南高校要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要贯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使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落地落实;要提升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水平,增强指导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监督考核,形成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整体合力。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学生就业难特别是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湖南省妇联副主席张媛媛认为,省妇联将做好广大女大学生的“娘家人”,为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优质服务;高校必须在“互联网+”时代主动作为,推动人才培养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加快构建、完善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要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树立平等公正的社会风气,为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会议的研讨环节以“‘互联网+’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12位专家学者分“创新创业机遇与挑战”“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三个主题作了研讨演讲。
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研究员结合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产业转型升级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的成果,通过大数据分析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相关关键信息,评估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效应。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教授结合近年来北大女生就业创业的数据,从女生就业创业的优势与特点、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等方面分析,提出了提升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的措施与建议。
湖南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曹敏针对新常态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出了新要求,提出政府应进一步整合创新创业支持政策,高校应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生要更加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湖南女子学院院长杨兰英教授提出,在当前“互联网+”的环境背景下,女子高校作为女性人才供给的引领者,应该创新思路,紧紧抓住“互联网+”为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的新机遇,积极适应“互联网+”对女大学生能力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彰显女性个性和优势,加快推进人才培养供给结构改革,优化人才供给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女性自由全面发展,从而推动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中华女子学院副院长王练教授分析探索“互联网+”时代提升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山东女子学院党委副书记宿建沛研究员则结合山东女子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践与探索,探讨了如何为女大学生创业铺就圆梦之路,以创业精神带动优质就业;华中师范大学祝平燕教授指出,创业是一种生存能力,大学生应该防范创业风险。
来自企业界的创业代表乐易考教育集团董事长葛红艳、广东省行业协会联合会执行会长钟丽、火名网CEO叶大钢结合自身的创业经历,对互联网+背景下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给出了宝贵的意见。
此次研讨会共收到161篇参会论文,其中评选出优秀论文一等奖6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1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