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来五年:立足战略目标 把愿景变为实景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敏 编辑:王娉娉 2017-01-06 09:20:09
时刻新闻
—分享—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这是立足新方位的新抉择、新使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要求长沙在国际上找准对照系和坐标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昨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文浩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是引领长沙未来发展的行动指南,必须实干为本,精准发力,锲而不舍,逐步将目标变为现实,努力把愿景变为实景。

  未来五年工作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继续坚持“稳住、进好、调优”的总要求,着力改革创新、开放融合、提升品质、统筹城乡、改善民生,加快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国家交通物流中心,努力建设能量更大、实力更强、城乡更美、民生更爽的长沙,加快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阶段性目标。

  报告点击

  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是一项新的探索、新的实践,需要对标国际同类型城市,对标国内一线城市,对标行业产业通行国际规则与标准,以增强城市功能、提高辐射服务能力为核心,以创新、开放为引领,从人口、经济、文化、贸易、创新、交通等多维度对标,持续提升长沙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力,不断增强长沙在全国乃至全球城市竞争中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1 关键词:促进产业转型

  加快“三大升级”,增强竞争力

  实施路径

  工业升级:全力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

  依靠科技创新助推转型升级,促进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无缝对接,加快建设大学科技城,建设若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新型技术研究院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基本建成国家科技创新强市。

  以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契机,实施生产过程、生产产品、生产服务智能化改造,促进制造业向高端、智能、高效、绿色转型,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北斗导航、智能驾驶、机器人、增材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装配式建筑、地理信息、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全力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

  服务业升级:实现增加值占比超55%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5%以上。

  突出发展创新创意产业,建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创新创意集聚区。培育芙蓉中央商务区等年营业收入“百亿级”“千亿级”的服务业集聚区。

  大力发展现代金融,将“湖南金融中心”建设成为富有活力、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区域金融中心,全面提质既有金融集聚区。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推进运输、仓储、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促进农旅融合。

  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服务、做优产品、做强品牌。发展分享经济,壮大移动互联网产业,打造移动生活之都。加快会展、检验检测、体育等特色服务业发展。

  农业升级: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狠抓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引导“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

  专家解读

  高端智能制造是产业转型重头戏

  余敏(市委党校马列教研部副教授):产业转型升级是常讲常新的老题、任重道远的难题,也是不可回避的必答题。长沙对未来五年产业发展的思路设计,可总结为主攻重点、突破难点、关联热点。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对产业转型重点的把握。政府工作报告分别对三次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目标、重点方向和重点途径作出了安排。尤其把着眼于工业转型升级的智能制造作为重中之重。

  不管是在最近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还是在欧美制造业回归的背景下,尤其对于仍然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长沙来说,高端智能制造业是基础、是方向,同时更是着力点、是重头戏。未来五年,我们相信长沙会在倾力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的过程中,迎来产业转型升级的质的飞跃。

  2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三大突破”,增强新动力

  实施路径

  系统改革突破,唤醒“沉睡的农地”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满足有效需求。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产权、投融资体制改革,唤醒“沉睡的农地”,让社会资本更愿意投向农村。

  深化市场配置要素改革,推动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制度改革突破,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改革行政管理制度,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公共服务等领域。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改革境内外投资管理体制,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基本实现国有资本战略重组和集中统一监管,完善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试点改革突破,推进20余项国家级试点示范

  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行主体功能区规划,强化绿色发展评价,全面完成试验区第三阶段改革任务。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水生态文明等20多项国家级试点示范,使改革成为促进发展的动力、破解难题的法宝、惠及民生的福祉。

  部门声音

  继续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

  吴德峰(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未来五年,长沙将继续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既为当前发展增强动能,也为长远发展积蓄势能。

  一是围绕新战略抓系统推进。紧盯“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着力推进创新开放高地建设系统性改革等牵引性、套餐制、组合式改革。

  二是围绕总目标抓精准发力。围绕“四更长沙”建设,针对突出性矛盾、普遍性诉求,找准病灶、对症下药,推出更多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改革。

  三是围绕大平台抓先行先试。围绕“国字号”战略平台,加大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湘江新区等20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的先行先试力度。

  四是围绕协同性抓有效衔接。抓好改革方案的及时跟进、改革任务的梯次接续、改革之间的前后关照;抓好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和创新动作的同向发力。

  五是围绕全过程抓落地见效。深化“四点督察”、“四级提醒”、第三方助推等机制,强化改革全链条的过程管理,切实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变成发展的推动力、群众的“获得感”。

  3 关键词:建设品质长沙

  实施“三大提升”,增强承载力

  实施路径

  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动“东提西拓”“南延北进”,构建“一江两岸、一城多区”和“多组团、串珠式、网络状”的空间格局。适时修编城市总体规划,调整行政区划,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分区与设计。

  规划建设城际轨道,建成地铁3-6号线,建设5条过江通道,完善城市路网和快速路、快捷路系统,优化智能交通服务,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建成公交都市。

  加强城市应急水源建设。开展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试点。拓展湘江新区新的片区,精心打造高铁新城、南部新城、滨水新城、金霞新城、金桥新城、隆平新区、金阳新城、沩东新城等重点区域。

  完成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用活用好城市资源,强化城市精细管理,建设更高水准的全国文明城市。

  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支持浏阳打造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支持宁乡撤县设市,将浏阳、宁乡打造成为省会副中心。

  建成南、北横线,将沿线重要城镇、产业基地、特色园区和旅游景点“串珠成链”。建成“一环七射七纵”高速公路网,实现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外联内畅。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城区对接,完善农村水利、环卫、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

  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名镇,培育一批示范特色小镇和村庄,建设全域美丽乡村。

  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构建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节约高效的供水保障体系、水清岸绿的流域生态体系,建成水生态文明城市。

  完成“新三年造绿大行动”,建成环城绿带生态圈,打造千园之城。持续推进“清霾、碧水、净土、静音”行动,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55%以上,让好山好水、好空气、好风光遍布城乡大地。

  部门声音

  用“工匠精神”筑就品质长沙

  王伟胜(市住建委党委书记、主任):全市住建系统将紧紧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以新型城镇化试点为契机,加快推进轨道交通、过江通道、快速路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功能;加快完善供排水设施,推动综合管廊试点、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整治,强化文明施工和小区物业监管,切实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功能;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推动住宅产业化试点,发展装配式建筑,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切实推动建设领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用“工匠精神”筑就品质长沙,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4 关键词:扩大深度开放

  突出“三大拓展”,增强吸引力

  实施路径

  拓展开放格局,建成临空经济示范区

  以湘江新区为依托,全方位参与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携手长江经济带城市群错位联动发展,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以空港新城、高铁新城、金霞新城为依托,大力发展临空、临铁、临港经济,建成临空经济示范区。

  拓展开放通道,构筑综合航空运输网络

  扩大中欧班列(长沙)货运吞吐量。建设长沙港三期,升级长沙-岳阳航道,提升通江达海能力。构筑国际航线、国内干线、区域支线一体化的综合航空运输网络。推动渝长厦、长九高铁和大河西高铁综合枢纽建设。

  拓展开放领域,引导优势企业跨国并购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大力引资引智,引导优势企业产能出海、境外投资、跨国并购。

  争取外国政府在长设立政、商机构,全面拓展口岸功能,建设中部地区离岸金融结算中心。把开放的大门打得更开,让长沙与世界精彩互动。

  部门声音

  发挥涉外作用,服务开放新高地建设

  郑力虎(市外侨办主任):外事部门将进一步发挥职能优势,主动服务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

  充分发挥外事的“开放服务器”作用。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发挥好外事的渠道、资源优势,推动智能制造和相关优势产能“走出去”,争取更多国际组织、外国政商分支机构落户,放大“服务器”功能。

  充分发挥华侨的“中外连心桥”作用。进一步凝聚“五侨”合力,积极发挥长沙“侨梦苑”在侨资、侨智、侨技等方面的创新优势,确保“连心桥”畅通。

  充分发挥港澳的“超级联系人”作用。推动长沙与港澳地区在高端服务业领域的合作,密切长港澳在商贸、科技、文化、信息上的互动,依托港澳平台“借船出海”。

  充分发挥友城的“国际朋友圈”作用。深入推进“城市外交”,争取在美洲、欧洲、“一带一路”地区建立更多友好城市关系,力争“友城建到哪里,就把企业带到哪里”,以友好交流促实质合作,丰富“朋友圈”内涵。

  5 关键词:改善民生福祉

  完善“三大体系”,增强凝聚力

  实施路径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施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拓宽社会保险覆盖面,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支持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工作。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湖湘文化标识

  推进城乡优质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加快公办与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推行高中阶段免费入学,支持在长高校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建成市儿童福利院。

  实行“三医联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建成长沙国际体育中心;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推动养老事业发展,全市养老床位达到每千名老人35张以上,打造健康长沙。

  建成铜官窑、炭河里、长沙国王陵三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湖湘文化标识,率先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深化平安长沙建设

  培育社会组织,强化基层群众自治,推行网格化治理,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开展“七五”普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依法行政,切实规范执法。深化平安长沙建设,构建立体化防控体系,让长沙更加温馨、更加安定、更加幸福。

  部门声音

  均衡人口发展,打造健康长沙

  周敏(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未来五年,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将以“健康长沙”建设为目标,以开展“转作风、优服务”主题活动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卫生计生资源配置、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医院发展能力、家庭发展能力,强化投入保障、人才保障、制度保障、宣传保障,确保“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蓝图绘就

  综合实力稳居省会城市前列

  地区生产总值达14000亿元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0亿元;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2个以上“五千亿级”园区和1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

  现代化大都市格局基本形成

  城市发展骨架进一步拉开,大都市特色亮点进一步彰显,建成区面积达600平方公里以上。湘江新区、东部开放走廊“双引擎、双高地”空间格局加快构建,“三个中心”的影响力、辐射力更加彰显,大学科技城、马栏山文化创意集聚区、临空经济示范区基本建成,城市更加宜居宜业、精致精美、人见人爱。

  创新中心地位倍加凸显

  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服务更加完善,基本建成知识产权强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左右。“互联网+”城市排名更加靠前,创新创业指数更加提升,打造人力资源高地,创新驱动成为城市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内陆开放新高地逐步建成

  水、陆、空立体化“大通道”不断拓展,黄花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大平台”功能日益彰显;人流、物流、信息流快进快出、大进大出的“大通关”格局基本建立,拓展水铁联运、铁路货运,建设铁路等一类口岸,实现最高通关效率。外贸依存度显著提升,进出口总额超过200亿美元,实现总量倍增,长沙更好地全面融入全球经济版图。

  现代交通物流体系更加完善

  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水运港、通信和管道运输等综合枢纽体系基本建成,黄花机场年旅客吞吐量2900万人次以上,中欧班列(长沙)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长沙港成为全国内河主枢纽港,对外交通、通信、物流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提升,公交都市建成。

  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

  文化创意产业明显壮大,文化实现跨界融合,长沙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创新、运营、交易、体验中心。市民文明素养明显增强,城市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文化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湖湘文化特质更加鲜明。

  本版撰文 长沙晚报记者 朱敏 本版制图 王斌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