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溆浦县龙潭镇阳雀坡:腊鼓声动迎大年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余蓉 编辑:夏君香 2017-01-06 10:47:56
时刻新闻
—分享—

1月5日,溆浦县龙潭镇阳雀坡,一名由游客扮演的新娘正在等新郎的到来。湖南日报记者 李健 摄

  湖南日报记者 余蓉

  通讯员 夏喜衡 周晓鹏

  腊鼓声声,大年近了!

  1月5日,是腊八节,溆浦县龙潭镇阳雀坡古村落,一大早就舞起了龙灯、蚕灯、故事灯,浓浓的年味飘荡在雪峰山谷。

  这一天,来自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怀化等地的上万游客,甚至还有来自加拿大的国际友人,来到阳雀坡零距离体验喝腊八粥、打糍粑、磨豆腐、杀年猪等民俗活动,欣赏板凳龙、草龙灯、蚕灯、木偶戏等特色文化表演。

  腊鼓声动,游客爆棚

  阳雀坡是个古村落,由6座清代建筑风格的四合院组成,至今已有260余年。

  历经岁月变迁,这里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山区生活方式,每年的腊八节都是村民们筹备过年、答谢亲友的重要节日。腊鼓声动震四方。今天,腊八节活动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6个院子每个都游客爆棚。

  走进1号院里,浓浓的香味混合着甜味扑鼻而来。软糯的腊八粥刚一出锅,就被游客们一抢而空。3号院子新打的糍粑、熬煮的甜酒,摊前也都围满了人;4号院子的豆腐还冒着热气,就被游客们喝进了肚子里,温暖又熨帖。

  这边正吃着美味,那边“咚咚……”的锣鼓声响起。木脑壳戏《卖子养父》正式开演,很快,大人孩子们就把戏台子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木脑壳戏,就是木偶戏。台上的演员正操作着木偶打得难解难分,台下的观众看得目不转睛。“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木偶戏,很有意思。”来自长沙的陈玫声音里透着兴奋。陈玫告诉记者,自己有个朋友去年来过这里,今年特意拉来好几个朋友组团来感受节日气氛。

  3号院子的打糍粑,也吸引了好多游客跃跃欲试。来自加拿大的一位外国朋友也撸上袖子试了一把:“有趣,好玩。”

  与此同时,杀年猪、哭嫁、迎亲、抛绣球、纺纱、挑花、刺绣等民俗文化表演正在6个院子里轮番上演,山谷里不时飘来一阵阵欢笑声。

  踏进民居,穿越清朝

  阳雀坡四面环山,梯田鳞次栉比,树木翠竹葱茏,风景秀丽怡人。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起,王氏子孙在阳雀坡定居立业。至清末100多年间,逐渐建起6个院落。

  历经200多年风雨,村落里的房屋没有一处是新建,古色古香不减当年。走在爬满青苔的青石板路上,满眼古墙青瓦、画壁飞檐、古井门楼,仿似一脚踏进了清朝。

  难能可贵的是,古村落内至今还保存了水车、花轿、雕花床、琴凳、石磨、风车、油灯、钱锉、纺车、八仙桌、太师椅、组合茶盘等历史文物以及草把龙灯、地方婚俗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村里的一位老人介绍说,这得益于王氏的家训“只准修房,不准拆屋”。

  “没想到在雪峰山这个古村落,民俗文化竟保存得这么好。”湖南省旅发委副主任高扬先不禁惊叹。

  值得一提的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决战阶段,阳雀坡还曾驻扎过国军74军的1000余名官兵,国军74军军长王耀武的指挥所就设在阳雀坡的2号院内。在这里,日军的西进计划被彻底粉碎。

  年货热卖,旅游扶贫

  糍粑、米酒、腌菜、板鸭、血粑、腊肉……在村落里好几个年货集散地,琳琅满目的年货让游客们纷纷掏出了钱包。

  “刚刚尝了他们做的腊肉,非常好吃,有嚼劲,又不腻。我要买点回去送亲戚朋友。”来自北京的张高云一次买了5公斤腊肉。

  游客们笑开了花,村民们心里也乐开了花。村里以前收入大都靠年轻人外出打工,近几年开发旅游业后,游客们为他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

  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公司董事长陈黎明介绍:2015年至今,该公司已连续举办了三届腊八节活动,一届比一届火爆。今年腊八节的主题是“腊八香飘雪峰山,旅游扶贫惠万民”。办腊八节,一方面是展示民俗年俗、弘扬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是让村民们受益,展示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的成果。

  “这样的活动,游客玩得高兴、买得满意,村民们也得到了实惠。”溆浦县文体旅游局局长金中平高兴地告诉记者,雪峰山区古村落分布多,民俗文化浓厚。腊八节活动犹如推开了村落文化的山门,让更多的游客走进其中,细细品味。

  游客广场上,龙灯、狮子灯、蚌壳灯、吆喝灯、船灯、故事灯、草龙灯、竹筒龙等表演还在轮番上阵,浓浓的年味混合着笑声、吆喝声、歌舞声,在阳雀坡上回荡着。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