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赢攻坚战——宜章县精准扶贫工作纪实之一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白培生 颜石敦 刘从武 王文琴 编辑:夏君香 2017-01-16 10:11:03
时刻新闻
—分享—

  白培生 颜石敦 刘从武 王文琴

  1928年1月12日,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宜章打响了湘南起义第一枪,并成立了湘南第一个红色政权——宜章县苏维埃政府。

  2015年,新一轮扶贫攻坚战打响后,宜章县把精准扶贫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书写着决战决胜的壮丽诗篇。

  为了广大群众的美好生活,革命老区宜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八万群众生活在贫困边缘

  素有“楚粤孔道”之称的宜章,是省际边界县、革命老区县、山区农业县、罗霄山片区集中连片扶贫攻坚重点县。

  县里的同志告诉我们,宜章之所以贫困,石漠化地区、高寒山区多,“山多耕地少”、“交通不便”等是致贫的重要客观原因。全县总面积2117平方公里,总人口64.43万人,平原面积仅32.95万亩,人均不足0.5亩。

  同时,受煤炭资源枯竭和烟花爆竹行业关闭整合等影响,缺资金、缺技术、缺致富路子、缺主导产业等问题凸显,务工门路少了,许多家庭徘徊在贫困边缘。加上自然灾害及抗“病”经济支付力弱,返贫现象时有发生。

  此外,少数贫困群众的脱贫主观能动性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没有引进企业和项目、发展第三产业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发展步伐。

  致贫原因不一而足,脱贫之路异常艰辛。

  该县精准扶贫办的同志介绍,2010年底,全县有贫困村120个,贫困群众5.6万户、22.98万人,人均年收入1196元。

  不仅如此,全县还有157个行政村不通水泥路,63个行政村没有实施农网改造, 81个行政村饮水困难,薄弱的基础设施严重制约着群众的脱贫步伐。

  2011年宜章被列为国家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后,县委、县政府聚焦贫困地区、盯紧贫困人群,创新扶贫模式、拓展扶贫途径,加大扶贫开发资金力度。

  经过奋战,2014年底该县贫困村下降至84个,贫困人口减至8.48万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7.3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0.3%下降到9.8%。

  剩下的贫困村、贫困人口都是“硬骨头”,如何啃?宜章县委书记王建球一针见血地说,新一轮扶贫关键在“金融撬动、产业带动”,让贫困户融入县域经济中,通过政府牵头、搭台,让优质企业、经济能人带动贫困人口共同发展。

  扶贫压力大、任务重,成为宜章县委、县政府操心最多、开会最多、干部下乡调研最多的工作。

  咬定脱贫目标任务不放松

  目标就是动力,思路决定出路。

  2015年下半年,宜章县科学制定精准扶贫“1357”计划,即“1”就是要围绕“一个目标”,实现贫困县摘帽、如期实现脱贫;“3”就是着力“三个精准”,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5”就是要用好“五年时间”,从2015年开始到2019年,用5年时间来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7”就是要将剩余的7万多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在2016年县党代会上,该县提出更高目标要求:三年实现稳定脱贫,确保到2018年底,全面实现“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任务,达到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及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标准。在2020年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罗霄山扶贫攻坚“样板县”。

  围绕中央“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以及省委“四跟四走”产业扶贫要求,他们坚持“政府助保贷+优质实体企业+扶贫小额信贷+电商+贫困农户”的“4+1”金融扶贫思路,“面对市场选产业、选准产业找能人、找好能人帮穷人、能人穷人共发展”,打造可复制、可借鉴的“我脱贫、你发展”宜章模式。

  该县精准扶贫办负责人曾庆德介绍,他们认真剖析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靶向施策。根据“五个一批”要求,即发展生产脱贫38798人,社会保障兜底20348人,医疗救助9636人,教育助学18279人,易地搬迁脱贫6037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实施精细化扶贫。

  全县上下切实履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县、乡、村层层签订减贫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并对全县19个乡镇、126个扶贫责任单位及驻村帮扶任务单位进行严格考核,履职不力将进行通报批评、诫勉谈话,严防“数字脱贫”、被脱贫、假脱贫。

  齐心协力坚决打赢攻坚战

  宜章县统筹各级扶贫攻坚力量,落实驻村结对帮扶举措,目前全县84个贫困村都配备了工作队。工作队驻村帮扶时间由原来的1至2年延长至5年,做到贫困村不“摘帽”、贫困户不脱贫不撤离。

  杨梅山镇炉背岭村工作队进驻后,多方筹资100多万元,带领村民修建饮水工程、机耕道、灌溉渠、山塘水库,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危房改造。并指导村民发展烤烟、茶油林、小水果等280亩,培育养猪、养牛、养羊大户,新建年出栏200头养猪场一个和年出栏50头养牛场一个。还组织成立了橡子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群众在合作社打工有的年收入上万元,可谓一人就业全家解困。

  与此同时,该县从县级部门及乡镇选派84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并选拔36名大中专毕业生、149名经济致富型能人,回乡担任村“两委”干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致富、带动致富的战斗堡垒。

  里田镇东山村支书李良斌是个见多识广的经济能人,他和支村两委干部制定以金秋梨、油茶、烤烟为主导的产业脱贫计划。李良斌投资200万元成立合作社,吸纳24户贫困户入股小额信贷资金72万元,种植金秋梨1300亩、油茶640亩、烤烟400多亩,2016年这三大产业产值达98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创收3.8万元。该村小额贷款入股企业分红的贫困户有70 户,每户年均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

  他们还深入开展精准扶贫“一进二访”活动,明确县级领导结对帮扶贫困户3户,县直单位班子成员帮扶2户,一般干部、村民小组长及党员帮扶1户,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

  上下同欲者胜。

  宜章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润槐告诉我们,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和支村两委干部等带领下,贫困群众的斗志被充分激发,他们有信心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