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回到人民回到美” 李修文携《山河袈裟》举办读者见面会

来源:红网 作者:胡芳 编辑:陈佳婕 2017-01-16 15:29:24
时刻新闻
—分享—

李修文(中)携《山河袈裟》在北京与读者见面,就“回到人民回到美”与李敬泽对谈。

  红网北京1月16日讯(通讯员 陈漫清 时刻新闻记者 胡芳)时隔10年,李修文再出新书。1月15日下午,李修文携《山河袈裟》在北京与读者见面,就“回到人民回到美”与李敬泽对谈,关于文学、关于人民,关于汉语之美,对谈内容十分精彩。活动由当当网、单向空间、湖南文艺出版社联合举办,湖南文艺出版社编审邓映如担任主持人。

  李修文,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作家协会主席,著名编剧、小说家,曾著有长篇小说《滴泪痣》《捆绑上天堂》及小说集《闲花落》等多部。李敬泽,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曾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非虚构写作”倡导者,也是先锋文学的推动者。

  为什么要说“回到人民回到美”

  邓映如:为什么用人民这样泛政治化的概念,而不是普通所说的众生?为什么作品里会集中展示草根、小人物这样一些老百姓的生活和情感呢?

  李修文:我更愿意说这本书写的是各种各样在困境里面的人。在这个困境里面,有一种联系让我们获得了某种非常强大的依靠。所以,你在很多不堪的时刻,你的同路者是谁,这就是我们讲的人民的概念。其实我对人民没有那么严重的负担,人民给我一种美好、热情,非常的广大,可以依靠。写下他们的存在,才能鼓励自己的存在。

  邓映如:当代文学中宏大叙事和小人物的描述,究竟应该怎么做?

  李敬泽:这本书根本不需要那么复杂的阐述,拿过来就看,我们每个人拿出心来读,用心读,这就是个好书。我们也不必去想什么,小人物、宏大叙事,这个想太多了反而隔了。我个人觉得这是我近期拿到的最好的书。

  人民的概念,我们不必去纠缠,其实拿出我们的本心,你会忽然发现其实你就在他们中间,你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你从他们中感觉到这个日子、这个生活是值得过的,不管有多少的坎坷、风雪、困顿,这是有情有义的日子。你找到了那个,就找到了你的人民,找到了那个,就找到了你的美。

  《山河袈裟》是一本有“情”的书

  邓映如:苏童说李修文是有志于激发汉语之美,你也告诉自己,一定要计划一种体面的、正直的、静水深流的汉语之作,你是怎么做到的?

  李修文:所谓文字的美感,是本能,是一个作家的修为或者产生巨大热情的地方。我对美学的萌动都是来自戏曲,小时候,汉江边上有一个戏台,我感觉这里道尽了大千世界。汉语之美,小到语词大到英雄气,如果我喜欢这个,给我一种忘不掉的感觉,最后便成了自己的某种觉悟了。到了今天,能用自己所喜欢的一套语系或者一种表达形式,表达我现实的存在,这就是我的幸福了。

  李敬泽:《山河袈裟》是一本有情的书,李修文在那个风雪里忽然看见了花开,忽然在绝境、在困顿,在天地无情的时候,看见那个最好的东西,最美的东西。

  “我想用远离鸡汤的方式写作,告诉你最真实的人生”

  邓映如:作品特别有画面感,情节戏剧化因素浓厚,是否受戏剧影响很大?或者戏剧悄然影响了你的写作?

  李修文:可能还是多年以来写叙事文学的一些本能。因为这本书前前后后写了将近十年。我描写的对象是真实的,我不想用某种过度的戏剧化扭曲事情本来的面目。书中的最后一篇,我前前后后去了5次,成书之前我又怕写得不太准确,又去了一次。所以我是不太会刻意地用某种戏剧化的方式表现,我很想用一群真实的远离了某种中国式的鸡汤的文字,告诉你人生本来是无救的,在无救前提下我们如何对这个世界还透露一丝一毫的热情。我们不能把失败作为一种前提,但是依然不放弃正大光明的渴望。

  李敬泽:我们这个时代一方面高度滥情,最不缺的是鸡汤。但《山河袈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情感、关于抒情、关于在这个时代,一种有深度的情感状态。另一方面,我们看大量的当代的文学作品,都酷得很,所谓酷就是不流露任何情感。但是李修文的这部书,最深地去体验了我们生命的情感,回到了我们的缠绵悱恻中去,回到我们真正的壮怀激烈中去,回到我们的疼痛。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这个戏剧化,其实可能恰恰是那种情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