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容竹马戏:老调新唱绽新枝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夏瑞虹 编辑:陈佳婕 2017-02-02 09:52:18
时刻新闻
—分享—

杨拉玛制作竹马中。资料图片

杨拉玛制作竹马中。资料图片

  长沙晚报记者 夏瑞虹

  人物名片

  杨拉玛,1985年生,华容县东山镇人,竹马戏第五代传承人。参与表演的竹马戏《花园扫雪》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自创参演的竹马戏《二老观灯》在湖南省第二届地花鼓艺术节中获优秀奖。

  手艺简介

  华容竹马戏是洞庭湖区独一无二的民间舞蹈,自明清以来广为流传。它由二名生角、一名旦角、一名丑角等四人联袂表演,其中一名老生(套戴竹条扎制的竹马),用华容本土乡音表演。竹马道具分为两节,前节扎制成马头,后节扎制成马尾,前后相连,从中套戴在表演者身上。主要演唱《闹洞房》《二十四孝》《拜寿》《恭喜发财》等四大类节目。2016年12月,华容竹马戏成功申报岳阳市非遗项目。

  新年祝福

  竹马戏内容大多是恭喜发财、添福添寿。新年到来,我借竹马戏的热闹喜庆,祝愿长沙晚报读者万事如意、清吉平安!

  正月初二,天气晴好。杨拉玛把演竹马戏的道具都搬到了自家屋子的前坪,竹马、锣鼓、旗帜、艳丽的服装,俨然一场大戏要开锣。他将一个竹马拆卸下来,给它换上了一套新装。他说,初四他和父亲又要离开家,到外面演出了,县里也邀请了他们参加元宵节的演出。

  华容县东山镇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里,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都会有戏班子串乡走村,挨户演唱给人家拜年、讨“恭喜”,这些表演中的竹马戏独具特色,也是湖南花鼓戏的源头之一。杨拉玛一家就是这里远近闻名的“竹马戏世家”,父亲杨文武是华容竹马戏第四代传承人,姑妈、哥哥、姐姐、妹妹都是竹马戏演员,如今他们一家成立了东风185民间演出集团,被称为“杨家班”。

  杨家人陆续齐了,锣响了,鼓动了,杨拉玛套上了白竹马,杨家的孩子们也套上了小竹马,来凑热闹。《恭喜发财》唱起来,大家一起扭起来:

  小丑白:大伙们快来哦!/初一初二好晴天 初三初四好拜年/初五初六年拜尽 只有跟贤东家拜新年/走上前来作个揖 恭喜老板过新年/小丑白:老板啦!跟你拜年啊!/众白:送喜送财啊(响锣鼓)

  杨拉玛从小看父亲、姑姑唱戏,后来又看哥哥姐姐演出,感觉很好看、很好奇。中专毕业后,他正式向父亲和其他艺人学戏、学做竹马。竹马道具也是自己制作的,他介绍,传统竹马是由楠竹编织,有选竹、劈竹、烘竹、织竹扎成马状、纸糊、彩绸或彩布装饰等工序,这种竹马制作精细复杂、成本高。“为了方便耐用,我们进行了改良,有时会用铁丝做支架。”

  《二老观灯》是杨家班自创的一个元宵佳节演出的竹马戏,“一出门来四下观/遍地黄花撒金钱/家家户户挂门灯/挂的清吉平安灯”。作为农民的杨家班,创作一个节目不容易,“都是自编自导自演,自费购买道具,有的节目二三十人,排练期间都是我父亲付工资。”说到创新的不易,杨拉玛很感慨。

  2012年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对华容竹马戏进行了报道,回忆当时的情景,他开心地笑了起来,“没想到我们这个山里的竹马戏还能上国际频道,真的成就感爆棚。”

  作为80后,杨拉玛对民间艺术,有着自己的认识。“华容竹马戏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好,不过这些民间的东西挖掘出来后,必须经过艺术加工,用新调子和老调子结合、改编,听上去要和老感觉不同,这样才能让人喜欢,才能让古老艺术绽发新枝。”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