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秦希燕建议完善工伤保险制度 防止“过劳死”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小华 朱敏 编辑:夏君香 2017-03-04 09:55:46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晚报北京讯(特派记者 周小华 朱敏)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神曲《感觉身体被掏空》迅速蹿红,引发全社会对过度劳累和健康透支以及“过劳死”的关注。我们该如何防止“过劳死”?昨日,正在北京准备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秦希燕联合律师事务所主任秦希燕,向大会提交《关于完善工伤保险制度,防止“过劳死”的建议》,呼吁完善现有的工伤保险制度,简化“过劳死”认定的因果关系,防止“过劳死”。

  现有法律体系难抑“过劳死”蔓延

  “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和心理压力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

  我国法律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实行每天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秦希燕代表指出,“过劳死”并非在法律上得不到任何“救济”和保障。根据法律规定,因用人单位违法加班,导致职工“过劳死”的,职工近亲属可以以民事侵权为由诉诸法院,请求损害赔偿。《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视同工伤的情形,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但事实上,许多员工为了薪水、升迁、职业发展,常常选择“自愿加班”;而一旦发生“过劳死”的悲剧,我国法律没有对疾病发作与工作之间关联性的明确规定,导致“过劳死”处于无法律保护的尴尬境地。

  秦希燕代表认为,事实证明,仅仅依靠现有的《侵权责任法》和《工伤保险条例》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关于“过劳死”的讨论多停留在性质之争上,其法律保障体制方面尚未成熟。

  建议建立“过劳死”补偿赔偿机制

  秦希燕代表认为,“过劳死”发生的前提和基础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劳动关系,按照现行的《工伤保险条例》,“过劳死”具备认定为“工伤”的多个构成要件,完全可以将“过劳死”认定为工伤死亡的一种特殊形式,比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来处理,将“过劳死”纳入工伤保险保障。

  除此以外,还应该立法明确“过劳死”的认定标准,并设置专门权威的“过劳死”认定机构,以防止各种纠纷,引发社会不稳定。《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按此规定,工伤的举证责任主要在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为了规避行政处罚,仍然可能在举证上懈怠甚至销毁相关证据。”秦希燕代表建议,进一步强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权利,改变其被动接受工伤认定的地位,变为主动调查,及时派遣专业人员到用人单位搜集相关证据材料。此外,职工“过劳死”与工伤中的因工死亡的实质性结果是一样的,其补偿标准也应当一样。应当建立工伤补偿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并存机制。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