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欧阳晓平:科学家的诗意人生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余蓉 编辑:王娉娉 2017-03-29 13:43:45
时刻新闻
—分享—

欧阳晓平 湖南日报记者 徐行 摄

2月27日,湘潭大学实验室,欧阳晓平(右三)带领学生进行大面积薄膜脉冲激光沉淀系统相关实验。湖南日报记者 徐行 摄

2月27日,湘潭大学校园画眉潭凉亭旁,欧阳晓平(左五)正在给学生答疑解惑。湖南日报记者 徐行 摄

  湖南日报记者 余蓉

  “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欧阳晓平很喜欢顾城的这首《小巷》。多少个科研攻关的寂寞深夜,在苦寻出路的思绪间隙,他轻吟着《小巷》。他说:“科学家,就是这个拿着钥匙的人。”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在欧阳晓平的眼里,戴望舒的这首《雨巷》也是送给科学家的诗,鼓励科学家在彷徨与不安中不放弃希望,找到自己的“丁香”。

  “文学需要想象,科学更需要想象。诗表达了真善美,而科研创新就是很美的东西。”欧阳晓平,这位奋斗在中国核物理第一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把枯燥艰辛的科研工作,抹上了诗意的色彩。

  1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春风拂面,春光煦煦。记者来到湘潭大学,见到了酷爱读诗、具有诗人气质的欧阳晓平。他的办公室书桌上,与一堆专业书摞放在一块的,就有一本《顾城诗全集》。

  欧阳晓平从小爱看书。在零陵师专(现湖南科技学院)求学时,更是“变本加厉”,经常看书到深夜十一二点钟,凌晨三四点钟又爬起来。毕业时,光是掏钱买的专业书,就装了几麻袋。

  谈到诗,欧阳晓平说是受妻子的影响。“我妻子是学文学的。我随手翻了翻她看的《泰戈尔诗集》,就爱上了诗。”他觉得,搞科研,能在这些长短句里得到共鸣。

  欧阳晓平从事脉冲中子的诊断和探测技术研究。捕捉和准确测量中子时间过程非常困难,因为不同能量中子有飞行时间弥散,源中子束一旦飞行一定距离,相互间就会被分离,时间过程特性就会畸变,想要测量核反应产生的中子时间谱简直不可能。

  夜深人静,月朗星稀。这样的夜晚,正是欧阳晓平思绪放飞的时刻。他推开窗户,在银白如霜的月色下,推想着新的实验过程和可能的科学结果,新的灵感在脑海中孕育……

  问题没有解决,就日思夜想,甚至做梦都想。1994年,在一趟从北京开往兰州的列车上,欧阳晓平在梦中突然“灵光”乍现,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

  醒来后,欣喜若狂的他立即将梦中的方法记录下来,随即付诸研究。经过半年的攻关,欧阳晓平做出了无源介质快中子探测系统,填补了中国在该类中子探测技术的空白;投入国防应用后,解决了一系列重要测试诊断难题。这个研究,也为欧阳晓平带来了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荣誉。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还有什么比这些诗句,更能描绘科研路上的酸甜苦辣呢?

  2 “做科研应该像一头饥饿的老虎”

  今年1月初,在北京的一个会议上,欧阳晓平汇报科研构想。其中,核物理以及新材料方面的创新构想反响热烈。致力于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是欧阳晓平的一贯坚持:“别人觉得做不了的,我特喜欢去尝试。成天琢磨,总有一天就被我琢磨出来。”

  欧阳晓平说:“如果用动物来比喻,做科研应该像一头饥饿的老虎,而不是衣食无忧的猪。猪三餐不愁,但没意思。老虎可能饿肚子,但吃到的都是想吃的猎物。”

  然而,“猎食”的过程是辛苦的。早上8点钟开始工作,晚上12点钟才结束。这只是普通的一天。实验正酣时,他常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

  他还曾与死神擦肩而过。有一天半夜,他起床时摔了一跤,当晚高烧不止,被送到医院以后,医生诊断是急性脑膜炎,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他不顾医生的劝阻,只休息了一个月,就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

  在脉冲辐射场诊断上的重大成就,让欧阳晓平声名鹊起。2013年他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却更忙了。有人不理解,怎么不歇一歇?妻子也曾埋怨过他,怎么还是见不着人?“科研水平提高了,想做的越来越多,能做的也越来越多。我总是兴奋,根本停不下来。”这就是欧阳晓平的回答。

  能提高30%动能的碳纤维活塞、在零下60摄氏度仍不罢工的电池、变甲醛为负氧离子的空气机、能除尘防瓦斯爆炸的煤矿雾化器……种种奇思妙想如同夜晚的繁星,在欧阳晓平的脑子里不停地闪烁。

  3 “毛主席嘱托过,我也要出点力”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湖南科技学院名誉校长,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兼职教授……这一长串冠在欧阳晓平名上的头衔,勾勒出他频繁往返全国各地的工作动态,也体现出他对家乡的赤子之心。

  “有的人觉得母校不出名,就很少提起,我不这样。”每年,欧阳晓平都会回母校湖南科技学院看看,指导学院建设,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对于省内其他高校的访问邀请,他也是有求必应。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商学院……留下了他讲学的足迹。

  2014年,湘潭大学与中国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共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欧阳晓平担任首任院长。欧阳晓平来湘潭大学考察时,在毛主席塑像下驻足良久,决定出任。“毛主席嘱托过,我也要出点力。”他深情地说。

  规划学院发展,争取科研项目,带了12名硕士博士生,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欧阳晓平的这个院长做得扎实。一年中,近一半时间待在了湘潭大学,却连校园里的秀山、琴湖都找不着方向。他说:“学院的事太多,没有时间逛。”

  但对自己的学生,他却总有空。“刚下飞机,5名学生拿着科研上的问题来找他求教,他都一一解答、指导,没有丝毫倦意。”欧阳晓平的助理陈静告诉记者,欧阳晓平很关心学生的学业发展、生活规划。学生有了恋情,也很乐意与他分享。

  欧阳晓平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每个学期,他都抽空给同学们上几堂课,分享国际前沿资讯,激发他们的科研创新激情。“欧阳院长要求我们的论文要出新。他常说,只有挑战别人解决不了的课题,才能成长、自信,才能有更长久的发展。”一位博士生这样说。

  为了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他设立“伟人之托”奖助学金,来奖励科研成果突出、创新能力强的在读学生。他说:“学生是我们科研工作的未来。我尽力帮助他们,就是帮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强。”

  4 把科学带回家的科学家

  欧阳晓平热爱科研,也热爱家庭。妻子和女儿,他时刻放在心里。

  女儿刚出生时,欧阳晓平高兴坏了。妻子奶水不足,他晚上爬起来煮奶。女儿半夜不睡觉,他就唱催眠曲,有时候一唱两三个小时。

  忙于工作,家里的事基本靠妻子。行走于各地,他总记挂着妻子。上个世纪90年代去北京培训,他花去近一年的工资,给妻子买了一件外套;去美国学习,他省下微薄的生活费,给妻子买下了一枚1000多美元的钻戒;过新年,他给妻子送了一双旅游鞋,附上小纸条:“我愿是一双鞋,陪你走到天涯海角,粉身碎骨也不怕。”

  在家里,欧阳晓平喜欢和妻子、女儿分享讨论自己的科研工作。“她们经常能提出我想不到的问题,是我的灵感源泉。”在他的熏陶下,教中学语文的妻子,能看懂深奥的核物理专业论文;女儿已是清华大学的博士生,从事跟父亲一样的科研工作。

  把科学带回家的科学家欧阳晓平,让一家人都成了“科学家”。

  名片

  欧阳晓平,1961年生,湖南永州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脉冲辐射场诊断技术的研究,先后发明系列脉冲射线探测技术原理与实验方法,研制成功21种新的核辐射探测器,创建5类脉冲辐射场实验诊断新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子探测体系。先后获得中国科技青年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等荣誉,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等。

  评说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欧阳晓平院士对毛主席怀有一份深切的情意。201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的迎新年师生联欢晚会上,他担任联唱的领唱,很是动情。

  也许是出身农村的缘故,他对学优生、贫困生多了一份牵挂。在他的倡导和呼吁下,湘潭大学“伟人之托”奖助金于2015年12月正式设立。为什么叫“伟人之托”?他的解释是不负毛主席“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的嘱托。“伟人之托”奖助金已发放两批,共计94万元,受奖助的本科生、研究生共208名。

  ——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钟芳华

  我能与欧阳晓平院士相识并有幸加入到他的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既是缘分,也是机遇。他对我提了3点要求:第一,品德要好,不与人斤斤计较;第二,能吃苦,在孤独和寂寞的忍耐中,能踏踏实实地做研究;第三,能经受住诱惑,能留在湘大长久地工作。这些我都铭记在心。

  ——欧阳晓平课题组青年教师刘应都

  报考湘潭大学研究生前,我给欧阳晓平院士发了一封电子邮件,没想到欧阳老师给我回信了,鼓励我认真准备、沉着应对考试。更没想到的是,复试之前,欧阳老师给我打电话再次鼓励我。当我正式来学校复试时,我又一次接到了欧阳老师的电话。他一再叮嘱我注意安全,并安排专人到火车站接我,带我去吃饭,熟悉校园。我至今充满了感动。

  ——湘潭大学研究生刘方圆

  欧阳老师平易近人,很爱笑。不管是师生交流,还是在篮球场上跟学生一起打球,都用笑声传递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他鼓励我们大胆创新,严谨科研,要能吃苦,把心摆正。“经师易遇,人师难遭。”他用严谨、自制的学习精神,给我们上了宝贵的课。

  ——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李贝贝

  手记

  祖国需要什么,就做什么

  湖南日报记者 余蓉

  30多年前,欧阳晓平还只是一名响应祖国号召支援新疆的中学教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几位搞核物理的专家学者,知道祖国需要这个技术,便动了心。

  站在宿舍的楼顶,欧阳晓平望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图景,想起父母从小勉励他当一名祖国需要的科学家,报国情怀油然而生,决心“考进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顺利考上后,欧阳晓平夜以继日地学习,很快成了所里的骨干。为了工作需要,所里希望他安心科研攻关,暂时放弃考研深造。欧阳晓平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他曾被公派到俄罗斯和美国学习考察。回国时,美国人用丰厚的待遇极力挽留他,但欧阳晓平拒绝了。他回忆道:“当时,正好是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我的心很痛,只想尽快回国,利用毕生所学让祖国更强大。”

  2008年,汶川地震。一想起遇难的同胞,欧阳晓平就感到揪心。后来,他发明了一个比较简单而又实用的室内救生舱。欧阳晓平说:“假如,我们在房子里面加一个救生舱,能容纳10个人左右,里面放置一些足够饮用10天的水即可。灾难发生时,我们有更多的救援时间。”这份赤子之心,让记者颇为感动。

  如今,欧阳晓平的科研水平在很多领域游刃有余。祖国的需要,是他选择的第一要素。

  “是祖国培养了我,我做科研就是为了回报祖国。”身材魁梧的欧阳晓平,在记者眼里更加高大。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