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化萦绕长沙城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曼斯 欧阳倩 编辑:康晓乔 2017-04-19 09:58:11
时刻新闻
—分享—

  “百姓大舞台 有艺你就来”市民才艺大赛。

  长沙县福临镇综合文化站。

  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古琴艺术公益培训。

  市民在图书馆看书。

  “最美中国话”2017新年诗会。

  (本版图片由长沙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提供)

  李曼斯 欧阳倩

  从宽敞高端的大剧院,到街头巷尾的小广场;从朝气蓬勃的少年郎,到脚步轻盈的老来俏;从勤奋学习的身影,到笑意盈盈的脸庞。在长沙,你能用双眼看到、用双耳听到、用内心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

  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强调:“文化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不可替代的软实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正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长沙,不仅需要站稳脚跟的经济实力,更需要彰显与之势均的文化力量!

  日前,长沙市获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示范地区”,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城市,因文化变得厚重;百姓,在文化中感受幸福。

  文化设施 城乡网络“建起来”

  几棵绿树前,一方安宁地。在烈士公园南门的一隅,开福区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内,几位市民埋头沉浸在书香之中。

  这里是长沙市首座24小时自助图书分馆,于2016年正式开馆。馆内面积约20平方米,能容纳纸质图书3000余册。

  近年来,开福区大力建设图书分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农家书屋,打造城北“读书之城”。仅2017年,就新建4座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分别选址开福万达广场、秀峰山公园、月湖公园和湘江世纪城,设有固定房间、自助设备、门禁系统,都能容纳纸质图书3000余册。市民只需凭借长沙市图书馆读者证或二代身份证就能刷卡进入书屋,在自助借还书机上自助办理借阅或还书手续。

  在雨花区,全省第一座公园图书馆“阅读花园”则是直接坐落在了公园内部。

  精致典雅的小木屋、文艺味十足的内饰风格,“阅读花园”倚靠百年古桑树,周围绿草如茵,视野开阔,其设计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由庭院与书屋组成。庭院内摆放特色阅览桌椅8套,书屋内有整套茶具、咖啡具,环境干净清雅,阅读氛围浓厚。

  据介绍,这个图书馆是雨花区文体新局投资30万元建设的,便利了周围居民阅读,也填补了我省图书场馆在公共休闲领域的空缺。书屋内配备最新的文学、经济、互联网、美容等适合各类人群阅读的书籍近2000册。全部图书编目分类摆放,向市民免费开放。

  小到公园一角,大到“三馆一厅”,各类文化阵地源源不断地为群众输送文化能量。

  外形如沙堆砾石,棱角分明;馆内装饰则融合“简牍”等文化元素,秉承现代性、开放性和艺术性。200万册藏书、3100余个阅览座位,书流、人流、信息流在这里汇集。

  伴随滨江文化园“三馆一厅”的陆续开放,一系列文化政策极大地吸引了广大市民:免费参观图书馆、规划展示馆、博物馆;到就近的社区、乡镇的文化站、文化室免费上网、看书、读报;借助“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参加美术、书法、歌唱、舞蹈等培训……

  同时,长沙实验剧场投入使用,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年底即将亮相……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备,让长沙市民有条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际品质的演出、展览。

  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群众从被动接受者慢慢转换成主导者。单向的输送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群众需求,他们渐渐走到台前当起了主角,对文化阵地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天心区裕南街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室内,72岁的黄淑兰老人正忙着带领姐妹们排练新舞,她步伐轻盈,手臂纤细而灵活。黄淑兰去年10月左右开始带着她的姐妹“驻扎”于此,在此之前,她们一直在小区内“打游击”。“以前是我们五六个兴趣相投的姐妹,晚上在楼栋的架空层底下活动手脚,架空层没有灯,借着小区的路灯,稍晚点就看不太清人。”“基本也只能夏秋天活动。冬天太冷,冷风嗖嗖的,春天经常下雨,地板有些潮湿。”

  如今,这一困境得到解决。

  2014年,长沙天心区裕南街拉开文化阵地建设的帷幕。同年9月,裕南街社区居民之家活动中心建成。活动中心分为4层,每层150平方米,分为一站式服务大厅、青少年之家、党员之家、居民文化活动中心。

  像这样平地而起的文化阵地,长沙已经比比皆是。仅长沙县,21个文化站中,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就达18个。长沙县青山铺镇文化站,始建于2009年,当时按照300平方米标准,经过几年运行发现,远远达不到群众要求。在群众的呼吁下,又扩建到千余平方米。

  长沙县文体广电局负责人说:“不是我们为形象而搞‘高大上’,而是百姓‘引导’政府提供更大的舞台。”

  2016年,长沙县建成6个示范性综合文化站,新建10个村(社区)文体活动室、20家农家书屋。目前,全县共建成镇街综合文化站24个,农家书屋312家,村(社区)文体活动室297家,在全省率先实现县、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

  随着“建起来”的功效日渐显著,长沙市构筑公共文化服务圈的基础已经成熟。目前,长沙将重点推进纳入城乡一体化建设的15个小城市、中心镇、特色镇文化设施建设,到2020年全部建有“一院一场一中心”(数字影院、文化体育广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主城区和城关镇、中心镇和特色镇、一般乡镇分别建成10分钟、15分钟和3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幸福城市的支撑基础是幸福社区。要通过完善居住公共设施配置,打造为民服务场所、文化体育设施等齐全的标准配置社区,推动生活空间升级,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幸福在老百姓家门口升级。”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文浩要求,如今这一切已逐渐成为现实。

  文化品牌 遍地开花“多起来”

  下午5点30分,湘江剧院的售票窗口前排起了小长队。住在天心区的刘奶奶是这里的常客,她熟门熟路地介绍:“必须现在就开始排队,晚了可不一定能进去。到六点半的时候,你拿着身份证就可以去领票了。”

  从2010年开始,“好戏天天演,欢乐满星城”在湘江剧院不定期地推出湘剧、花鼓戏等戏曲节目,热爱戏剧的市民们可免费索票观看,慢慢地聚集了一批戏迷票友。

  晚上7点,领了票的观众陆续进场,湘江剧院400人的座位不到20分钟就座无虚席。

  “剧院每年有近450场演出,只要是有戏的日子,基本都是满座。有些忠实粉丝几乎场场都来。”天心区文体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百姓大舞台 有艺你就来”、“欢乐潇湘 品质长沙”、“阳光娱乐·创业兴文”、“舞动星城·歌涌湘江”、“千团汇演·百佳评选”……一系列公共文化活动品牌扮靓星城的幸福生活。在另一个角落,一些特殊群体也在公共文化服务的照耀下感受温暖。

  一边是学拉丁舞,一边是学绘画。在岳麓区洋湖街道“小小向日葵”免费艺术培训教室,28名留守儿童在老师的带领下忙得不亦乐乎。

  伴随着阵阵欢快的舞曲,上午,孩子们正在舞蹈老师手把手地指点下翩翩起舞,而隔壁另一间教室里,学画画的孩子们则凑在一起,在纸上描绘自己家门口洋湖湿地美景。而培训室外,冯雪华奶奶告诉笔者,她8岁的小孙儿陈畅正在学习绘画,孩子一直酷爱绘画,因家中贫困靠领低保生活,陈畅从没机会系统学绘画。此次参加免费培训班,不但不收一分钱,连孩子的训练衣服、画笔和颜料都免费提供,孩子学得特别认真,也特别开心,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免费艺术培训。

  “小小向日葵”是岳麓区文体新局打造的,针对未成年人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低收入家庭子女、困难家庭子女以及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的文化品牌活动,旨在让来这里学习的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像向日葵一样永远面朝阳光,让怀揣艺术梦想的孩子们均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将文化惠民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近年来,长沙进一步健全关于加强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标准建设,以标准引导相关单位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在浏阳,文化品牌活动更是蔓延到了邻省。井冈山、莲花、上栗、醴陵、平江、浏阳……2016年,江西、湖南12个县(市、区)的文化交流活动代表团齐聚浏阳,开启了湘赣边区域合作文化交流活动的序幕。

  歌舞、客家山歌、鼓乐表演、戏曲小品、民谣说唱、采茶小戏等,“五彩湘赣边·相约浏阳河”文艺晚会上,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节目,充分展示了湘赣边文化的多元性,令人耳目一新。

  文化活动 引智聚力“活起来”

  “张先生忙不赢哪,收拾笔砚与书文……”圆眼睛、小辫子,“张先生”拄着拐杖讨学钱,诙谐扮相逗得台下笑声一片。2017年的正月,宁乡县花鼓戏剧团复建,近千名群众来到现场见证剧团揭牌成立。

  宁乡花鼓戏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宁乡也是湖南花鼓戏的三大发源地之一。随着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花鼓戏日渐冷清,1987年,宁乡县花鼓戏剧团宣布解散,自此,宁乡再无专业剧团。在专业剧团解散之后,宁乡各地相继出现了许多民间剧团。

  近年来,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兴宁乡花鼓戏,宁乡县组织开展了剧目拍摄、唱腔大赛、花鼓戏汇演等一系列相关工作和活动。这些活动聚集了一批优秀的花鼓戏演员,为花鼓戏剧团成立提供了人才基础。

  “我们希望更多年轻人走到花鼓戏演出队伍中来,让这个传统剧目能长久的得到传承。”宁乡县花鼓戏剧团团长罗汇灵介绍,接下来剧团将“送戏下乡”,在29个乡镇进行花鼓戏巡演,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看到高品质的花鼓戏。

  除了花鼓戏,还有更多传统民俗文化在长沙得到了传承。

  一根长长的绳索,一个造型简单的空竹,伴随着“呼啦呼啦”的声音,空竹或跳跃于腿间或飞舞于头顶,长绳七缠八绕,时而变成蝴蝶结时而成了天平秤,可不管如何变化,“粘”在绳子上的空竹都不会落地。

  当不少同龄人学起琴棋书画,或流连于电脑游戏时,芙蓉区东屯小学的孩子们则玩起了空竹。2009年以来,该校参与空竹培训的学生就有300多人。空竹队老师张文娟说,练习空竹有利于身心健康,孩子们一接触就喜欢上了它。

  自2009年起,东屯小学将空竹项目引入学校,现在东屯小学的师生人人都是抖空竹的高手。东屯小学处于城郊结合部,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域的文化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民俗文化的内容。2012年11月学校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在望城区乌山镇文化站的培训教室里,一场主题为“垃圾分类减量与保洁队伍业务知识”培训讲座正在举行,来自该镇11个村(社区)的160名环卫专干、保洁员和废品回收员认真聆听了讲座。来自黄花岭村的环卫专干杨珍玉说:“文化站特意邀请了省环保协会的老师到镇上授课,教我们用‘卖一点、收一点、沤一点、埋一点、烧一点’的办法实行垃圾分类减量,讲座内容既符合农村垃圾处理的实际,也很对我们的口味!”

  “单靠基层文化机构自己发挥力量,场地有限、人员有限、服务半径有限,所以仅能组织几个活动、辅导几个团队,服务全社会的能力是十分欠缺的。”长沙市群艺馆馆长刘新权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他说:“长沙以推进全民艺术普及为契机,让文化馆更多地加深服务意识,发挥团结社会力量的作用,共同来做大‘蛋糕’,让老百姓受益。”

  为支持“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长沙市投入400万元建设文化馆数字化服务平台和远程艺术辅导培训系统,通过录制视频,组织文学、音乐、舞蹈等10个门类的专家,进行远程开班授课辅导。同时以联盟馆的方式广泛吸收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老年大学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以及社会力量开办的艺术培训机构加入全民艺术普及工程,把社会的每个文化细胞都调动起来,渗透到老百姓身边。

  一幕幕喜人的场景,一张张璀璨的名片。星城长沙蔓延着文化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