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王鲁湘:周敦颐《爱莲说》为儒生提供了第三条选择

来源:红网 作者:秦芳 杨杨 编辑:李艳华 2017-04-23 22:49:11
时刻新闻
—分享—

王鲁湘在“道南正脉千年纪”——纪念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4.23世界读书日”广场活动期间演讲。

  红网长沙4月23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秦芳 摄影 杨杨)道南正脉千年纪。公元1017年,北宋年间,中国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出生在道州营道楼田堡,即今湖南省道县。他是湖南第一个有全国性影响的文化人物,被评价为“功在孔孟之间”,世人称“濂溪先生”。2017年,是周敦颐的千年诞辰。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在湖南长沙,“道南正脉千年纪”——纪念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4.23世界读书日”广场活动在湖南图书馆举行。期间,著名学者王鲁湘解读了周敦颐对于湖南,对于中国乃至世界,以及对于今天的影响和意义。

  因为一篇总共才119字的《爱莲说》,周敦颐这个名字为近一千年来所有中国的读书人所熟知。其《太极图说》《通书》,也一直是北宋以后所有学子都要读的,但在民众中间并不普及。

  “因为太深奥太简约了。所以周敦颐并不是明星学者。不像他的两个弟子程颢程颐,以及朱熹这些巨星式的哲人,相对于他们,周敦颐好像是远在天边的小星辰。”王鲁湘说道。然而,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胡宏曾经这样评价周敦颐: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功在孔孟之间”。

  王鲁湘讲到,《宋史》的作者脱脱认为,周敦颐是“破暗之人”。“在历史、文化、学术、思想上,破除了中国一千年学术的黑暗,开启了后一个千年的曙光。”

  周敦颐30岁在江西讲学时,收了两个弟子程颢和程颐,他给他们出的第一道作业,就是让他们去思考,孔颜乐处,乐在何处?

  “这个问题,好像是轻轻一问,但正是这个问题,把前一千年儒学用功方向的门关上了,而开启了后一千年儒学用功方向的大门。什么门?学做圣人之道。”王鲁湘讲到,在《通书》里周敦颐专门用9个字确定了以后儒生们人生努力的方向:“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

  王鲁湘说,为了这个学说更普及,周敦颐写了《爱莲说》119个字,最重要的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以亵玩焉。”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八个字是周敦颐学说的高度概括。”王鲁湘说。“出淤泥而不染”并不难,贫穷者,通过奋发,很多人能够沿着人生的台阶一步步走出人生困境。很多成功人士没有倒在人生起步困顿的环境中,而是在飞黄腾达时。“为什么?他‘妖’了。所以‘濯清涟而不妖’需要更强大的内心力量来加持,这种力量从何而来?就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通”为何重要?周敦颐为何把他的哲学著作命名为《通书》?王鲁湘讲到,周敦颐所做的工作,就是打通儒释道三教,打通天地人三才。他用“通”把天地人、儒释道最核心的东西表述出来了。“通,就是虚、静、诚、明。也就是儒家孔子所说的‘内圣’,我们做所有修养功夫就是要内圣。”

  “前一千年儒生对人生的选择,周敦颐没有直接表明态度,但是‘我独爱莲’说,提供了第三条选择,也是周敦颐之后的儒生几乎最正确的选择,内圣外王。”王鲁湘说,周敦颐之所以能够成为“理学开山”“破暗之人”,能够“功在孔孟之间”,就是因为他的这些“非常系统的、深刻的、独到的、简约的思想的表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