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桑植县分站5月8日讯(分站记者 黎治国)“公费定向培养农村小学教师,是桑植实施教育扶贫的有效方式。”5月5日,桑植县教育局局长谷晓华告诉记者,免费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目的是帮扶建档立卡户的子女上好学,就好业,实现全家脱贫,达到“扶持一户,培养一人,脱贫一户”。
谷晓华所说的首创公费定向培养农村小学教师,就是由省教育厅在初中起点专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省级项目计划基础上组织实施,将从2016年起至2020年,由县政府出资,每年从桑植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中选拔50名优秀应届初中毕业生,公费定向培养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采用“五年一贯制”模式进行,培养成绩合格者,由校方统一颁发全国普通高校毕业证书,县政府落实任教岗位和编制,定向定期服务于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不少于5年。
“首创公费定向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这种教育扶贫模式”缘何而来,为什么全省推广。记者了解背后的故事,一探究竟。
“一次走访,催生公费定向培养思路”
“生活挺舒心,学习进步很大。”“没想到我能上这样的师范学院,真是幸福,我一定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学生罗苏媛见到在教育局领导回访中这样感谢地说。桑植县四中毕业生罗苏媛是名孤儿,与体弱多病的哥哥和八十几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在国家政策资助和好心人的帮扶下完成了初中学业。去年考上县一中后,学费让她左右为难。正当罗苏媛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县里出资定向培养农村教师的消息让她看到了希望。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顺利通过了考核。苦难的一家终于看到了希望。她不敢相信“真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罗苏媛在这里读书,一切缘于一次偶然的走访。2016年2月1日,县长赵云海到老童家里慰问,见到老童的两个女儿一个患病,一个读初三,生活还靠老童摆摊算命来维持。“如何让特困家庭学生走出大山”赵云海思索像老童这样无自我发展能力的农村特困家庭子女在桑植山区还有多少?解决他们脱贫出路在哪?政府如何想办法让他们脱贫?
实施“县级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扶贫计划”。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教育,“年年扶贫年年贫”的尴尬局面让赵云海领悟到,要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必须从培养那里的下一代入手。
赵云海的这一想法得到长沙师范学院、省教育厅的支持。2016年8月29日,桑植县人民政府和长沙师范学院签订了《桑植县初中起点专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协议书》。去年,像罗苏媛一样的首批50名送培对象通过笔试、面试、体检考核到长沙师范学院学习深造。
赵云海为记者算了一个账,一个学生从初中到高中三年,学费、生活费至少一期1万,三年下来6万元,再读三年大专,每年大专3万元,共至少要投入15万元,作为一个贫困家庭,将会再次陷入贫困。
“资金保障,消除孩子上学后顾之忧”
为进一步落实“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精准脱贫目标,桑植县大胆探索教育脱贫模式,在全国率先实施“县级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扶贫计划”。从今年起至2020年,桑植县每年将从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中选拔50名优秀应届初中毕业生进行定向培养。经费由桑植县财政承担,并给予特困家庭学生每年5000元的生活补助。县政府根据协议落实这些学生毕业后的任教岗位和编制。
县委书记刘卫兵充分肯定了县长的设想,认为是帮到了点子上,并先后多次召开办公会,从2016年起至2020年,由县政府出资,每年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初中毕业生中择优录取一批学委托长沙师范学院培养专科层次全科农村小学教师,要求相关职能部门保证教育扶贫资金。
为解决首批免费师范生的生活问题,赵云海积极联系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在赵云海的发动下,长沙银行为首批免费师范生捐资50万元,解决了贫困学生的生活费等问题。为让这些学生安心读书,赵云海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在此基础上还拓展脱贫思路,进一步整合各部门资金和资源,设立了桑植县阳光助学办公室,集中力量,精准发力,扩大扶贫成效。桑植县瑞塔铺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陈玲也是个孤儿,一直跟着奶奶吃低保。为了解除这些孩子的后顾之忧,在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同时,通过整合资源,对这些特困家庭孩子另外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生活费。
“教育扶贫,今年计划增加到100名”
记者在实地采访中还了解到,桑植的这一做法,在全国尚属首创,得到了省教育厅、省扶贫办领导一致肯定。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试点可谓一举多得,一方面这些贫困家庭能实现“培养一人、脱贫一户”的精准脱贫目标,另一方面,桑植县的农村小学师资也将有新的渠道得以补充。今年将全省推广,建立教育精准扶贫新机制,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无缝连接。
“扶贫定向培养计划从去年的50名增加到100名”赵云海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为进一步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让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享受到扶贫招生这一利好政策,加大农村小学教师补充力度,使农村更多的学生享受城市水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