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铁4号线盾构机操作手陈超鹏:地下12米 一位90后的坚守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陈焕明 编辑:康晓乔 2017-05-26 09:38:58
时刻新闻
—分享—

昨日中午,长沙地铁4号线湘江新城站附近,陈超鹏在测量盾尾间隙。地下潮湿且闷热,不一会儿他便满头大汗。 长沙晚报记者 王志伟 摄

  长沙晚报记者 陈焕明 通讯员 雷密红

  一位“90后”年轻人,要在没有手机信号、没有阳光、只有2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每天待上12个小时,简直是“不可能的挑战”,但刚大学毕业两年的共产党员陈超鹏做到了。今年“五一”,中建隧道长沙地铁4号线盾构机操作手陈超鹏荣获“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成为全省获此殊荣的优秀劳动者中最年轻的一位。昨日,记者跟随陈超鹏,感受了他在地下一天的生活。

  目不转睛地盯着几十组数据

  “铃铃铃……”昨日6时整,闹钟响了,陈超鹏从床上爬起来,用最快的速度洗漱、吃早餐;半小时后准时到达500米外的工地现场,然后准备材料物资等。7时整,他准时来到地下12米深处的“巨无霸”盾构机内接班。

  “荆兄,昨晚情况咋样?”陈超鹏扯着嗓子打招呼。“昨晚推进了6环!”同事荆相勇同样扯着嗓子回复。一环1.5米,也就是说之前一晚地铁隧道又朝前掘进了9米。

  陈超鹏随即坐进操作室,里面约2米长、1米宽,操作台占去了小半,里面最多容纳3到4人。操作台上是密密麻麻的旋钮和各种颜色的按钮。“盾构机不只是一台机器,而是由很多机器组成的复杂系统。”在盾构作业中,陈超鹏负责调度安排所有的工序,同时全神贯注盯着屏幕……

  “每一个参数都代表着不同部件的运转情况,有一个参数出现偏差,就可能造成停机,这是非常致命的。”陈超鹏说,每当盾构机进行掘进时,他必须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大小小几十组随时变动的数据,对每个参数进行严格控制,根据不同情况及时操作按钮。

  近45分钟后,盾构机向前掘进1.5米后停了下来。工人们进场安装管片,6块管片组成一环,这些管片大小不一,有着不同的接口。安装过程中,陈超鹏必须拿着尺子对这些接口进行测量,将误差控制在最小,这一过程又花了约30分钟。之后再启动盾构机往前掘进,如此往复,直到晚7时同事来接班。

  半个月换一次“生物钟”

  陈超鹏所在的项目部负责地铁4号线河西段4个盾构区间,共有两台盾构机、8名盾构机操作手,每个班由两人组成,而盾构机在地下基本上是24小时不停歇地掘进。“我们每半个月就要对调一次白班和夜班,也就是每半个月要更换一次‘生物钟’。”陈超鹏说,最近这半个月他上白班,作息还算正常,但一到上晚班就难受一点,“白天都窝在宿舍睡觉,但总感觉睡不够、睡不好,又不得不逼着自己睡。”

  “我每天要在井下工作12小时,由于机器散热,加上空气不流动,夏天洞里温度达到四五十度,衣服总是湿了干,干了湿。”陈超鹏说,盾构机掘进过程中,即使是渴了,也要边看屏幕边操作,等盾构机姿态调整好后,才能快速拿起水大口喝几口,即使是喝水时双眼也不能离开屏幕。

  记者了解到,在长沙地铁4号线汉王陵公园站工期任务紧、安全压力大的条件下,陈超鹏充分发扬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凡事想在前面、干在前面,在圆满完成了项目部下达任务的同时,还实现“多完多超”,由他主操的湘-汉区间右线仅用一个月就完成掘进201环,刷新公司单月盾构长度新纪录。

  以前,盾构机操作手都是靠师傅带徒弟手把手教出来的。现在,中建隧道公司通过启用包括陈超鹏在内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作为盾构机操作手,希望将过去靠技艺传承下来的盾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形成系统的操作模式。从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陈超鹏告诉记者,“我现在正朝这个方向努力。”

  “长沙是个很有魅力的城市。”来自福建的陈超鹏说,尽管现在由于工作原因,每年他只能回家一次,但在他心里,长沙早已变成了他的第二家乡,“我愿意在长沙奉献自己的青春。”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