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陈富昌:让农村娃变身“科技达人”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戴勤 肖祖华 曹良海 编辑:陈佳婕 2017-06-02 10:16:05
时刻新闻
—分享—

陈富昌。 肖祖华 摄

  湖南日报记者 戴勤 肖祖华

  通讯员 曹良海

  他,年满60岁准备退休时,因在基础教育领域贡献突出,被批准延迟到65岁退休。2011年,他又获返聘,义务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40余年来,他辅导中小学生完成的170余个项目获国家、省及邵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奖,360余个项目获得全国校园文化、青少年艺术成果奖。

  他,孜孜不倦播撒科技星火,伏枥吐哺培育一代代新苗。他就是全国优秀教师、隆回县金石桥镇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陈富昌。

  5月31日,记者走近这位古稀老人,聆听他的动人故事。

  农村科技教育的“拓荒牛”

  陈富昌出生于1945年,高中毕业后放弃进大学深造的机会,回到家乡金石桥镇洞下小学,拿起了教鞭。

  陈富昌立志改变家乡面貌,从1976年起,他带领学生到学校农场搞良种试验。从此,他便成了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痴人”。

  “当时,农村的科技教育还是一片荒漠,他就是那头拓荒牛。” 陈富昌的同事、退休在家的洞下小学校长罗崇伟说。

  得益于陈富昌老师的良种试验,学校农场年年丰收。特别是1982年,陈富昌带领学生潜心钻研还处于实验阶段的杂交水稻,创下亩产725公斤的佳绩。他把农场的收入全部用于减免学生学杂费用,自己分文不取。

  农村温饱问题解决后,陈富昌又带领学生把科研重点放在农副产品种植和深加工上,并结合生产,在劳动中寻找创作灵感,引导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

  没有科研经费,陈富昌每年拿出自己四分之一的工资,资助学生搞创作发明。他还放弃节假日休息,带领学生考察隆回北面山区的植物资源,进行野外生态调查。因过度劳累,他患上严重的胃溃疡、胃出血、结肠炎、肾结石等疾病,2003年至2008年5年间,曾3次到湘雅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他仍坚持修改学生的科技发明方案和实验论文。

  从1980年起,陈富昌连续38年带领学生参加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年年获奖。在他精心辅导下,金石桥镇中小学生科技发明创新成绩卓著,金石桥镇中学被评为省知识产权科普示范学校,洞下小学先后被评为省科技活动示范基地、省十佳科技创新学校。

  和年轻人一样充满激情

  在洞下小学陈列室里,记者见到了“封闭式卫生方便撮箕”“果树高处摘果器”等农用工具。“这些都是陈老师辅导学生搞的发明创作。他72岁了,还和年轻时一样充满激情,辅导学生创作。” 洞下小学校长罗伟介绍。

  如今,获返聘的陈富昌不仅担负起金石桥镇23所中小学校的科技辅导工作,还负责全县青少年科技推广工作。近5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全县所有乡镇学校,先后为隆回九中、隆回二中等学校师生上科学技术课1000余课时。

  金石桥镇金桥小学的张梦君就是在陈富昌指导下,成长起来的一名科技教育者。2014年,张梦君辅导学生制作老人按摩椅,从选题到构思,从设计图纸到样品制作,陈富昌全程参与,悉心指导。张梦君说,图纸设计出来后,她把样品制作交给电焊师傅,自己当“甩手掌柜”。陈老师知道后,严肃批评了她,拉着她呆在电焊师傅家里,指导样品制作。在当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该项目获得邵阳市一等奖。

  如今,张梦君已辅导学生4次参加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次都有收获。张梦君说:“陈老师就是我们的引路人,我们是站在他的肩膀上前进的。”

  ■点评

  一位乡村科技教育工作者40余载坚守,撒下科技的星星之火,科技教育的荒漠变得满园芬芳。

  陈富昌的实践证明,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勤耕耘,农村科技教育大有可为,照样能取得丰硕成果。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