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籍国学大师张尚德回乡创办道南书院

来源:红网 作者:黎鑫 编辑:刘威成 2017-06-14 22:39:26
时刻新闻
—分享—

湘籍国学大师张尚德在湘潭县创办道南书院。

张尚德(左三)与弟子们交流学习心得。

  时刻新闻记者 黎鑫 湘潭报道

  初夏的湘潭县易俗河镇,满眼都是绿色的水稻田与大棚蔬菜地,穿行其间,让人感觉特别安逸和放松。在这个静谧的小镇里,一位八旬老人,不远千里从台湾回到这片故土,自筹经费创建了道南书院,传播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统合东西方文化。

  他是南怀瑾的学子、国学大师张尚德。多年来,他著作等身,经常赴高校讲学、演讲,试图将中国精华人文文化与世界各国精华文化汇合在一起,从而应对当代科技文明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传承汪道涵与南怀瑾的人文思想

  “家乡米,故园情,人一生都会舍不得自己的根。”研究国学、禅学多年,张尚德称选择回到湘潭县创办道南书院,一方面因为自己的故土情节,另一方面主要是想传承与发扬恩师汪道涵、南怀瑾的人文思想与抱负。

  张尚德介绍,汪道涵与南怀瑾在复兴中国人文精华文化、统合人类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维护人类和平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必须发扬和继承传统的儒释道文化,加强与世界文化的融会贯通,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健康发展。”

  2008年,张尚德回到了故乡,筹资建立了道南书院,以禅修静坐、文化讲座及研讨会等形式,弘扬中华传统智慧,让中国在人文精华学术思想上和世界接轨。

  当前,我国正在全力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宏伟战略,在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带动各地人文精华文化的交流和融通。张尚德认为,中国应该以中南半岛地区为出发点,逐步向阿拉伯地区、南欧、中欧、北欧、北美洲等地,推广中国人文精华文化,从而在文化上引领世界。

  “怎样活得像一个人”

  道南书院的功能定位是上合政府、中联国际组织、下化民众,并招募国内外真正追求东方人文精华文化复兴的有志之士,对往圣先贤的经典著作进行重新编撰和翻译工作。

  2007年,牛津大学博士、英国格林威治大学通讯系超导专业教授黄高正,因为被张尚德的演讲深深吸引,开始追随他,研究国学、禅学文化。“人类的各种问题都是因为精神、意志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只有真正认识和超越自己的这些问题,整个人类社会才能安定。”这是黄高正追随张尚德多年悟出的道理。

  2010年,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博士魏盛,也放弃所学,来到道南书院拜师张尚德。他认为,人类不断发展科学,最终还是要归到精神层面上来。“怎样活得像一个人。”是魏盛在道南书院学习最深的感悟。

  湖湘文化的源头是楚文化

  16岁以前,张尚德一直生活在湖湘大地,对湖湘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有着深切的体会与理解。

  从地域上进行划分,中华文化可大致分为齐鲁文化、吴越文化、湖湘文化、河洛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等几大区域文化。张尚德表示,由于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等因素的不同,以及历史过程中人物事件等影响的积累,各区域文化之间既具有融合的共通性,又具有独特的差异性。

  就湖湘文化的历史渊源来说,张尚德认为,楚文化是其源头。他分析,从秦汉到魏晋,楚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隋唐五代,是湖湘文化的酝酿期;两宋时期特别是南宋,湖湘文化开始在全国形成自己的特色,出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学中的重要学派——湖湘学派;元代是湖湘文化发展的低迷期;到明代才走向复兴,清代是湖湘年文化空前发展的新阶段。

  “文化是需要精华人物的思想与人格风范来表现的。”张尚德表示,在几大区域文化中,湖湘文化就其本身的特质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而言,是极为特殊而重要的。特别是在近现代中国的“敢为天下先”,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文化怎样传承与发展,张尚德表示,人要有人格,然后成就风格,再由自己的风格普化为一种人人认同的风尚,德化自己,也德化社会。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