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用哪些特色节目欢迎东亚论坛代表?红网组图告诉你

来源:红网 作者:陈美淇 黄礼 高伟栋 编辑:何冰 2017-06-30 00:14:3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长沙6月29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陈美淇 通讯员 黄礼 高伟栋)6月29日至7月1日,第15届东亚论坛将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东盟国家与中日韩三国(10+3)官方、产业界和学术界的代表以及东盟秘书处代表将以“10+3合作20周年:迈向东亚经济共同体”为主题进行深入研讨。29日晚,“潇湘水云”10+3合作20周年纪念音乐会在长沙音乐厅举行,竹笛、琵琶、二胡、古琴、唢呐等中国民族乐器纷纷登场,《刘海砍樵》《浏阳河》《沁园春·长沙》等具有湖湘特色的节目也接连上演。湖南到底用了哪些特色节目欢迎东亚论坛代表?红网精选了演奏现场组图告诉你。

音乐会开场就迎来气势磅礴的民族管弦乐《庆典序曲》,这是一首为庆祝节日而创作的作品,乐曲以热烈喜庆、欢腾激昂的情绪勾画出了一幅节日庆典的场面。

琵琶与乐队《彝族舞曲》,曲目以抒情优美的旋律,粗犷强烈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人们欢乐舞蹈的场面。“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琵琶由历史上的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演变而来,据史料记载,直项琵琶在中国出现得较早,曲项琵琶在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由波斯传入中国。

花鼓戏与乐队《刘海砍樵》。花鼓戏是湖南人最喜欢的一种地方戏曲,《刘海砍樵》选段讲述的是一位善良的樵夫遇上狐仙秀英,两人相爱并过上美满生活的故事。这是湖南最具代表性的戏曲目之一。叶红和李左两位演唱家的演唱在大筒得伴奏下特别有韵味。

打溜子与乐队《茅古斯》。茅古斯,土家人称“古司拨铺”,意为“浑身长毛的人”。乐曲运用湘西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合奏打溜子与乐队融合,生动展现了土家人纪念先人刀耕火种、捕鱼狩猎等劳动生活的一种舞蹈场面。

古琴与乐队《潇湘水云》。“古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大量诗词文赋中有“琴”的身影。

古琴与乐队《潇湘水云》现场配合水袖表演。《潇湘水云》是中国古代一首以情景交融为其特色的大型古琴曲,由南宋浙派琴家郭沔(字楚望,约公元1190—1260年)创作,郭沔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潇、湘二水合流处游航。每当远望九嶷山为云水所蔽,见到云水奔腾的景象,便激起他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无限感慨而创作此曲,以寄眷念之情。“潇湘水云”也是此次10+3合作20周年纪念音乐会的主题。

唢呐与乐队《百鸟的传说》 。该曲以民间乐曲《百鸟朝凤》改编而成。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唤起了人们对劳动生活的回忆,寓意着黑夜的消逝和朝阳升起的生动意境。“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由波斯人发明,在金、元时期,传到中国中原地区。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