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梁德颂:22岁为生计丢下画笔 43岁为传承重启苗画人生

来源:红网 作者:周楚怡 石邦庭 编辑:王津 2017-06-30 16:08:34
时刻新闻
—分享—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画项目传承人梁德颂。

苗画作品。

扇子上的苗画。

  红网湘西站6月30日讯(记者 周楚怡 石邦庭)湘西苗画是苗族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它是在苗绣的基础上独立出来的一个画种。印象中,苗画大多出现在布或是宣纸上,如今在扇子、笔记本、手机壳上也能看苗画的身影,而赋予苗画新生命的便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画项目传承人梁德颂。

  梁德颂出生于苗画世家,从小就看着父亲在布上作画,为苗绣提供底稿。10岁时,梁德颂也拿起画笔,跟着父亲学了起来。花草、鸟虫、龙凤、麒麟,在这些五彩斑斓的图案的陪伴下,梁德颂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

  苗画用色必须包含红、黄、蓝、绿、白五色,因此也叫五彩苗画。其图案主要以龙、凤、花、草等为主,再配以氏族图腾崇拜图案,每一个图案、每种配色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记载着某些历史。苗画的图案讲究对称,因此对画工有着严格的要求,梁德颂说,光是练习勾画线条就练了5年。

  随着社会的进步,穿苗服的人也越来越少,梁德颂祖传的苗画工艺也逐渐派不上用场。22岁时,梁德颂放下画笔,成为打工仔。在外打工期间,梁德颂偶尔也会画一画,“那时觉得很无奈。担心祖传工艺会失传,可是市场又不好。”他说道。做过种植业,当过水泥匠,在外漂泊了21年后,为了将梁氏苗画发扬光大,梁德颂终于再次拿起画笔。

  当时市场行情不太理想,于是,梁德颂给自己定了一个五年计划,如果五年内依然没有起色,那就另谋生路。苦练画工,寻找商机,每年的亏损让梁德颂原本坚定的心动摇了。

  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2009年,湘西州政府在吉首乾州古城举办“湘鄂渝黔边区民族民间旅游商品及民间工艺大师评选大赛”中,梁德颂的 《双凤朝阳》获得金奖,他的苗画也得到了当时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国务院参事冯骥才的肯定。不到5年的时间,梁德颂的苗画备受关注。5年计划被提前完成,让梁氏苗画一直走到今天。

  如果说梁德颂的坚持让梁氏苗画得以传承,那女儿的帮助则让苗画有了新的生命。二女儿建议父亲将苗画与现代物品结合,于是就出现了画有苗画的扇子、笔记本、钱包、手机壳。

  感谢梁德颂的勤学苦练,用精湛的画工让花鸟虫兽栩栩如生。感谢梁德颂的坚持,让苗画得以传承,并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