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宁乡老粮仓镇村民积极自救 目前急需建设材料与机械设备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广军 编辑:向宏鑫 2017-07-11 10:42:03
时刻新闻
—分享—

  新家初具规模,生活信心足了

  在社会各界援助下,宁乡老粮仓镇村民积极自救,目前急需工程建设材料和机械设备

村民正在帮谢荣贵重建家园。长沙晚报通讯员 张进良 摄

村民正在帮谢荣贵重建家园。长沙晚报通讯员 张进良 摄

  长沙晚报记者 李广军

  昨日,记者从宁乡县城出发前往该县中西部的老粮仓镇,一路上山体滑坡、道路坍塌的景象偶有出现。更多的则是在主干道进行抢修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村民。这里,是此次洪灾中的重灾区,7月1日8时至14时,全镇降雨量高达175.5mm,系全省最大降雨点。洪灾中,集镇及望江村大面积受淹达12个小时以上,交通、电力、通信全部中断,失联54个小时!

  从老粮仓集镇到望江村要经过一段烂泥巴路,路旁依然清晰有洪水泛滥的痕迹,但禾苗青青也是随处可见。远处山脚下,缕缕炊烟升起。

  贫困户重建家园

  村民来帮忙

  谢荣贵正在蹲着吃饭,不在自家。“自己家的房子在洪水中垮了。”他说。

  今年61岁的谢荣贵是此次洪灾中的重灾户,他那30年前起的三间土砖房,被7月1日的大水直接冲垮。

  那天清晨8时许,旁边小河的水已经淹上来,谢荣贵转移到地势高点的地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房屋一点点消失。“家里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床铺、衣裤、米油……幸亏村民谢余粮帮我抢了一床被子出来,我要他不要去冒险,他说连被子都没有以后怎么办呢。”

  从7月4日开始,爱心物资陆陆续续到来,如今送给谢荣贵的70斤米、2桶油和矿泉水、方便面就放在村民家。吃了午饭,谢荣贵和他的亲戚朋友又来到旁边的工地上,原地重建的新家已经初具规模,“再过5天就能建好了。”

  记者了解到,老谢的新家从7月7日起建设,资金来自亲朋好友的帮助,而刚刚从灾难中恢复过来的村民们也有不少来到这里义务帮工。

  曾担任村支书的李品端已经当了七天志愿者,在谢荣贵新家的建设现场,他也屋前屋后帮忙。稍有空闲的他告诉记者,感谢爱心人士的多方支援,但目前受灾乡村最着急的是灾后重建,最需要的是对口支持。“我们现在缺少的是工具,期待挖机和斗车,至于方便面和矿泉水,已经足够了。”他希望,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组织和人士,能够到村上进行一对一的对接和定点支援。

  镇村受灾严重

  急需工程建设材料

  而在老粮仓镇唐市村,受灾户吴元福的新房主体框架已基本完工。

  68岁的吴元福以收购废品为生,生活虽不富裕,但一家三口倒也安逸。在此次洪灾中,吴家在邻居的帮助下家里的物品并没有太大损失,但他家的房屋经洪水浸泡后变成了危房。

  吴元福曾经不慎摔伤,目前劳作能力基本丧失;而他的妻子和儿子均为残疾人士,面对危房,吴元福一筹莫展。

  “幸亏有政府!”吴元福告诉记者,洪水过后,镇村两级就开始筹备给他建一栋新房,从7月2日起正式施工,到现在已经竣工在望,老吴的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对生活终于又有了信心。

  “截至目前,我们镇村共接受社会各界援助的资金和物资近百批次。”老粮仓镇党委书记孙勇表示,现在全镇房屋损毁达2237户,房屋倒塌847间,后期建设工作难度较大,“工程建设材料、机械设备紧缺,全镇挖机、铲车等大型机械设备极为有限,水泥、钢筋等建设材料严重缺乏……期待各方能在这些方面提供援助。”

  相关新闻

  雇来耕田机

  复耕种晚稻

  宁乡种粮大户积极自救恢复生产

  长沙晚报讯(记者 李广军 通讯员 戴震寰)洪水正在退去,但洪涝灾害给各地农作物带来的损害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近日,记者在宁乡县坝塘镇洋西塘村看到,大量的良田被泥土覆盖,禾苗被泥土包裹,面临发黄枯死的危险,需要大量人力去清洗扶正。

  洋西塘村种粮大户胡庆文正在稻田忙活,他今年通过土地流转种植的90亩水稻全部受灾。“能复耕的大概还有40亩,用大耕田机犁田,再种谷。”为了在秋季不至于颗粒无收,胡庆文决定抢抓农时,雇来大型耕田机复耕稻田,争取重新种植一季晚稻。

  据宁乡县农业局初步统计,全县有57.69万亩农作物受灾,其中成灾35.55万亩,绝收20.13万亩。现在,县农业局组织的农技员已全部下沉到村组,全县的农业生产恢复工作也已全面铺开。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