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罗可大眼中的产业扶贫:不生搬硬套 确保百姓利益

来源:红网 作者:黎鑫 编辑:马丽红 实习生 朱婷劼 2017-07-31 15:19:22
时刻新闻
—分享—

罗可大(右)为贫困村捐赠5万元帮扶资金。(资料图)

  时刻新闻记者 黎鑫 长沙报道

  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近年来,罗可大一直在积极参与和探索产业扶贫。他参与产业扶贫的方式有些特别:以党建互帮为切入点,以合作社为纽带,以旱杂粮产业为载体,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实现自身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很多人都没有真正弄清楚产业扶贫的概念。”罗可大说,产业扶贫是一个系列的帮扶措施,而非堆积式、给予式的帮扶。

  湖南多山地不能搞“一米独大

  实施产业扶贫,企业既要有信念、出实招,也要有感情、有实力,才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企村发展“双赢”。从2005年开始,罗可大就开始专注发展旱杂粮产业,形成了旱杂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湖南多山地,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也多,这些实际情况决定了湖南农业不能搞一米独大。”罗可大认为,产业扶贫要从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气候、地理、土壤、百姓的生产习惯等,确定发展产业的方向,“不能盲目生搬硬套”。

  同时,还要与百姓签订合同,确保产销顺畅,保证百姓的基本利益。对于特别困难的贫困户还要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这是一个系列的帮扶。”罗可大说。

  截至目前,湖南开源·浏阳河农业产业集团已经投资1亿多元,实施项目21个,注册专业合作社29个,产业辐射湖南、四川、江西、贵州等省的12个县31个村,带动了2万多名百姓脱贫致富。

  作为一名省政协委员,罗可大几乎在每年省两会期间都会呼吁“湖南发展旱杂粮”,他也为此提交了13份提案、做了3次大会发言。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湖南省发展旱杂粮5年发展计划》《关于支持发展旱杂粮的意见》等文件出台。这些文件的出台让罗可大感到欣慰。

  集团党委与贫困村结成党建互助对子

  如果说,2004年,湖南开源·浏阳河农业产业集团成立党委,在全省民营企业中首开先河。那么,当前以抓党建工作来实施精准扶贫行动的湖南开源·浏阳河农业产业集团,就更加惊艳了全省。

  “有很多人都觉得我是头脑发热。”罗可大坦言,当初成立集团党委时,有人就议论,一个民营企业搞什么党建工作?把自己企业做好就行了。但他坚持成立集团党委,因为他相信党委能够为集团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参与精准扶贫过程中,湖南开源•浏阳河农业产业集团注重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立起集团与帮扶村的党建互帮互助机制。集团党委与19个贫困村结成党建互帮互助对子,出资建立党员学习室和活动室,帮助村里开展党员远程学习活动,培养致富人才,增强“村支两委”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

  同时,经上级党组织批准,集团选派高管担任帮扶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吸纳村干部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将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经验带到干部和农户中,培养了创新型干部、新型农民和农村经纪人。

  “有了党员干部的带领,就不怕百姓们脱不了贫。”罗可大介绍,截至目前,集团党员骨干结对帮扶贫困学生1830名,直接扶助贫困家庭763户。

  每年在贫困村蹲点50天以上

  多年来,罗可大始终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很多人都会疑惑,他从中究竟收获了什么?

  罗可大坦言,他绝对不是借着产业扶贫的名义,去壮大自己的产业和财富,“这完全是我的一种人生追求”他表示,对“三农”问题有着天生的亲切感。每年,他都会抽时间到各个贫困村蹲点走访,平均每年在农村蹲点的时间在50天以上。今年,他已在贫困农村蹲点了28天。

  “每次去我都会流泪。”罗可大说,越是边远的地方越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百姓的淳朴与善良令他永生难忘。

  罗可大帮助了许多贫困地区的学子完成学业,其中有一位来自江华县的瑶族学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起初,这位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极其消极,认为社会黑暗、不公平,浑浑噩噩度过一生即可。“我与这位学生接触了很多次,不仅在物质上给予他帮助,更在精神上对他进行开导,最后,他告诉我他会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罗可大说,没有比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更有收获的事了。

  参与产业扶贫仅靠某一个人或者某一家公司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罗可大呼吁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产业扶贫中去,在带领百姓脱贫增收的同时,收获很多的感动与不一样的财富。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