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色发展 绿色生活】“绿色存折”破解农村垃圾分类难题

来源:红网 作者:张珍 陈杰 编辑:马丽红 2017-08-05 10:47:01
时刻新闻
—分享—

  专题链接:

  绿色发展 绿色生活

  相关新闻:

  【绿色发展 绿色生活】水城常德:做足水文章 激活绿色经济

  【绿色发展 绿色生活】海绵城市长什么样?一组图看水城常德的蝶变

  【绿色发展 绿色生活】记者手记:海绵城市里的历史记忆

  相关评论:

  砥砺奋进的五年|红观:擎画绿色发展的“一片蓝天”

  红评:解码海绵城市建设的“常德模式”

  “海绵城市”建设的常德模式可推而广之

  周德睿:打造海绵城市生态文明理念可复制推广的常德名片”

  相关视频:

  【绿色发展绿色生活】常德:让“海绵”留住天上水

  【绿色发展绿色生活】常德津市:村民有了“绿色存折” 乡村更美了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推进。今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第41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一幅青山绿水、江山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正在神州大地,也在三湘四水铺展。

  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派出四路20名全媒体记者,分赴湖南常德市、安仁县、长沙县和湖北黄石市开展调研采访。8月3日起,红网、时刻新闻“网报端微视屏”六位一体现代传播矩阵平台同步推出大型主题融合报道“砥砺奋进的五年•绿色发展 绿色生活”,敬请关注。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珍 津市报道

村民陈玉兰的“绿色存折”上记录着她近期兑换的日用品。摄影 陈杰

  “这个存折好,用它每个月都可以领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7月26日,津市金鱼岭街道大旗村村民陈玉兰说起垃圾换奖品,一口一个满意。她说的存折就是津市推行的“绿色存折”。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垃圾分类是绕不开的必答题。为解决农村垃圾围村、废物遍地的问题,湖南津市探索建立“绿色存折”制度,即农民先利用政府统一配置的“三桶一筐”分类垃圾,然后上交“绿色银行”,在“绿色存折”上零存整取,兑换奖励。

  从2015年起,津市在金鱼岭街道的原大旗村和毛里胡镇的中南村进行试点,探索经验后在全市推广。“绿色存折”制度首先是在各村村部或村庄中心地带设立了废品回收站——即“绿色银行”,为每个农户配置“三桶一筐”,三个桶分别放置不可回收、可回收和有害垃圾,一筐则用于放置弃用的衣物、鞋帽、床上用品等,同时发放告知书科普垃圾分类知识,还为每个农户发放一本再生资源绿色银行存折,建立废品回收台账。

  “绿色银行”如何使用?津市改革办工作人员谭静波介绍,每村聘有一名专职回收员,每周两次上门入户收购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并将收购金额填入农户“绿色存折”,待存折上金额累积到一定数量,农户即可凭此到“绿色银行”换购相应价值的日用品或是直接兑换现金。针对农村老年人居多的现状,村民还可以电话预约上门收购。村民陈玉兰拿出“绿色存折”告诉我们,每个月她和老伴的生活用品就来自“绿色银行”,“像牙刷牙膏、洗衣粉、纸巾,调料等,都是用得上的,还可以直接兑换钱。”陈玉兰翻看着“绿色存折”说。

  “绿色银行”谁来管理?谭静波介绍,各村成立环境卫生保护协会,并成立垃圾分类理事会管理协调日常事务,按区划划分网格设网格管理员,负责本网格环境卫生、垃圾分类等事项。金鱼岭街道大旗村治保主任范运田就是其中一名网格员,负责垃圾回收,他告诉记者,村民们垃圾分类和兑换奖品积极性都很高,经常主动送过来兑换,“变废为宝”中,大家爱护环境自觉性也更高。

  “绿色银行”如何运转?启动资金由“财政投、村镇凑、农户集”,由于资金投入不大,村级组织完全可以“花小钱办大事”,后期则交由环保协会自治,循环运转。“解决农村垃圾问题首先要让农户知道分类,再者要调动其积极性。”谭静波认为,“绿色存折”简易好用,实现垃圾回收投入成本下降的同时,垃圾处理和利用收益在增加。一方面让村民得到实惠,充分调动了农户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每月村回收站售出40吨废品可增收近千元,获利资金再投入进“绿色存折”制度建设的完善中,实现了垃圾分类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绿色存折”实行以来,逐步推动农村居民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目前津市已投入800多万元,在全市51个行政村购置并发放了5000多套分类垃圾桶、修建“绿色银行”、配备多功能垃圾转运车。“绿色存折”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实施成效初显,使当地农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率达90%以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