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李万寅 李广军
一
洪水去月余,灾区安好否?昨日一早,记者直奔宁乡,来到资福镇合星村。
湛蓝的天空下,是一望无际的葱茏,田埂上,间或有一串串金黄的丝瓜花在风中摇曳。站在四清坝高处望过去,洪灾肆虐留下的疤痕仍清晰可见:被洪水冲下来的巨大树蔸,仍躺在农舍墙脚;河边的大片稻田被泥沙掩埋,废墟上空,几只水鸟在追逐盘旋;一座便桥被冲掉大半,仅剩下三根桥桩……7月1日,特大洪涝灾害突袭宁乡,地处乌江河畔的合星村遭受重创,河堤垮塌、稻田被毁、房屋倒塌,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全村86处基础设施遭受破坏,水田被淹2600余亩,水稻绝收600余亩,烟叶全部绝收,286户房屋不同程度损坏。
为我们带路的资福镇党委组织委员任纯介绍说,在及时抢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后,大家不等不靠,从7月2日起,全镇就启动了道路、桥梁、渠道、堤坝等灾后重建工作,“从那时候起到现在,镇村干部没有休息过一天!”
晒得黝黑的合星村党支部书记黎建良用嘶哑的嗓子印证了任纯的话:“我们村干部已经连续一个多月吃住在村部,白天组织生产自救,晚上安排各项工作,加班到次日一两点。”
在合星村村部,一面巨大的墙壁上,挂着“灾后重建项目建设作战图”,清晰地记录着86处基础设施重建的最新进展信息,工程量上墙、责任人上墙、计划完工日期上墙,分工明确,一目了然。
“86个项目,哪些完成了,哪些没有完成,完成了百分之几十,都要仔细记录,做到每时一更新,每日一推进。”黎建良说,只要是村上负责的项目,他力争带领全村人一鼓作气,争取在2个月内全部完成,目前42处基础设施已经竣工,合星村基本恢复了从前的模样。
时不我待,灾后重建的确是一场战斗。
二
村民赵红兵说,他一辈子忘不了一个月前的那场洪水。
45岁的赵红兵是合星村的种粮大户,他眼睁睁看着咆哮的洪水淹没自己精心耕种的230余亩农田,眼睁睁看着自家24头肥猪被冲走,眼睁睁看着价值十几万元的农药化肥瞬间化为乌有。
“当时真是欲哭无泪!”赵红兵坦言,自己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赶紧去找村干部。他来到村部寻求帮助,村干部在安慰他的同时,立即向镇政府报告。
赵红兵说:“从7月8日起,村里支援的350公斤种子和3台水泵到位后,我们全家下田赶季节补种,邻居也主动来帮忙。到8月2日,全部补种完成,希望能够早稻损失晚稻补。”
“村里的水田,除了水冲沙压的400亩外,都进行了补种和改种。”黎建良介绍。目前,合星村已全面进入灾后重建模式,村组干部和党小组长带头。碓方里组组长黎建华,这些天一直忙着组织村民进行环境卫生清理和家庭卫生消毒,自家杂物间因为洪水倒塌一个月了,还没来得及清理;7月8日下午,47吨救灾抢险水泥运至合星村,多名村组干部和党员顶着滚滚热浪,连续工作3个多小时,将货卸到指定地点,一半人的肚皮烫起了大血泡。
洪灾过后,100多位村民自愿参与修筑堤坝。村里组织村民义务对全村境内河道、渠道、公路等处的垃圾、杂草进行了全面清理,大家毫无怨言。80岁的老人李志文更是随喊随到,他领着1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卖力地清理垃圾。“年纪大了,重体力活干不了,搞点清洁活还行,重建家园人人有责呀!”李志文说。
三
记者采访过程中,仍可看到挂着“爱心赈灾”条幅的汽车呼啸而过。
资福镇党委书记肖玉华见到记者,未及寒暄,便递来一份材料,上面详细记录着多家单位对资福镇灾后重建的帮助:长沙市国税局、长沙市总工会支持资金200万元,另有大型挖机、铲车、推土机9台;宁乡规划办支持20万元……
“遭遇这样大的经济损失,我们现在能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多亏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黎建良说。灾后第二天,就有数辆爱心物资车抵达村部,受灾村民自觉排队领取物资,秩序井然、不争不抢、互帮互助,这样的场景令黎建良十分感动。
感动的故事无处不在。洪灾发生后,一位在东莞经商的老板,定点捐赠4万元;一名医药公司老总,捐赠了价值15万元的药品;8岁小朋友邓滔源,外婆是合星村人,得知村中受灾的消息后,把自己的1000元零花钱全捐给了村里……
“他们从各种渠道了解到我们的受灾情况后,直接来到我家,把爱心款交到我手上。”村民周玲香,同样记得爱心人士的好。
周玲香家是重灾户,7月1日,房子被洪水冲垮;家中老人多病,2个女儿都在读书,家境贫寒。当周家的遭遇传开后,不少爱心人士专程找到她,送上一笔笔爱心款和物资,“他们都没有留下姓名,后来我粗略一算,有3万多元。”记者看到,昨日下午,镇政府帮忙打好地基后,周玲香的新家开始重建。
还有两户房屋在洪水中严重损毁后全部倒塌的人家,也得到了妥善安置:村民丁必强在本村重新选择了建房地,新房将在8月13日开工建设;村民覃晓艳决定在县城购买一套公寓,目前已经付了首付款,她在给资福镇党委副书记秦军的短信中说:“真心感谢为人民服务的你们!”
洪水洗劫后的合星村,青山依旧,美丽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