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八一军旗红·洞口行】沧桑风雨见证百姓心中红军情

来源:红网 作者:戴瑾昕 记者 王龙琪 谢定局 编辑:刘惟烜 2017-08-22 22:48:59
时刻新闻
—分享—

洞口花园镇的红军桥上合影。

洞口花园镇的红军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合影。

  红网邵阳站8月22日讯(见习记者 戴瑾昕 记者 王龙琪 通讯员 谢定局)由湖南省委网信办、省军区政治工作局指导,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策划的“八一军旗红”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红网大型融媒体报道采访团深入多地采访。8月6日,邵阳小分队走进洞口花园镇,满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追思,在红军来过的地方寻找红色记忆,追忆昔日真实而鲜活的红军故事。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当年红军留下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动人事迹,深深地铭刻在老人们的心里,流传在广大的群众中,现在回忆起来,仍记忆犹新。

  1935年冬,红军第二方面军按照党中央的命令,自湖南桑植出发,冲破敌军重重包围,强度澧水、沅水,横扫湖南中部,途经花园,向湘西、贵州挺进。红二方面军到达今洞口县境时,分两路前进:一路是红二方面军团,从山门经洞口城关镇来到花园;另一路是红六军团,从石下江经高沙来到花园,从城关镇来的红二军团先到一天。

  红二方面军在花园镇驻扎了3天左右,虽时间不长,但沿途开展了斗地主、分财物给贫苦农民的革命活动,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提出斗争口号,宣扬了共产党、红军的宗旨、信念,用铁的纪律,亲民、爱民的具体行为,在洞口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在红军桥的边上有一条铺着青石子显得有些狭窄的小街——红军街,当年的这条街道是镇上最繁华的地方。”当年贺龙曾在这条街的一座两层高的小木楼里,部署了有名的鸡公坡战役。走在花园镇的红军街上,该镇的老干专干周岳林一边走,一边向记者讲红军经过洞口的历史故事。

  学习先烈精神,继承先烈遗志

  第二、六军团自从撤离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后,国民党的军队始终跟踪他们、搜索他们,妄图把他们消灭在长征途中。同年12月21日中午,从高沙开往花园的第六军团,有的在李家渡一带休整,有的在行进途中。战士们虽然头上都用树枝、绿叶作了伪装,但国民党飞机还是发现了目标,丧心病狂地投下了6颗炸弹,20位战士当场光荣牺牲,数十名战士受伤。

  当时年仅12岁的王康元正赶着牛回家,一位红军战士见状,急忙跑过去,将王康元按倒在地,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他。王康元安然无恙,而那位战士却血流如注。王康元的叔父王仁德知道后,深为红军战士舍已救人的精神所感动,为了报答红军战士的救命之恩,他冒险同李明生、刘大炳等20多个贫苦农民一道,将烈士的遗体安葬在蛇形山一块空地上。但红军走后不久,一些土豪劣绅心怀鬼胎煽动说:“红军葬的地方是‘风水宝地’,是李家渡的‘龙脉’所在。现在‘龙脉’挖断了,‘龙神’不安,只有把红军的尸体挖出来,丢到河里去,才能保住‘龙脉’,恢复‘风水’。”为了粉碎土豪劣绅的阴谋诡计,贫苦农民邓成竹等人连夜将红军烈士的棺木移葬到松涛滚滚的长岭界,周围栽上苍松翠柏。

  被红军救了命的王康元,每年清明节去烈士墓前祭扫。1972年他担任西中大队党支部书记后,积极倡议并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带领本大队和李家渡的干部群众,整修了烈士墓,在墓前竖起一块烈士纪念碑,刻上“长征烈士之墓”六个大宇,两侧刻有两副对联,一副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另一副是“继承先烈志,永作革命人”。洞口县委、县政府已将烈士墓作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几十年来,干部、工人、农民、学生经常去墓前瞻仰、凭吊学习先烈精神,继承先烈遗志,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作贡献。

  红军打击土豪劣绅,讨还血泪债

  旧社会的广大农民,饱受土豪劣绅的压迫和剥削,挣扎在死亡线上。红军打击土豪劣绅,为贫苦农民求解放,因而得到他们的真诚拥护。

  岩山乡沙坊院子有个土豪叫付升庭,长有一脸麻子,为人专横残忍,欺压穷人,群众都叫他升麻子。他的五个儿子个个凶残如虎,群众称他们是“五老虎”。1931年,升麻子准备修新屋,找来新化方师傅给他烧砖瓦。可怜方师傅辛辛苦苦一场,不但未得分文工钱,还要倒贴伙食。一气之下他推倒砖瓦垛子,满腹怨恨回新化去了。1935年,他参加了红军。12月19日,部队在岩山宿营,他把当年在付家的遭遇和当地农民受付家欺压的情况,向部队首长做了汇报,首长同意他带三名战士去找升麻子算账。他们操小路走到沙坊院子,把正准备逃跑的升麻子抓住。附近群众听说红军抓住了作恶多端的升麻子,喜得奔走相告,纷纷向红军首长揭发升麻子的罪恶。首长派出一位战士领着贫苦农民到升麻子家里,打开了付家的粮仓,把粮食分给了群众。第二天红军离开岩山时,把升麻子押到绥宁县李熙桥处决。

  红军第六军团在石江处决了一贯包揽诉讼、敲榨勒索的王文祥;镇压了高沙镇街上被称为“三王五霸”之一的大恶霸、土匪袁宽:将石背乡的土豪财主尹成哉、花园乡罪大恶极的邓星芳、拒绝给红军派粮的反动保长邓陈卓三人,押到绥宁县武阳处决。广大群众拍手称快,感谢红军为自己伸了冤,讨还了血泪债。

  军民鱼水情

  红军到洞口之前,国民党反动派与地方反动势力制造了很多谣言,不少农民躲进山里。红军以遵纪爱民的实际行动,解除了群众的顾虑,很快,大家都回来为红军战士解决吃住问题,十分亲热。

  开始岩山街上很多店门都关得紧紧的,后来,红军战士亲切地喊:“老乡们不要怕,我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不会拿你们的东西,如果你们有什么吃的就卖给我们一点,我们照价付钱。”有些人从门缝中看到红军战士规规矩矩,蹲在街上,谁也不去敲店门。于是,有的就拿出煮热的红薯放门口卖,战士们不讲价,说多少就是多少,只多交不少交。消息传开后,店门都开了,能吃的东西都摆出来了,附近群众家里有能吃的,都拿到街上卖。有几位战士走到林玉元老大娘面前轻声说:“大娘,天气太冷,今晚上我们想到你家里避避风寒。”大娘满脸笑容表示欢迎,战士们放下背包,就动手打扫卫生,挑水劈柴。晚上,林大娘见几个战士在灯下摆着白布比划,她猜想是把布剪做包脚布,就把“坐月子”的媳妇喊来一起帮忙,母女俩人熬了一整夜,共做好10双布袜子,正好每人一双。第二天战士们临走时再三向林大娘道谢,送给他一些白布、一床印花被面和两个圆瓷缸作为纪念。

  红军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感动了群众,广大农民群众从各个方面关心、爱护红军。石江缝纫师傅邱国才与其他11位师傅一起,连夜赶制军帽120顶。红军给他们每人一块银元,他们心情非常激动,你一言我一语,凑成一首诗:“红军来到石江镇,痛打土豪和劣绅,财主心怕胆又惊,穷人精神大振奋,军民连夜作军帽,同心协力杀敌人。”花园马家院子邓大妈同儿媳曾冬娥在山边土里锄草,听到山中有微弱的呻吟声,邓大妈立即放下锄头去山中寻找,果然发现一个约20岁年纪、头带八角帽的红军战士(浏阳人)躺在地上。她用手一摸他额头,好烫手,又见他右脚伤口已开始流脓,心想不能让亲人在野外活活冻死、痛死、饿死,一定要想办法救他。她喊来儿媳一起扶着伤员回到家里,让他躺在儿媳床上,儿媳拿出丈夫的蓝布旧衣服给他换上。大妈告诉伤员安心养伤,如发现有外人来就装哑巴,要儿媳认他是自己的丈夫(儿媳的丈夫在贵州做挑夫)。安排好后,大妈每天上山采药,精心护理,一周后战士的伤基本治好,他告诉大妈要去赶部队。临走那天,天刚亮大妈就起床为他准备好路上吃的东西。战士对大妈说:“大妈,你就是我的亲娘,我一定永远记住你的恩情,革命胜利了,我一定来看望你老人家。”恋恋不舍,挥手告别。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当年红军和人民群众鱼水相依的关系,至今在洞口发扬光大,驻军干部战士把洞口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涌现出了一大批拥军爱民的英模人物。1990年3月17日,驻军战士艾前文从部队还乡途中,所乘客车因油箱脱落拖地着火爆炸。在客车烈火翻腾的危急关头,艾前文踢破车窗玻璃,先后奋力抢救出4名不相识的乘客,自己却被烈火熏倒,烧成重伤。同年6月,中共邵阳市委做出向雷锋式好青年艾前文学习的决定。2009年6月洞口县公安消防大队政治教导员宋文博因参加洞口县“6·9”抗洪救灾,因疲劳过度引发高血压脑出血,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37周岁,被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 “爱民模范”荣誉称号。洞口县消防大队教导员吴非告诉记者:“宋文博参军19年,战斗19年。他参加灭火救援战斗500余次,抢救出遇难群众18人。红军那种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更爱子弟兵。历届洞口县委、县政府领导十分关心驻军部队的建设,千方百计为部队官兵解决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困难,每逢节日对驻地官兵进行走访慰问。洞口县委副书记、县长周乐彬说:“军人无忧人民方能无忧,军属舒心军人才能安心。”洞口县民政局、妇联、第一中学和部队驻地毓兰镇等单位还与部队开展“军民齐奏和谐曲,双拥共建文明城”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鱼水一家人”的和谐关系。洞口县已连续4届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县”、连续6届荣膺“全省双拥模范县”称号。

  洞口,这方激情燃烧的红色热土,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