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抗洪救灾典型报道】追忆李大元:小山村里的“大书记” 你的恩情还不清

来源:红网 作者:罗玲 编辑:王津 2017-08-25 09:44:4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岳阳站记者 罗玲 汨罗报道

  “在三江镇,在花桥村欠他的人真的太多太多了,他这一走,又怎么还得清……”

  8月12日一大早,身为三江镇花桥村党总支部书记的李大元,一边召集村委会成员组织救援,一边快速赶往现场施救,并成功将3名年龄较大的被困群众转移。待救援船只抵达现场,李大元又和其他救援人员开展救援工作。当时考虑到李大元不习水性,一些参与救援的干群主动要求上救援船只,却被李大元阻止,他说:“我是村书记,更熟悉情况,让我去,群众工作好做一些。”坚持上船参与救援,下午3点,在救援返回途中,救援船只受洪水冲击意外侧翻,李大元落水牺牲,年仅53岁。经当地干部群众全力搜救,于13日6时左右找到李大元同志遗体。

妻子邓丁琳和儿子李希凤。

  村民都是我的家人,村民的事就是我的家事

  2017年8月11日至12日,湖南省汨罗市出现特大暴雨,三江镇向家洞水库最大降水量达270.4mm,引发特大山洪灾害。汛情来势凶猛,抢险刻不容缓,汨罗市防汛指挥部、三江镇党委及受灾的花桥村党总支部迅速组织开展抢险救灾。

  “李书记为了迅速转移被困群众,今天从早上出门到失踪粒米未进。”花桥村村主任冯海斌说起救援时的情形几度哽咽,他说,期间,有人端来泡面给李书记,但由于洪水涨势太猛,李书记一口都没顾上吃又赶去救援现场。

  落水获救者向爱良回忆:“(李大元)书记说,今晚还有大暴雨,要我们快上船,上船后,他还喊要我快坐中间一点。”

  8月14日,在汨罗市殡仪馆,自发前来吊唁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排起了长龙。“真的是个好书记……”“太可惜,太可惜了……”这样的评价,反复出现在红着眼眶的群众口中。

  李大元2005年6月入党,当过8年的村小组长,9年村支书,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在当地群众中有很好的口碑。2016年,隘口村与凤形村、花桥村合并成一个村,2017年4月,举行村党总支部委员会选举时,共103名党员到会,尽管原隘口村只有28名党员,他却高票当选村总支书记。

  “他是真的把村民都当自己家人一样,才会这么得人心。”说起李大元,留给曾与他在隘口村共过事的胡世民最大的印象就是他“爱民为民”。因为名字里有个“大”字,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大书记”。有村民笑他:“大书记,你对村民的事比对自己家里的事还上心哦”,他却淡然一笑,说:“村民都是我的家人,村民的事就是我的家事,我当然要尽责任!”正是这“责任”二字,造就了村民口中“有事就找大书记”的佳话。

  李大元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更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他年青的时候曾在一位叫李泽恩的村民手下学做砌匠,并靠着这一手艺养活了自己和家人。后来,李泽恩老人因为无儿无女,孑然一身,生活异常清苦。李大元视其为亲生父亲,在自家附近为老人修建了一所新房,日日照顾,同一口锅吃饭,每逢老人过生日时,还带他外出游玩,老人生病时亲自为他洗澡、洗脚。“就算亲儿子都未必有这么好。”村民们无不感叹。李大元出意外后,老人彻夜未眠,不顾年迈体弱,和村民一道搜寻,在见到李大元遗体的那一刻,老人如遭雷击,瘫倒在泥地里,嚎啕大哭……

  “大元从来没准点回来吃过饭,不是在村部就是在村民家里,他的眼里工作、村民比什么都重要。”说起丈夫,妻子邓丁琳眼泪不住地往下掉,“出事前我打了两次电话叫他回来吃饭,可是他把车开回来后又去救人了,没想到那竟是我和他的诀别。”邓丁琳抑制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儿子李希凤看着父亲李大元以前的照片默默抹起了眼泪。

  为地方做一些有益的事,是我人生的奋斗目标

  三村合一初期,村干部和群众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各项工作很难开展,面对这种局面,李大元虽然感到头痛,但在他心中却是暗暗发奋:我一定要改变这种局面!他时常和村干部谈心,沟通交流;他时常组织党员上党课,外出学习,凝聚人心;他时常走家串户,了解情况,倾听群众的心声,疏导情绪。

  2013年,隘口村村级活动场所已经不适应工作需要,党员活动难开展,群众迫切要求新建改造,李大元提出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后,因为该村没有半点集体收入,也没有任何外来援助,资金筹集很难,有的村干部就打退堂鼓,认为暂时不建。但李大元却不同意,“我是村支书,办法我来想”。最终,有一手砌匠手艺的他,免费当起了泥水匠,房屋粉刷是他搞的,硬化地面是他搞的,自己还垫付资金8万元,村里至今仍欠着,没有还上。

  李大元经常说,我是一个农民,浑身上下都是泥土气味,为地方做一些有益的事,是我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我出任村支部书记初衷。

李大元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等称号。

  做村官,不但要有人品还要有胸怀

  干部群众评价李大元时用得最多的词,就是“克己奉公”、“大公无私”。

  “村里不管发生什么事,李书记都随叫随到。”村民雷桂良说。李大元有辆车,但不管是为了村民在村里四处奔波,还是因公出远门,村里问他有多少油费要报销时,李大元总是摆摆手说:“这用不得几个钱,我还出得起。”这么多年来,李大元从未向村里报销过一分油钱。

  多年前,李大元组织了一个工程队,专门承建乡村道路建设,因为质优价廉,镇里各个村修路都爱找他,全镇绝大部分的乡村道路建设都留有他的痕迹。2012年齐心村6组想新修一条水泥路,因为组上人口少,又无援助。村民找上李大元,硬要他施工,结果8万元的工程,他只收6万元。像这样的事,在三江镇有很多很多,还有很多的村组屋场至今还拖欠着他的工程款。今年春节前,李大元好不容易收回10万元工程款,儿子李希凤长年在工程队里跑运输,一年到头看不到父亲的钱,本想着这次收回的工程款,怎么都会分一点给自家人,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10万元,李大元没留下一分钱,全部用来给民工发了工资,为此,儿媳还因不理解,和公公李大元闹了不愉快。

冯英珍老人说起大书记不禁失声痛哭。

  80多岁的冯英珍是花桥村的一名特殊“五保户”,唯一的儿子失踪30年至今杳无音讯,老人一直住在摇摇欲坠的泥砖房期望有一天儿子能回来。李大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原本想劝说老人住到镇敬老院,可是她死活不肯。每每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李大元不管工作到再晚再累,他都会跑到老人家里查看房屋漏水情况。老人年纪这么大,怎么经得起这般折腾?今年6月李大元下定决心,一定要帮老人家解决住房问题。针对冯英珍老人的住房问题李大元多次召集村支两委成员商议讨论,并向镇政府汇报。如今,大书记不在了,冯英珍老人天天以泪洗面,“不管是过年过节还是生日,他都会给我带吃的用的,给我钱用,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人。我这么老了没走,怎么让这么好的书记这么早就走了。”

  “这是大书记生前最大的心愿,我们会不遗余力把老人的住房问题解决,以慰大书记在天之灵。”冯海斌说。

  “我认为做村官,不但要有人品,还要有胸怀,这两点大元都具备了。”蒋仕国话语里对李大元满是敬佩和惋惜。

  “大书记很有亲和力,虽然共事不久,但我们很有默契……”现任花桥村副书记黄甲胜反复念叨的,他忍不住哽咽,“太突然,太痛惜了,合村以前我在凤形村做村主任,因为修路,到现在凤形村都还欠李书记三十多万,他也从来没催过要还……”

  徐鹏飞直叹气,“在三江镇,在花桥村欠他的人真的太多太多了,他这一走,又怎么还得清……”

  ……

  基层工作17年来,公路整修、电网改造、路灯建设,李大元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太多贡献,汨罗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李大元也收获了太多荣誉,但他最让人难忘的贡献,就是一颗为民的心,他最宝贵的收获,就是人民群众对他的爱戴。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他做到了,在生命的最后一步,他仍然在践行着入党誓词,践行着“两学一做”的要求,用自己的忠诚担当和无畏付出,鲜明展示了“两学一做”、村级组织换届的成果,充分展现了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风采,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李大元生前工作照。(前排左)

  三江革命老区,洪源河水流淌不息,红色基因永远传承,孜孜不倦的“大”书记就此休憩,长眠在了两岸群众的心底。但李大元同志的精神仍将沿着洪源河水流转不停,传播不息,感动、激励着你我,感动、激励着每一颗心。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