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打造农业出口的“长沙县模式”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 编辑:高芹 2017-08-29 09:45:52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县金井镇湘丰、金茶茶园基地属国家级标准茶园,走过了56个年头,其中出口生意做了20余年,是湖南省茶叶行业最早“走出去”的代表之一。资料图片

长沙县金井镇湘丰、金茶茶园基地属国家级标准茶园,走过了56个年头,其中出口生意做了20余年,是湖南省茶叶行业最早“走出去”的代表之一。资料图片

长沙县农业出口遍布全球。制图/王斌

长沙县农业出口遍布全球。制图/王斌

  长沙晚报记者 胡益虎 洪虹

  开放崛起,创新引领,长沙县农业吹响出海的号角。

  在非洲种田,到东南亚做庄园主,到欧洲开拓市场……有着“中西部第一县”美誉的长沙县不止有享誉海外的工程机械和迅猛发展的汽车产业,这里的新时代农商也正放眼大海星辰,以湘人敢为人先的勇气,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大格局、大平台、大手笔!2017年,长沙县农业的跨越式发展,谋划在春天来临之前。

  今年1月出台的县委一号文件《关于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县的若干意见》,首次将“开放型经济”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长沙县打造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通过政府搭架平台、企业唱戏的“长沙县模式”,成为亮点之笔。

  这个工业产品享誉全球的力量之城,正以其特有的模式与惊人速度绘就农业出口的世界版图。

  大战略构建现代农业大开放格局

  积跬步以至千里,这是长沙县开放经济的实干精神。

  2014年11月20日,长沙县成功获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成为全县第一个国家级开放型经济平台。

  长沙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分管商务和农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县政府每年安排700万元支持示范区建设。

  示范区建设形成了部门联动、政企联动、城乡联动的大格局:成员单位各司其职;镇街实行属地管理,镇长(主任)负责制;企业作为示范区建设的主体,实行年度淘汰制;示范区10个成员单位和18个镇街纳入县政府年度考核。

  实干收获了沉甸甸的硕果。在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在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建有杂交水稻试种基地,到全世界种植辣椒,开辟“网上丝绸之路”……示范区创建3年以来,涉农外贸企业突破10家、倍增11家;出口范围达到6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品种增至41种;8家企业入驻互联网销售国际站平台,3家企业列入全省首批“中国对外援助培训湖南实训基地”;海关A类企业、出口退(免)税一类企业、出入境检验检疫信用管理AA级企业,占全省涉农类企业总数的1/4。

  2016年,全县涉农外贸1.71亿美元,增长13%;今年1-5月,全县涉农产品出口达到5569万美元,增长32%。3年来,长沙县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生态县”等荣誉称号,现代农业实现与智能制造两翼齐飞。

  大平台建设助推农业内外销齐头并进

  “长沙县的食品农产品进出口产值走在全省前列,目前正在建设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促进内外销齐头并进,打造‘长沙县模式’。”长沙县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沙县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进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长沙县首个进出口商品销售专区在路口镇挂牌,在近日举行的出口产品内外销农超对接签约仪式上,现场签约了18家企业,其中进口企业2家、出口企业14家、综合服务平台2家,企业都进行了“同线同标同质”承诺。

  政府还搭建合作平台帮助企业走出去。今年“港洽周”期间,长沙县商务局组织金果罐头、夏巍齐、湘蕈生物、致远农业、田园顺世共5家涉农企业参加了“湖南优质农产品入港对接洽谈会”,企业数占全省的20.83%。5家企业均为长沙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的创建单位,产品销售到日本、西班牙、法国、马来西亚、泰国、中国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品种达20多个。2017年1-3月,全县涉农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2071万美元,同比增长51.5%。

  据悉,示范区建成运行3年以来,长沙县茶叶、食用菌行业及相关食品企业年产值突破35亿元,年直接出口达到2亿美元以上。

  大跨越打造农业安全现代治理体系

  “农产品基地的生产、用药、初加工及检验检测等关键环节的全程监控;对农资店的实时销售、打码收银、农资追溯等信息的全程监控。”长沙县建有湖南省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智能监控追溯平台,青山铺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平台设立农产品基地、农资监管、检验检测、质量追溯和监管预警五大功能模块,实现主要环节和信息的全程监控。

  长沙县依托良好的区域优势,不断完善机制体制,敢于先行先试,着力加强八大体系建设,逐年加大政策支撑,有效推动食品农产品质量与效益良性互动,产业发展机制和质量安全现代治理体系相得益彰,食品农产品“优进优出”的格局初步形成。

  记者近日获悉,佳和农牧、鑫广安公司等不仅荣获出口肉类供宰动物备案养殖场,还入选农业部示范基地,粪污资源化利用可节约百万元成本。“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创建之初,长沙县就明晰了工作目标,致力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相关部门和企业对出口农产品质量的服务管理能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等。”长沙县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已经创建了150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完成了追溯体系建设,启动了生产企业、大型商超电子追溯试点;全县36个流通节点全部列入商务部“全国肉类蔬菜追溯信息库”,数据上传率达100%。

  长沙县正加快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完善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体系、疫情疫病控制体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等,力争打造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的“长沙县模式”。

  星沙农业走遍“五大洲”

  茶叶、食用菌、种子、餐具、罐头、肉类、水果、保健品、植物提取物、调味品……中国中部,一个县域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城市,把农业出口这门学问和生意玩得风生水起。最新数据显示,长沙县的农业出口版图,已经实现了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五大洲”全覆盖。

  全球镜头1美国、欧盟、北非、中亚、日本等

  今春,伴随着绵绵春雨,金井的春茶丰收。“几个海外订单在手里,工厂等着加工送货。”3月初,湖南金井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长树翻了翻桌上的日历说。他的公司管理着7.5万亩茶园,有6个加工厂,是当地最大的茶企之一。金井茶叶40%的产品销往海外,出口量近年来一直在攀升,实现了自营外贸出口零突破的佳绩,产品远销美国、欧盟、北非、中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预计今年可实现出口300万美元。金井茶叶走过了近56个年头,其中出口生意做了20余年,是茶叶行业最早“走出去”的代表之一。

  传统茶叶产业“走出去”靠的是什么?2000年的一次仓库积压危机让金井率先转型。“那批800多吨茶叶被检出农药残留超标。”周长树告诉记者,广东的合作伙伴称要想长期出口,就要按欧盟标准来布局产业,做有机茶。他们停用储备的所有化学农药,不惜重金请来湖南茶叶研究所的专家,在茶园种植符合欧盟标准的有机茶。

  2002年,金井茶叶获得瑞士IMO有机茶认证,产品质量100%达到欧盟标准,开始出口欧盟和美、日等国家和地区。2004年,金井茶叶取得了自营出口权,茶叶出口量占到总产量的40%。金井茶叶还对口日本一家药剂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一家为药剂提供绿茶原料的供应商。

  启示

  企业能成为老字号,大多经过了多年竞争的洗礼,积累了独有的核心竞争力。新的时代给予农业传统技艺新的机会,在讲好“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句得到多数人认可的道理的同时,更需要脚踏实地练好内功。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其实就是要统一国内国际两个标准。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传统技艺的标准化,让老树开新花。

  全球镜头2中国香港、东南亚等

  近日,湖南长沙湘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县安沙镇)与香港承利栏食品有限公司和森记食品有限公司成功签订食用菌鲜品订单,出口的食用菌鲜品包括秀珍菇、香菇和杏鲍菇,成交金额33980港币,成为湖南省首家进入香港市场的食用菌企业。

  长沙湘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省唯一一家拥有食用菌进出口权的单位,且是国家级科普基地。公司出口产品拓展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去年出口额达到500万美元。该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扩大出口,直接带动全县500户农民创汇增收,有效提高了食用菌产业效益水平。

  以科技扶贫、联营共建等方式在省内创建的以鲍鱼菇、秀珍菇等侧耳类为主的可控食用菌种植基地已达1.2万亩,年产值过10亿元,其中长沙县黄兴镇、安沙镇500亩;通过了湖南省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食用菌种植与加工出口基地认证、农业部的绿色食品认证。该公司食用菌系列产品已出口到马来西亚、中国香港、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公司获中国科协、财政部“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是长沙县食用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启示

  扎根农村土地,“三农”产业链书写新农村新经济。长沙县提出了“强南富北”的发展战略,富就是富农业、富农民。带农民一起赚全世界的钱,这是农业企业新的使命,也是实现农村发展的新途径。通过资本下乡,与当地农民和农业形成良性互动,结成产业链关系,是新农业的新方向。

  全球镜头3 非洲、南亚等

  距离长沙1.2万公里的非洲几内亚湾西岸,尼日利亚四季高温多雨,全年分为旱季和雨季。原产于长沙春华镇的杂交水稻在这里结出沉甸甸的稻穗。日前,袁氏种业在这里的4公顷杂交水稻雨季试种田完成收割,实收稻谷1072袋,按15%除掉水分和杂物,折合单产为500公斤/亩,超过原定的400公斤/亩的目标。这是湖南水稻首次在非洲大地落地生根。

  “此次试种是省商务厅与尼日利亚李氏集团签订经贸合作备忘录后的第一个落地项目,将推动我省农产品加工、农机设备及相关技术进入尼日利亚及非洲市场。”袁氏种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袁氏种业与尼日利亚李氏集团合作,在尼日利亚开展为期一年的杂交水稻试种,包含23个试种品种。

  除了尼日利亚,从春华镇长出的这颗“稻种”正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进行播种。在巴基斯坦,双方的合作从单纯的种子贸易升级为双方专家、技术人员合作研究、资源交换、人员培训、技术交流等,加快了杂交水稻“走出去”的步伐,也推进了巴基斯坦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

  位于春华镇龙王庙村的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基地105亩杂交水稻试验田,通过实验、培育、挑选,脱颖而出的优秀种子从这里出发,销往10余个国家和地区,一年外销上万吨。该公司负责人说:“不仅是销售种子,还可针对不同国家打造一条产业链,一颗种子可以产生很多效益。”

  启示

  从品牌输出到技术输入,长沙县农商正在进行新的升级。这是在资本下乡、技术积累、品牌储备到一定程度后实现质变的开始。农业,这个数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行业,因为技术的升级正在成为湖南企业“走出去”的新生力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