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意大利友人爱上崀山葡萄酒

来源:红网 作者:王欢 杨坚 杨滨玮 编辑:李丽 2017-09-01 12:24:04
时刻新闻
—分享—

8月23日,新宁县崀山美景。 组图/潇湘晨报记者 杨旭

戴顺友建了一座酒庄。

“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型扶贫行动感谢SUV世家-广汽三菱的大力支持。

  8月底,溽暑渐消,秋意来到人间。邵阳新宁崀山也进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浪漫崀山,以气势恢弘的丹霞峰林、纵横交错的赤壁峡谷、刀削斧劈的一线天群落、清澈碧透的扶夷江水而闻名。十多年间,它从一个普通村庄变成国家5A级景区。

  近日,潇湘晨报全系全媒体与天闻地铁传媒联合策划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型扶贫系列行动来到美丽的崀山,感受丹霞地貌的绮丽变幻。

  潇湘晨报记者 王欢 通讯员 杨坚 实习生 杨滨玮 新宁报道

  新宁县崀山镇崀山村,农家乐散布在田间山头,铁皮石斛、鲜花种植等特色产业形成规模。不得不说,村民是旅游扶贫的直接受益者。依托崀山景区,崀山镇境内共流转土地1340亩,3000多农民群众获得收益,其中贫困人口约150人。这里连续3年实施“春花秋色”工程,租用景区贫困村荒山荒坡500亩,栽种各种花卉苗木,既让当地“春有花、秋有色,处处美如画”,也为群众增加了收入。

  生意人回老家开起休闲农庄

  新宁县崀山镇崀山村的戴顺友,以前在外打拼,2009年春节回家看到家乡旅游发展的机会,他利用在外面积累的资金、经验和人脉回乡创业,带动老百姓发家致富。经过多方考察,他认为依托崀山旅游的快速发展建设休闲农业大有可为。2010年,他与哥哥戴润平在崀山镇承包了800多亩地,合伙成立了新宁县润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后又成立了新宁县窑市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崀山镇“戴先生酒庄”。

  2010年,戴顺友看上崀山镇政府一个荒芜的农场,签下30年的租赁合同,种植了特色杨梅、有机蔬菜、葡萄,并进行葡萄酒酿造。借助崀山旅游发展的机会,戴顺友利用农场各色农特产品接待游客。有意大利朋友为了喝他的酒,专门从别的地方绕道这里。

  通过几年发展,农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戴顺友看到另一个商机:优质农产品和旅游相结合,开发特色旅游农产品。2015年初,他投入200多万元并购了一家当地非常有名的宝丰脐橙园艺场,2016年底,他将优质大米和脐橙进行精品包装,通过酒庄、周边农家乐及互联网的模式进行销售,并打造了他自己的品牌“戴先生”和“崀山人”。

  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戴先生”已逐渐成为一家以农业为载体,集生产、餐饮、住宿、种植、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生态观光庄园,未来预计能带动周边280人就业,带动周边4个村2000亩地签约种植及回收,直接增加农户经济收入120万元。

  崀山镇800人入职旅游业

  “白鹭衔云朵哟,竹篙点碧波哟,夷江飘出哟一首歌……”扶夷江水清澈见底,平缓如镜,两岸的奇峰异石在碧水蓝天下倒映于水面,船工山歌朗朗。

  唱山歌的船工叫陈杨,今年54岁,家住崀山镇水溪村7组。“我在这里撑船20多年了,叫我不撑船,还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水溪村8组50岁的陈贻芸与陈杨是搭档,二人志趣相投,每次撑同一艘船时,一头一尾、一唱一和逗得游客哈哈大笑,有时被游客称为“扶夷双雄”。长期往返于扶夷江,他们还自编自创了多首通俗易懂、意境悠远的山歌,在撑船时兴致一上来,就会高歌几首,让游客们醉在其中、流连忘返。

  在辣椒峰景区骆驼峰,游客时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万丈悬崖上,一位中年男子身贴绝壁,像“蜘蛛人”一样快速攀爬,场面惊险、刺激,胆小的女游客不时发出惊呼。

  这位攀爬在崀山绝壁上的中年男子叫刘锋,他并不是在表演特技,而是在景区清理垃圾。他以前常在周边深山和悬崖绝壁上攀爬采药。2010年8月,景区聘他当特殊的清洁工,专门负责悬崖绝壁上的垃圾清理。

  到目前为止,崀山镇旅游从业人员约800人,景区建立了78人的保洁队伍和26人的保安队伍,安排船工60余人、护林员40人、景点营销人员80人、摊点服务员200人,农家乐就业人员达300余人,另外还有挑夫、导游、马夫等岗位。

  “戴先生”的自酿葡萄酒

  戴先生的酒庄不卖酒,只招待顾客喝酒吃饭。

  从崀山景区出来,沿着马路开出来四五公里,一处背靠大山的高地上,门口一湾水塘,石阶上10口直径一米的大缸,缸里躺着白的红的睡莲。

  酒香不怕酒窖深。戴先生自酿葡萄酒的酒窖,大门都有好几扇,里面珍藏着各个年份的酒,都是戴先生自己酿的。他的葡萄,最甜的那些,留下来酿酒。

  潇湘晨报记者 王欢 实习生 杨滨玮

  “你家的辣椒酱比米粉还好吃”

  从崀山八角寨下来的游客,常常被景区摊点一瓶辣椒酱的香味深深吸引。摊点老板叫李海容,家住崀山镇黄背村。2012年,她转让了长沙的生意,回到家乡,在八角寨景区,租了摊位,做起小生意,起初是卖米粉。到秋季,看到父母种的海椒吃不完,烂在田地里非常心痛,她就把海椒做成辣椒酱,放在米粉和小吃里,给客人做配料吃。“你家的辣椒酱比米粉还好吃,要是能打包带走就好了。”在游客的建议下,李海容与丈夫商量后把辣椒酱装瓶包装,并在瓶上印上微信二维码及联系电话,全国各地的游客如果想再次购买,只要通过微信联系,辣椒酱就能快递到家。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