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年轻人恋上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手工作品 文化创新成风向标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陈柯妤 编辑:徐丹 2017-09-02 11:55:05
时刻新闻
—分享—

  搭互联网快车,手作成年轻人新宠

注入了时尚元素的传统手工艺品,逐渐受到年轻人欢迎,一些作品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来完成,仍然吸引了很多客人。图为大叔的手工间,摆放的皮手环、皮卡包、零钱包等作品。 本版图片均由见习记者 陈柯妤 摄

大叔的手工间,一名客人正在进行原皮裁剪。

  “哇,收到独一无二的全球限量口红。”8月28日,长沙的陈小姐在朋友圈里开心地发了一条状态,并配上照片。这支口红是她男友在口红手作坊亲手制作的情人节礼物。

  除了逛街、吃饭、看电影,时下长沙年轻人也开始热衷亲手制作礼物或者约上好友去体验一回手作过程。这些琳琅满目的手作,有上手容易的布艺、扎染,也有慢工细活的皮艺、原创家具,还有个性洋气的口红DIY、手工香皂,雅致内涵的绢扇手作等等。

  业内人士分析,释放压力、追求品质或成手作受青睐的原因。搭上互联网营销的快车,原本陷入困境的手工艺市场重新获得生机,而文化创新则是手作市场的最终指向标。

  ■见习记者 陈柯妤

  升温

  手作工作室遍地开花

  晚上十点还有客人

  8月29日,记者来到半野DIY工作室。

  “情人节期间‘偷偷摸摸’过来做口红的男生每天都在排队。”半野DIY工作室老板杨丽浔告诉记者,刚营业两个月的工作室生意相当不错,“女孩子本身喜欢手作的也多,所以正在计划新品,像气垫粉底、卸妆油、指甲油等手作DIY。粉底已经送检,合格证下来就打算推出。”

  除了口红DIY的大热外,陶艺、皮艺的手作体验课也十分受欢迎。记者在美团上搜索“陶艺”“DIY”,显示有212条结果,并且销售情况不错。例如,素器手工DIY陶艺馆的“双人陶艺套餐”已售501份,大叔的手工间的“手工皮具DIY体验”也已售250份。

  同日,记者来到位于太平街上的“大叔的手工间”,三十多平方米的小店内摆满了学生的陶器作品,手工牛皮包及皮雕制品。

  记者到店时,老板正在教两拨客人制作皮具。“最忙的时候晚上九十点还会有客人进店。”90后老板长木告诉记者,“今天也是没歇下来过。”

  “准备出国旅游,就想在这里做个皮护照夹。”艺术专业的杨奕衡是“手作迷妹”,还带动身边朋友,“前段时间和闺蜜扎染了几件T恤,感觉特别酷。”

  而店里的另一位客人刘先生特地带上5岁女儿,“在手工中能看到她的成长,也能留下充满回忆的礼物。”他表示能和孩子一起完成作品十分有意义。

  记者看到,制作皮具的程序并不简单,需要裁剪、打磨、压孔、缝线等等一系列程序。

  “完整的做下来,就算最容易的小卡包,也要近一个小时。”长木介绍说,“为了完成一件作品,不少客人会来好几次。有位客人就为了一件大陶罐,来了14次。”

  长木告诉记者,印象很深的一次是一位女孩带着爷爷来制作陶艺,从挑选款式到制作,都陪伴在爷爷身边,他觉得这样的亲情特别珍贵。

  此外,借着手作市场兴起的东风,一些传统文化也找到与年轻人搭桥的新途径,例如智绘画堂成人书画推出的扇面体验课,将国画与手作结合,吸引了不少偏爱古风古韵的年轻人。

  行业

  以慢胜快、以守为进

  总产值超过五千亿元

  “来体验我们绘画课程的人,对自己内心或者说精神世界是比较重视的。”智绘画堂的刘老师认为,手作强调的是真正慢下来,不是要一朝一夕练就一技之长,而是享受与内心对话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智绘画堂,有不少年轻的妈妈来体验绘画过程。“平时家庭琐事多,妈妈们虽然没有基本功,但在画画的过程中能够放松下来。”刘老师解释道。

  与此同时,为创办半野DIY工作室,24岁的杨丽浔今年辞去国企的工作,她认为,被城市钢筋水泥裹挟着的年轻人,需要一个保留初心释放自我的天窗,“DIY手工是将热爱生活的情怀转化到朴素的实物上,我觉得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日本作家盐野米松也在其书籍《留住手艺》中表达过类似观点:“经过人与人之间磨合与沟通后制作出来的物品,使用起来是那么适合自己的身体,还因为是经过手工一下下地做出来,所以他们自身都是有体温的,让使用它的人感到温暖。”

  对于这种慢节奏、内守的技艺型生活方式的追求,太平里前行美术馆负责人孙琴表示,在基本物质层面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自然会产生精神层面的需求。

  “在人们被太多快速消费品围绕的当代社会,年轻人厌倦了一成不变的商品,他们想要寻求更真实的产品和不一样的体验。”孙琴还表示,在这种需求的激发过程中,互联网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比如这些信息的传播和普及,产生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建立的社群,这些社群反过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形成更大的交流圈,提高了交流程度,也提供更多选择。”

  据了解,截至2016年底,统计到的手工业从业人员共约500万人。我国民间手工艺产业完成行业总产值5560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率超过11%。

  借助互联网平台,传统手作尝试告别古旧的刻板印象。除了美团、大众点评这样的团购推广网站,还有像“东家”“拾翠”“老字号”“铺满爱”等匠人手作电商平台。例如,通过“东家”APP,用户可以结识匠人,了解背后的故事,还能看到手工制作过程,或购买这些手工艺品。

  记者手记

  让传统手工艺“老树发新芽”

  手作消费大热的背后,是传统与现代剥离过程中产生的精神痛感。

  就像盐野米松在《留住手艺》中提出的“手作是有温度的艺术”,没有资本、没有房贷、没有职场硝烟的手作世界带来的充实感,冲刷着年轻人由于信息超载带来的焦虑。与此同时,在年轻人对生活艺术日趋强烈的热情下,除了推动手工艺人设立工坊,推广文化,还需要重视工艺品质与生活需求。传统工艺要走向工艺生活化,价格合理又有工艺品质,才能满足大众需求。

  传承不只是继承,老手艺给年轻人以精神底蕴,年轻人则赋予传统新思维、新活力。年轻人创造力成为手作市场一剂强心针的同时,加上网络与传统文化碰撞发生的神奇化学反应外,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要出台有力扶植政策,以宏观大手托住文化根基,才能“老树发新芽”,充分打开传统手艺市场。

  观察

  注入时尚元素

  传统手工艺术获新生命力

  “原来觉得做手工艺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因为需要积累很多专业经验才能做好。”杨奕衡表示,“自己能亲手做出一些需要的东西,像T恤、卡包、香皂,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劳作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人类通过劳动改变自然,最终是要创造精神衍生的物质生活条件。”湖南省总工会宣传部部长许波表示,“手作市场的文化元素与审美艺术性,需要与当下大众生活融合,进而将这部分文化产业长期潜力发掘出来。”

  事实上,尽管手作消费已经在年轻人之间流行,但传统手工仍面临窘境。随着时代变迁,曾随处可见的手艺活离开大众视野,它们大部分的命运或将进入博物馆,或被束之高阁。

  根据一份最新的《中国传统手工现状调查》显示,当下手工艺人普遍面临着收入低下、后继无人等现实困境。

  “首先要做好保护工作,让他们原汁原味地流传下去。在保留传统工艺基础上积极创新,主要在于生活化。如果只局限于艺术品,那么就只能小众化。”许波认为,手作既要艺术体验感,也要融入时尚元素,满足现代年轻人的生活需求。

  孙琴则认为,目前手作市场是在复苏和快速被挖掘的现状下,潜力和趋势也在不断上升。“人们本质上是追求更好的东西,文化和人的素质是相互扶持攀升的。”她透露,不仅手作消费者多是85后、90后的年轻人,市场创业者也非常年轻化,“这是很可喜的。手作的内容很广泛,工艺也复杂多样,年轻人创造力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会成为手作市场一剂强心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