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老头范良君:70岁追梦南北极(图)

来源:红网 作者:向敬之 汤红辉 编辑:夏君香 2017-09-14 09:17:33
时刻新闻
—分享—

2017年7月,范良君在北海道。

2016年9月5日,范良君在格陵兰岛获得进入北极圈的证书。

68岁的范良君在南极“长城站”。

69岁的范良君在格陵兰的峡湾“冰泳”。

2017年9月10日于摩洛哥瑞克咖啡馆,此为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卡萨布兰卡》的拍摄地。

  红网时刻特约记者 向敬之 记者 汤红辉 报道

  范良君的头条号“驴爸走世界”,推出了一篇《懂得信任,再不可藐视海洋》。文字还是他的老风格,娓娓道来却新奇不断,这次多了许多慑人心魂的惊险。文章写的是他的北极历险记。

  他从丹麦海峡归来,成为2016年度最后一批去格陵兰追寻大冰川和北极熊的中国游客之一,幸福满满;但返航途中,不幸遭遇了11级海上飓风和13米滔天白浪,使他最初爱得厉害的精致的探险船,在苍茫大海中倾斜呈45°。

  脱险归来,惊险之余的范良君,为了牢记住这片让他惊心动魄的海域,特地穿上泳裤,跃入有些冰冷的海水中游了几圈。归家后,和亲人朋友讲这段亲历时,他的开场白就是那次海中历险。

  今日,范良君接受红网时刻新闻专访时笑道,他们那次坐的是探险船,这点惊险还算不了什么,虽经历过不少凶险,但还是平安到家。而为了此次北极之行,早在过70岁生日前,就有了这个准备。

  同时,范良君授权红网文化频道开设“老范带你看世界”专栏,将他11年来环球旅行70余个国家的所见所思所得,一一分期讲述。他有故事,你可否愿意倾听?

  60岁拉开环球旅行序幕

  范良君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发散性思考思维,对旅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颇具年代色彩,给人不同的观察和欣赏的视角。

  他喜欢用文字展现时代与生命、空间与心灵的融会贯通,显出环球旅行的独特价值。

  他的环球旅行要从2006年算起,已有11个年头。

  11年前,范良君将60岁“寿宴”安排在浪漫的巴黎,光临“宴会”的只有他的老妻。

  十余天的西欧之旅,让他零距离接触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早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让正处于人生低谷时期的他深受感染,幡然醒悟,从而发愿花甲之后边工作、边旅行、边写作。

  后来,范良君将此行,作为他退休后域外行吟的正式开场。

  “旅行对于我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行走,从花甲行走到古稀!”

  在巴黎那个晚上,范良君告诉妻子,他要在10年内走到南北两极。

  为了这个宏伟梦想,范良君的退休生活,过得很精彩,11年来有计划地走进了七大洲的七十余个国家。从花甲到古稀,他走读不止,笔耕不辍,撰文近200万字、拍照几万张,连续出版了几本书。

  2016年5月,漓江出版社出版的“驴爸走世界”系列:《目标南极》《峡湾短笛》,更是他一路走来一路读的阶段性成果。

  人家旅游,走马观花,上车睡觉,下车照相。范良君则不然,较异同,找感悟,写文化,发掘美,传播美。他多方面、深层次地观察异域风情,感受另类的风土人文、世事变化、时局动态和道德伦理,思考迥异的社会、历史、国家、政党、民族、制度、意识形态及普通民生等重大话题。缜密的思维、流畅的文字、细致的描述、健朗的勾画,让人不得不乐意循着其不断追索的心路历程,近距离地接触不同国家难解的真相,这可以发现其认识他们主流社会的深刻与宽广,还足以体现他理解中外人文差异而反映的亲切表述。

  范良君谨终如始地边走边看,边看边拍,边拍边想,边想边写,思虑国情,收获巨丰。他一次次远赴异域,走读独特风情,感受满目清新的人文特色。他不只用脚来丈量世界,更是用眼、用心来打量世界,打量世界的自然、人文、社会及时间中如花绽放的人与事。这,与其说是游记,不如说是他与这个世界的对话。

  关于旅游写作,范良君有自己的想法。他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够给广大读者当一个好向导,不仅仅让读者知晓各国人文、各地景致,更多的是将自己的真情实意与所感所悟悉数捧出,与读者一起分享。

  70岁高龄征服南极和北极

  2014年年底,快69岁的范良君,已经走过亚欧非美澳五十多个国家,心里开始盘算去美洲之南、南极之上看看。

  于是,做了3个月的准备,范良君又出发了,他要去南极登上另一个中国长城。他途经南美南端的小城乌斯怀亚,这里原不过是阿根廷专门关押罪人和政治犯的地方,却被他发现了美。天是那么的蓝,雪是那么的白,景是那么的美。如果不是急着要去南极,范良君很想多作停留。

  为了久远的南极之梦,范良君全然不顾此行,已在飞机上颠簸了30多小时、两万多公里。他还是选择前行,去挑战那储藏着世界上最大惊涛骇浪的德雷克海峡的惊险,前往多少日子朝思暮想的南极。9000吨级游轮、上千公里的海域、到处可见的坚冰,费了60多个小时,可想而知艰险是何等之巨。

  明知有风险,范良君为何依然对南极大陆如此痴狂?要知道,如果遇险,那很容易,也无人知晓,因为此处已杳无船踪,更莫谈人迹,就是拿着手机也没有信号。还好,还好,此行没有太平洋、大西洋来的信风作乱,范良君成功随行,畅饮了黑冰之水,感受了南极之美,欣赏了企鹅的爱情,走进了以前只在电视里偶尔看见的中国长城科考站,当了回登越“长城”的好汉。

  在长城站内,他被一块块写着北京、上海、南京、西安、长沙……的路牌惊醒。路牌所指的,那是科考队员心系的家国的方向。范良君可不能因南极之美而“乐不思湘”,得赶快回到亲人的身旁,将新的见闻与感悟向亲友报告。

  他再番迎战浪高船顶的惊涛骇浪,再次辗转三大洲和三大洋,22天的行旅暂时结束。他不再担心那会是外出旅途的最后一站。

  他漫游世界各地时,面对至纤至微之事也能感慨万千,胸中情怀无限,但自此可以窥见当代中国老一辈实干家的思想历程,更展现了老一辈人执著探索的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

  加上去年的北极之行,他实现了走进南北两极的梦想。当大家惊异他的神奇之旅时,他说其实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肯尼亚的草原、芬兰的湖、吴哥的石窟、埃及的塔、墨西哥的壁画、罗马的雕塑、新西兰的羊驼、南极大陆的企鹅……他的文章专注于景致的描写与名胜古迹的介绍。新西兰的“奇异果”,会让他想到鲁迅的“拿来主义”;在伏尔加河的游轮上,他会为祖国水资源而思考……迈入古稀的范良君,其思想难免会打上属于他的那个时代的烙印,但是他从不守旧,他很注意与时俱进、吐故纳新,时常虚心向年轻人学习,以一颗宽容、博怀之心行走世界,并将自己的随想付诸笔端,真实而又温暖。

  热情洒遍全球,难忘“驴友”

  范良君的“驴爸”走世界系列出版后,受到各界的好评。

  湖南老乡、著名外交大使袁南生曾长期在国外工作,熟悉各地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当读到范良君走读世界的文字,他表示:“完全被震撼了!我不敢想象,范良君能够坚持不懈地自费寻美全世界,甚至年近古稀还登上了南极。他向读者展示出一位善于透视世界的智者、勇于走过艰辛的强者、勤于观察总结的长者以及乐于传递文明的作者的精神肖像。”

  著名作家何立伟说:“此次我读范良君从峡湾出发,横跨欧亚美澳,一直写到南极的文字,与其说是游记,不如说是他与这个世界的对话。”

  拥有十多年的丰富旅游经历,范良君的“驴友”遍布全国各地。去年伊朗之行,他用手机写作,写完后发给同行旅行团微信群请大家评弹。一位来自北大的教授,当即加了他为好友,称他是“大咖”,比余秋雨的文字要写得更有味。

  在旅途中所发生的故事,都颇有趣味。

  李晖在范良君的书中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位“驴友”,两人已成忘年之交。他认为:“范良君的文章不是说了就了事,流畅的描述、平实的道理,带给我们诸多思考。这正是他文章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里有一种追索者的灵魂,是勇敢,也是执著,所以,他的作品的内涵就特别强大。”

  还有范良君在美国结识的读者,也千里迢迢遥寄心语:“最能产生共鸣的正是您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其情真意切溢于字里行间,感觉就像您在与我们每一位读者轻声交谈。”

  一个已进入退休阶段的作家,用自己的精神、思想和行动,创造了一种不休的现象,以及一种重头再来的精神。

  他在长沙的每一天下午有必修课:过河爬山,决不会因为休息或事务而暂停!下午有事上午爬,朋友来了抽空爬。哪怕与朋友中午聚会,盛情过后,他赶紧回家,午休片刻,两点准时出门,挤公共,过湘江,爬岳麓,至山顶而返。每天如此,没有天晴下雨,没有暴雪烈日。

  问他为何这般笃定?他说是一种生活,一瓶水,一个苹果,爬一次山,足矣。他还说,每次爬山吃完苹果的核,轻轻一扔,都在一个老地方,说不定哪天有许多株苹果树从那儿长出,长出长沙的一个风景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