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江新区:长沙河西崛起宜居宜业新城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陈月红 编辑:徐丹 2017-09-19 09:27:42
时刻新闻
—分享—

  名词解释

  湘江新区

  湘江新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包括岳麓区全境、高新区全境、望城区8个街镇、宁乡市5个街镇,面积1200平方公里 。湘江新区前身为2008年6月成立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2015年4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湖南湘江新区,成为中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

  “几年前梅溪湖这边感觉像乡下,现在交通方便,周边其他生活配套也越来越好,我们住这也更方便了。”家住湖南湘江新区梅溪湖的刘婷幸福写在脸上。

  一个内陆开放新高地、宜居宜业新城——湖南湘江新区,正在湘江西岸崛起。 三湘都市报记者从湖南湘江新区有关部门获悉,2017年上半年,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4.02亿元,同比增长10.1%;规模工业增加值376.42亿元,同比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981.93亿元,同比增长1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58亿元,同比增长12.8%。2016年,新区常住人口已增至约136万人。

  ■记者 陈月红

  【新定位】 高起点做好顶层设计

  湖南湘江新区前身为2008年6月成立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2015年4月8日,国务院批复成立湖南湘江新区(下简称新区),中国中部告别了国家级新区长期“缺位”的历史。

  新区创建伊始,便确定了“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即建设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聚集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

  坚持多规合一,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新区发展规划(2016-2025年),及新区“十三五”规划和空间战略、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多个专项规划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外通关口岸、积极申报保税物流中心,争取申报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搭建自贸平台…… 两年多来,围绕“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新区顶层设计日趋完善。

  【新发展】 初步形成三大百亿级新型产业集群

  不改革,无新区。行政管理、产业发展等“十大改革”迅速启动。

  新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工程机械、食品轻纺、有色金属加工、光伏等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改造,一批面向“风口”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加速形成;以全链条平台促进创新产业集聚发展、科技金融结合融通创投渠道、优化创业服务激活人才潜能,构建起创新创业创投“三创联动”的创新创业新生态。

  通过搭平台、优服务、引人才、兴产业,新区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尤其是科技创新风生水起。今年上半年,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创产值1645.83亿元,同比增长10.3%。目前,新区已初步形成互联网、增材制造、绿色建筑三大百亿级新型产业集群。

  【新形象】 宜居宜业彰显民生温度

  新区坪塘的大王山旅游区,呈现的是一片火热的建设场景。2019年,该旅游区将基本建成开业,届时市民游客又添一游玩好去处。坪塘原是老工业基地,有多家污染严重的水泥、化工和矿山企业。新区从战略上规划,将其建设为大王山旅游区,湘江欢乐城、湘军文化园及恒大长沙童世界已落子于此。

  梅溪湖国际新城问鼎联合国“全国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洋湖生态新城和滨江国际新城获批全国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创建试点城区”称号;洋湖湿地公园和梅溪湖桃花岭景区成功获批“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这些绿色名片,是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满满收获。

  湘江新区的日新月异,让更多像刘婷这样生活、工作在这里的人幸福感增强,也让新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据统计,新区常住人口,2014年为129万人,2016年已增至约136万人。去年,新区新注册市场主体22667个,较前年增长5.6倍。

  记者手记

  改革动车行稳致远

  交通网纵横交错、高楼鳞次栉比、产业方兴未艾…… 新区发展的背后,是领导层一步步科学决策的续力坚持,也凝结着许多“新区人”的智慧与汗水。

  构建对外开放型大格局、中心城区500米内有小学、5公里半径内有森林公园…… 据《湖南湘江新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新区将实现“(生产总值)突破三千亿、领跑中西部、挺进一方阵”的发展目标,新区的首个五年规划, 也将给普通老百姓生活带来一大波民生新红利。 满载着希望和收获,“湖南湘江新区”号高速动车正在“三区一高地”的战略轨道上,进挡加速,行稳致远。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