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多处文化地标建成开放 百姓家门口乐享“文化红利”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 编辑:高芹 2017-09-20 09:04:28
时刻新闻
—分享—

梅溪湖畔,“芙蓉花”盛开,随着大剧院正式向市民开放,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成为湖南省最亮眼的文化地标建筑。长沙晚报记者 罗杰科 余劭劼 摄影报道

梅溪湖畔,“芙蓉花”盛开,随着大剧院正式向市民开放,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成为湖南省最亮眼的文化地标建筑。长沙晚报记者 罗杰科 余劭劼 摄影报道

  长沙晚报记者 胡兆红

  在长沙,随处能感受到公共文化惠民的雨露阳光:社区、乡村文化站里,丝竹交响;街头的自助图书馆,24小时灯火明亮;城乡的健身广场上,舞步翩翩;音乐厅里,低票价就能看场顶级音乐会……

  作为全国6个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示范地区之一,长沙着力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不断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沙百姓不分城乡,如今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享受更多“文化红利”。

  筑阵地 文化设施实现高品质全覆盖

  几年前,不少人羡慕北京有国家大剧院、上海有东方艺术中心、广东有广州大剧院,而今,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让世人刮目相看。

  9月16日晚,英文版歌剧《红楼梦》在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演出,该剧2016年全球首演后,今年在长沙站之前仅在香港、北京巡演过。当晚,坐在具有“国际范”的剧院里欣赏“国际范”的歌剧,市民黄秋连连赞叹:“很自豪,很有面子,也很有里子。”

  “国际范”成为长沙高品质公共文化设施的鲜活写照。

  近年来,长沙文化地标频现,占地196亩、总投资17亿元的滨江文化园“三馆一厅”(博物馆、图书馆、规划展示馆、音乐厅)于2015年底建成开放,如今已成为响当当的“省会地标、城市客厅、文化圣殿、百姓乐园”。

  长沙实验剧场、隆平水稻博物馆、炭河里青铜博物馆及长沙县、宁乡县文体中心等如璀璨明珠,点亮一方。全球最大的艺术家个人美术馆——李自建美术馆,国内首家博物馆级的影像艺术中心——谢子龙影像艺术中心等民营文化设施锦上添花,笑迎四海宾朋。除了抓标志、树品质,公共文化设施迅速向基层延伸。2014年初,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长沙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质提效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要求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如今,免费供给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已实现全覆盖,区县(市)图书馆、文化馆100%达到国家一级标准,80%的区县(市)建有文体中心,建成设施先进、服务功能完善的示范性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58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700个。

  除了静态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等,还有流动图书、流动演出、流动电影、流动展览等一系列流动文化服务。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社会自办文化场馆有500余个、民营博物馆20多家。

  强效能

  优质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如何有效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如何解决只见大楼不见群众,建筑设施的“空壳化”现象?长沙不断创新机制,降低消费门槛,使文化阵地发挥了最大效能。

  “一张图书证,各馆都能用,通借通还,好方便。”在长沙图书馆办完借书证的唐平很欢喜。

  以前,区县、乡镇、街道各建各的文化馆、图书馆,“分灶吃饭”、单打独斗,结果是各级文化馆、图书馆独立分散,泾渭分明,不少农家书屋书籍常年得不到更新,形同死水。长沙推行的“总分馆制”,形成“一个总馆+多个分馆+若干服务点”的布局,实现了优质文化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

  家住长沙县的唐平,现在不需要多跑路,就可以在家门口的图书站里借还市馆的书。目前长沙建设图书馆分馆100个、地铁自助图书馆5个、24小时街区自助阅览室7个、文化馆分馆50个,推动图书馆分馆与全市1364个农家书屋联建共享,真正将图书馆、文化馆建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

  “音乐厅”以往在人们的印象中,属于贵族文化。但在长沙,去长沙音乐厅看一场演出,已成为市民稀松平常的休闲。“长沙音乐厅每年得到政府补助,要求全年平均票价不高于240元/场,做到‘高贵不贵,文化惠民’。”长沙音乐厅负责人刘争介绍。2016年,长沙音乐厅演出总场次超200余场,吸引了近20万市民走进音乐殿堂。

  近年来,长沙出台《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长沙市通过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通过票价补贴、剧场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民营艺术团体为老百姓提供公益性演出。每年举办“公益电影放映月”、“阳光娱乐文化节”活动,向市民发放影院、歌厅、酒吧等经营性文化场所免费券10万余张。

  重参与

  群文活动滋养百姓精神家园

  公共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在人民,群众是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角。

  1900余支群众文艺团队遍布城乡,不管晨昏寒暑,总能在江边、广场、社区、剧院等地看到他们的身影,或翩翩起舞,或引吭高歌,或吹拉弹奏,成为一道道亮丽风景。

  长沙群众文艺的蓬勃发展已成为现象级事件,被誉为“群文湘军”。“群众文艺活动应接不暇,这让人乐在其中。”湖南群星艺术团团长李培生说。目前,长沙推进“群文湘军”“五百行动”计划,打造团队“百佳”、储备节目“百品”、创造项目“百优”、培育人才“百星”、推出广场“百台”,组织开展“欢乐潇湘·品质长沙”群众文艺汇演、“千团汇演·百佳评选”等活动,每年举办演出1万余场。群众文艺滋养百姓精神家园。

  “以前不少家庭主妇只知道打麻将,弄得夫妻关系紧张,身体也不好,自从加入了艺术团,她们牌也戒了,更照顾家人了,身体也好了。”李培生说。

  群众文艺的良好生态,使得文艺团队竞相生长,硕果累累。不少文艺达人脱颖而出,成为草根明星。不少团队屡获大奖,走出了国门。

  芙蓉区外来务工人员王成勇、卓善达组成的“华旭组合”,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2006年以来,湖南知青艺术团参加世界合唱比赛,几次夺得冠军。

  以火热的群众文艺为依托,长沙率先全国提出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一人一艺、全民参与”的目标。并以长沙音乐厅、实验剧场、湘江剧场为载体,定期举办“百姓大舞台 有艺你就来”活动,联动国有、民办博物馆、美术馆推出“百姓大展厅”。2016年,共举办“百姓”大讲坛80次、大舞台200场、大展览50次,参与人数达40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