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绵城市:长沙力争15年建成典范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叶子君 编辑:徐丹 2017-09-26 10:14:12
时刻新闻
—分享—

  “小雨不积、大雨不涝、水体不黑臭” 全省海绵城市建设有序铺开

  名词解释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推进建设海绵城市。随后,住建部也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5年4月,财政部、住建部和水利部联合发布了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我省常德市入围。

  “下雨时吸水,干旱时释放水”,要让城市就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暴雨等自然灾害时,都具有良好的“弹性”。自海绵城市建设提出后,我省积极行动,目前全省有四城市正在进行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在省会长沙,住建部门已经在各个建设项目的前期阶段提出了海绵城市专篇设计要求,以确保2030年可实现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

  ■记者 叶子君

  【试点】 暴雨期间

  路面未现积水

  从长沙城区沿着潇湘大道一直往北,行驶到望城区工农路段时,你会发现,这里的道路和之前看到的路面似乎有所不同。人行步道上,是粗大颗粒的沥青路面,尽管刚淋过雨,路面只会让人略感湿润,不会看到有水渗出;人行道两侧,是呈缓坡的大片草坪,坡道底形成一道凹陷的草沟,每隔几十米,草沟中就会出现一个用天然卵石围住的井口。

  这里,是湖南省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望城的道路试点项目。来自望城区海绵办的一位负责人介绍,人行步道上粗大颗粒的沥青路面采用的是透水铺装,雨水落下时,通过透水路面渗入地下或旁边的草坪中,当下渗超过负荷时,会经土壤及卵石过滤后进入下部埋设的盲管中,最后汇入城市管道排入一旁的雷锋公园湖水中。

  望城区海绵办副主任李馨介绍说,今年6月暴雨期间,他们专门到现场进行了观察测试,发现路面基本上没有积水,初期雨水附着的大量污染物经过绿化植被和土壤的下渗吸附后,也实现了达标排入周边河湖。

  【长沙】 力争15年

  建成海绵城市典范

  这只是望城区诸多海绵城市试点项目之一。在望城区二环路以北,雷锋大道、金星大道以东,湘江以西,沩水以南的31.4平方公里滨水新城核心区,多个试点项目正在进行中。这也是长沙市建设海绵城市的一个缩影。根据2016年5月由长沙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长沙将力争用15年左右时间,建成我国中部地区特色鲜明、功效完善、产业健全的海绵城市典范。

  为了保障海绵城市建设顺利推进,长沙市高规格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为小组组长。今年初,《长沙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大纲》通过专家审查。

  【省内】 四城试点

  探索可复制模式

  根据省政府发布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全省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2016年,包括望城区在内,湖南省共确定了望城区、岳阳市、津市市和凤凰县为湖南首批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要求各城市充分发挥试点示范作用,“为全省海绵城市建设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运营管理经验和模式”。

  记者手记

  城市将越来越有弹性

  以往碰到暴雨时,长沙会采用雨水快排和直排的做法,通过大口径的管道将雨水直排湘江,一旦遭遇超强暴雨,湘江上游汇水形成的洪水水位超过排口标准高度时,城市便会陷入内涝风险。应用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后,城市将像海绵一样越来越有弹性,“小雨不积、大雨不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效应有缓解”,我们将因此而居住得越来越幸福舒适。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