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牢记总书记嘱托】⑤精准扶贫:把幸福的阳光洒向每一家

来源:红网 作者:许敏 编辑:向宏鑫 2017-10-10 17:16:51
时刻新闻
—分享—

  相关链接:

  【牢记总书记嘱托】①“一带一部”改变湖南经济坐标 打造内陆新高地

  【牢记总书记嘱托】②春风激荡追梦疾 湘企创新发展风头正劲

  【牢记总书记嘱托】③“三个着力”,湖南交出精彩答卷

  【牢记总书记嘱托】④湖南推动从严治党落地生根 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红网时刻10月10日讯(记者 许敏)从落实“精准扶贫”思想,到各地走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具体路线;从确立“2020年如期脱贫”的任务,到各区县和村镇如期完成小目标;从激发贫困群众内发动力,到把幸福的阳光洒向一户户人家……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和奋斗,湖南交出了优异的精准扶贫答卷。

  然而,脱贫攻坚是场马拉松,时间越往后,难度也越大。在当前攻坚拔寨的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沉淀过去的经验,以此坚定未来的信心,牢记总书记嘱托,真正把贫困的山头攻克下来。

  发挥“精准脱贫”思想的精髓

  时光倒流四个年头。

  2013年11月3日,秋高气爽。

  家住湘西十八洞村的石爬专老人,和往常一样,在只有一盏5瓦节能灯的房子里忙活着。

  此时,习近平总书记从一条灰尘满布的毛坯路,一路颠簸来到这个最原始、最贫穷的村落。

  看到家中来了客人,石爬专按苗族的礼节热情接待。然而,面对眼前的客人,石爬专问:“怎么称呼您?”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习近平总书记握住老人的手询问年纪,听说老人64岁了,便说:“您是大姐。”

  当年,和“石大姐”一样,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湖南有接近700万。

  幸福是相似的,不幸却各有不同。

  郴州安仁县东桥村村民唐厚德的家,因子女上学、父母生病等原因,生活举步维艰;汝城县五一村的朱战亮因一场车祸,导致下半身瘫痪,不但花光了家中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

  每个扎心的故事,都有难言的苦衷。而他们生活得幸不幸福,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最为牵挂的事。

  于是,在那个时候,在那个山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

  随后,这一思想,在武陵山脉生了根,发了芽,而且还在湖南各地开出希望的花朵。

  2012年,湖南贫困人口有767万,到2016年,减少到356万,贫困发生率由13.43%降至6.36%。

  更详细的数据是:2015年,湖南帮助110万贫困人口脱贫;2016年,贫困人口减少125万,105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2017年,将有11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2500个贫困村出列,10个以上贫困县摘帽……

  这些数据,不但显示出“精准扶贫”的策略像神奇的钥匙一般,成功解锁了脱贫的大门,而且还表明,只要真正发挥这一策略的能效,就一定能尽快帮助同胞们改变命运,抵达幸福的终点。

  旅游、产业脱贫等方法多管齐下

  到湘西保靖县那铁村的第一天,扶贫队长彭小平就下定决心要“闻点牛屎味,走点鸡屎路”。和所有驻村帮扶的干部一样,他把条件艰苦的偏远山村,当成点燃激情、挥洒汗水的一线阵地。

  了解当地缺水,彭小平一秒都没耽搁。进村后的第一个月,他就找来省里的专家勘测地质,然后挖井,建蓄水池,最后拉通管网,让清甜的井水顺着管道,流入家家户户的水缸。

  与扶贫队长配合的还有当地村委干部。通常来说,这是一对默契的组合。

  前者有热情,有资源,后者知情况,有干劲,二者通力合作,所向披靡。

  在湖南的贫困村镇,这样的组合随处可见。

  他们一起,给村里修路、建桥,挖井、盖房,改造电路。一组数据显示:仅2016年,湖南就有2969个贫困村的电网“脱胎换骨”,124.2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

  不仅如此,扶贫队和当地县委、村委共同努力,给诸多村镇开辟了适宜自身的发展路径。山清水秀的村子和民俗文化深厚的寨子,借旅游脱贫;交通便利的地方则引进产业,如开发富硒大米、有机茶叶,种植猕猴桃、黄桃、柑橘、百合,养殖泥鳅、鸡鸭鱼等等,再搭载“互联网+”的顺风车,村民便能实现产销利润最大化,让金钱源源不断流入口袋。

  事实上,这就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思路,即: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三年下来,湖南有162万贫困人口借助产业实现脱贫。

  此外,还有易地搬迁、政策兜底、教育脱贫等措施,多管齐下,必须斩断贫困地区的穷根。

  然而,贫困的程度有多深,脱贫的任务就有多重。

  9月27日,在以湖南脱贫攻坚工作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出这样一组数据:湖南还有2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49个重点县、10个深度贫困县、5871个贫困村、435个深度贫困村和356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而根据目标,到2020年,湖南要确保所有贫困人口脱贫。这意味着,平均每个月要减少近8万贫困人口,每天得有约2600人脱贫……

  一场和时间赛跑的脱贫战,早已拉开了序幕。

  一步步垒起湖南的扶贫成绩

  在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大家,“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为落实总书记的嘱托,湖南的主政者以脚步丈量民情。

  初步统计,仅今年,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和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调研的地点就有10多处,几乎每个月调研一个地方,足迹遍布桂东县、汝城县、宜章县、攸县、茶陵县、炎陵县,桃源县、石门县、新晃侗族自治县、古丈县、永顺县等深度贫困地区。

  每到一个地方,杜家毫就鼓励当地村民:“只要大家勤劳肯干,就一定会走上一条发展之路、致富之路。”朴素而有力量的话语,如涓涓细流一般,激发群众的脱贫斗志。

  今年以来,湖南省召开与“脱贫攻坚”相关的会议就多达20余次,相当于每个月有两次会议。会议上,与会者反映情况、谋求出路,决策者研究路线、制定规划。如:2017年4月,湖南出台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紧跟这份脱贫攻坚“施工图”,各部门又相继出台《湖南省省派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办法》“农网建设改造规划”“金融精准扶贫五年规划”“教育扶贫规划”……

  这些努力和实践,就像一砖一瓦之于高楼大厦,湖南正渐渐垒起脱贫攻坚的优异成绩。

  时间无言,但能说出最真实的答案。

  伴随四年的努力,湖南贫困地区的山路变通途,房屋换新颜。

  2017年9月,秋高气爽。当清晨的阳光洒向山峦之巅,十八洞村的石大姐,拧开自来水,准备用刚买的电饭煲,淘米做饭。和几年前的灰暗日子比起来,现在的生活,明亮又有奔头。

  东桥村的唐厚德吃过早饭,又准备去自家的泥鳅地忙活了,看着活蹦乱跳的泥鳅,他心中泛起丝丝甜意;五一村的朱战亮正在院子里喂鸡,妻子在给刚种的蔬菜施肥浇水,这幅画面的背景是一栋敞亮而宽阔的楼房……

  山高路远,只要肯用双脚坚持,就一定能实现最初的誓言。离2020年的目标还剩三年时间,在未来1000多个日夜里,我们必须加倍努力,以“不忘初心”的赤诚,去帮助那些需要的人。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