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百姓幸福感更充实更有保障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苏莉 唐婷 编辑:李晓玲 2017-10-21 09:45:40
时刻新闻
—分享—

10月19日,贺安杰代表(左二)、虢正贵代表(右二)、龙秋亮代表(右一)接受联合访谈。

  湖南日报记者 赵持 摄

主持人:杨柳青

  文稿撰写:湖南日报记者 苏莉 唐婷

  统筹:蒙志军

  【摘要】

  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嘉宾】

  贺安杰:十九大代表,湖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党组书记

  虢正贵:十九大代表,张家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龙秋亮:十九大代表,湖南省交水建集团湖南路桥长江分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

  【观点】

  就业稳步增长,“钱袋子”越来越鼓

  主持人:过去几年间,“获得感”成为衡量中国改革的重要维度。从十九大报告中我们看到,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其中,越来越好的工作,越来越鼓的“钱袋子”,越来越完善的社会保障,无疑是百姓获得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代表们对此有何感受?

  贺安杰:十八大以来的这5年,是我们民生改善最显著的时期。这5年,我省城镇有近400万人实现了就业。每年城镇新安排就业人数80万人,农村转移就业的劳动力大概40多万人。就业的总体稳定,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

  收入方面,从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实现了同步,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增幅一直高于城市居民,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机关建立了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事业单位实行了绩效工作制,企业职工工资也保持了稳定增长。总体来说,我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这是个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发展成果。

  虢正贵:我这次来北京开会,带来了一件名为《武陵小康》的土家织锦,是土家织女献给十九大的一份“礼物”。这背后还有一个充满喜悦的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武陵山片区被纳入精准脱贫重点区域,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家族妇女通过织锦技艺培训,掌握了脱贫技能,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为了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100多名织女花了5个多月时间,用一针一线共挑织了132712个色块,精心编织了这件长4.65米、宽1.6米的织锦作品。

  通过技能培训带动就业,通过就业带动脱贫,这样的例子在张家界还有很多。旅游业是张家界的支柱产业,2016年全市旅游方面的就业人数达到了21万多人,占就业总量的26.8%。

  龙秋亮:我从事建筑行业,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农民工群体。对于农民工来说,有了就业,就有了收入。我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到,到2016年底,全国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82亿,从湖南省的数据来看,2016年全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万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32.5%。应该说,这些年,随着就业的稳步增长,农民工的“钱袋子”也是越来越鼓了。

  畅通渠道,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主持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举措。报告提出,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请3位代表谈一谈,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来实现这样一个温暖的目标?

  贺安杰:湖南是人口大省,也是劳动力资源大省,每年我们城乡新成长起来的需要就业的劳动力有120多万人,每年还有30多万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是很大的。这几年我们的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保持了就业大局的总体稳定。但当前面临的压力还是很大,一是总量压力,一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很多劳动力找不到岗位,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又招不到人,这就形成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就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求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解决总量问题的同时,突出解决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一要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使劳动力职业技能适应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需要。二要发挥市场在就业中的促进作用,通过市场调剂来实现更充分的就业。三要建立就业服务体系,为各类劳动者找到合适岗位,提供更多信息、更多对接平台,从而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虢正贵: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如果一个家庭有一个人充分就业,这个家庭脱贫就有了希望。在张家界,有几个特定对象的就业问题是我们高度关注、积极推动的。比如说大学生就业,我们看得很重,政府投入了1000多万,打造了3个孵化基地,让有就业和创业意愿的大学毕业生,先到孵化基地来进行培训和磨炼。同时,通过这个平台,让用人单位跟大学生进行双向对接,这就畅通了就业通道。还比如,残疾人士就业,对这部分低收入群体,我们实施“清零”行动。对安排一部分残疾人就业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使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也能够充分就业。另外,我们充分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旅游产业优势,帮助更多不同层次的人找到适合的岗位。

  龙秋亮:应该说,农民工已经成为了新时期新型产业工人的主体。一些农民工兄弟跟我说起过他们对就业的朴素愿望:学一门技术、打一份稳定的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这其实就是希望通过有制度保障的就业,使劳动收入得到增长,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劳动权益得到保障和加强。

  发挥创业倍增效应:能人一个,带富一村

  主持人: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让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除了扩大就业,还有哪些高招,请代表们来聊一聊。

  贺安杰:创业带动就业,可以起到倍增的效应。一个劳动者通过创办企业,除了自己实现就业以外,还能带动更多人实现就业。有些能人,比如农民工回乡创业,有的就带动了几十几百人就业。比如蓝思科技,带动了几万人就业。现在,创业在带动就业方面发挥的效应越来越好,大约40%左右的就业是通过创业来实现的。未来,我们将继续大力支持创新创业。

  如何促进创业呢?我想首先是观念转变,要树立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美好追求的观念。其次要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这些年我们采取了小额贷款、贴息贷款、简化手续等政策扶持创业,今后还要继续加大力度。此外,我们还要通过创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让创业者能够不断积累创业经验,营造一种优良的服务环境和政策环境,促使更多的创业者投入到创业大潮中来,做大做强。

  虢正贵:张家界以绝版和独特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张家界的人民也是伴随着张家界旅游品牌的发展而富裕起来。到2020年,我们要实现接待旅游人次突破一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一千亿。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必然创造广阔的创业就业空间,直接带动老百姓致富。我们预计3年之内,旅游直接带动的就业岗位达到1.1万个,同时我们要建立100个乡村旅游服务基地,将带动4000多个就业岗位。通过旅游跨界融合发展,还将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就业机会就更多。我们要把大自然留给张家界的这块宝地变成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一块福地,这个我们目前已经有良好效果,未来前景将更加光明。

  龙秋亮:对于农民工来说,如果能够在家门口有工作机会,实现美好生活,很多人不愿意离开家乡。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方面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繁荣了家乡的经济。往往是出了一个能人,就能带富一村人。

  缩小收入差距,让老百姓共享发展红利

  主持人: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要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请代表们谈一谈,在实现更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还存在哪些障碍?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贺安杰:收入分配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初次分配,一个是再分配。初次分配更强调效率,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收入再分配要靠政府来调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改善民生,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也要把蛋糕分好,体现公平。政府通过履行再分配职能,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倾斜力度,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广大人民群众都分享到改革发展的红利和成果。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调节过高的收入,扶持低收入群体增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特别是要通过政府的再分配手段,对一些低收入群体,对一些生活困难群体,给予更多的救济、救助,使他们的生活不断改善。

  虢正贵: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差距。这既是现实的要求,也是党的十九大对我们今后工作提出的要求。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去做,比如加大脱贫攻坚的力度,加强为民办实事工程,使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乡村道路改造、薄弱学校改造、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养老床位建设、农村安全饮水等方面,一件接着一件去做,一年接着一年去干,使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经济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实惠,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龙秋亮:企业的效益好了,员工的收入自然就跟着水涨船高。以湖南路桥为例,整并之前,一年的施工产值是120亿元。2016年9月,湖南路桥等10家企业整并成立湖南交水建集团。今年以来,仅湖南路桥产值已经突破20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我和我的同事们收入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这是咱们实实在在的感受。缩小收入差距,我觉得:一是要增加低收入人群保障的覆盖面;二是要加快住房保障体系的改革;三是要完善改革分配制度,让更多人分享改革的发展成果;四是完善医疗制度,建立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救济制度;五是保障低收入人群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六是加强再教育再培训,提升就业技能。

  织好社会保障网,托底百姓“安全感”

  主持人:谈了就业还有收入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聊一聊社会保障的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请代表们都来说一说,我们湖南要如何织好民生保障这张网,托底老百姓的“安全感”?

  贺安杰: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兜底的一张网。十八大以来的这5年,也是湖南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5年。我们首先是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立了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农村居民的基本养老实现了有效整合,去年我们又实现了城市居民基本医保和农村新农合的整合,就是在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方面都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四千万农民跟城市居民一样,可以享受同等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解决了制度上的城乡分割问题。还有一个就是从2014年开始国家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解决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和企业养老双轨制并行的问题。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全省7300多万人中,已参保登记7100万人,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保障的全覆盖。这几年我们稳步提高了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金的总体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社会保障作为一种普遍的民生保障,作为社会稳定的安全网,民生兜底的作用很好地体现了出来。

  虢正贵: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是每一个老百姓都期盼的。我们改革发展的成果,要体现在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上。现在,养老保险、医保等的覆盖面都比较到位了。今后要继续努力,从体制机制上予以完善,建立一个较高水平的、运行良好的保障体系。

  龙秋亮:报告说要全面建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体现了党中央对百姓的关爱。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觉得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在完善。农民工群体的特点是收入不稳定、工作流动性强,今后是不是可以针对农民工群体的特点,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系统的操作便捷性。另外我建议加强宣传和教育普及,让农民工群体熟悉有关社会保障政策,了解应该如何去保障自己的权益。(湖南日报北京10月20日电)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