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路攻坚一路歌 记通道侗族自治县精准扶贫的生动实践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吴祥淼 胡益龙 编辑:李丽 2017-11-08 10:52:43
时刻新闻
—分享—

横岭侗寨。粟远和 摄

坪寨村村民在采摘葡萄。 粟远和 摄

橘子丰收,橘农笑逐言开。粟汇华 摄

蔬菜基地里,农民忙采摘。 粟汇华 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传承人粟田梅,用侗锦织造技艺编织以“中国梦·侗锦情”为主题的80米全球最长侗锦,庆祝通道举办第八届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和纪念通道转兵80周年。 粟汇华 摄

县溪小镇一角。 吴庆革 摄

坪坦侗寨。 粟远和 摄

  ■ 吴祥淼 胡益龙

  稻香橘红、硕果累累、北雁南飞,莺歌燕舞……弥漫山乡的喜悦中,一处处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甩掉贫困帽的脱贫攻坚场景令人感动与欣喜——

  10月24日至27日,通道侗族自治县脱贫攻坚业务知识培训会在县城影剧院举行。全县参与扶贫工作的乡镇、机关结对帮扶责任人、驻村帮扶工作队干部以及村支两委、村会计共计3584人参加了培训。实现参与扶贫人员、脱贫攻坚业务、严明工作纪律3个“全覆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日常事务负责人兼综合协调组组长龙章义介绍,该县为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完成年度脱贫任务,重点针对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业务水平、熟练掌握精准扶贫政策、强化结对帮扶工作实效等方面进行培训,增强帮扶干部精准扶贫的本领和能力。确保2017年全县23个贫困村出列,7970人脱贫,到2019年实现全县整体脱贫“摘帽”,2020年与全市、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双江镇生棋村党支部书记吴路坚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精准”和“真脱贫”两个词让他印象深刻,党把人民群众摆在第一位,体现了责任和担当,让老百姓拥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吴路坚自信地说,这次培训会大家提出了不少有针对性、代表性的问题和建议,他认为他们村还有发展潜力,一定得好好进行谋划。

  这一幕幕散布山乡的脱贫攻坚场景,折射出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的责任与担当,展现出干部群众勇毅笃行、驱散贫困阴影奋力攻坚的精气神,更书写出一张漂亮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通道答卷”。

  旅游扶贫——

  乡村美景搭建致富桥

  这是一方美丽的土地,神奇侗寨,水墨侗乡。

  这是一个贫困的地方,数万贫困群众渴望全面小康。

  旅游与扶贫的精准对接,在这里闯出了一条小康新路、谱写了一曲幸福欢歌。

  走进通道,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从秀丽万佛山到坪坦河流域古侗寨,从县溪“通道转兵”纪念地到玉带河湿地公园,游人如织,旅游扶贫正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也不要金山银山。我们把生态资源变成生态优势,把旅游资源变成发展优势,用美丽战胜贫困。”怀化市委常委、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印宇鹰说。

  旅游扶贫,扬帆起航。通道积极探索“旅游+精准扶贫”新模式,加快景区提质改造,实行县域全景化、全覆盖。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提出“农业为旅游兴、工业为旅游活、商贸为旅游旺、服务为旅游强”的产业融合式发展思路,摸索出一套“将生态农业与现代养生、观光旅游相结合,发展休闲生态旅游,打造通道全域旅游”的新模式。让贫困群众分享到更多旅游发展红利。

  “今年国庆节期间,我每天从中午12点开始炒菜,一直忙到晚上9点,一天弄10余桌饭菜下来,手臂都酸痛了。”芋头古侗寨“芋头侗家乐”店主龚爱仙高兴地向笔者介绍,游客都喜欢到她店里吃饭,还有不少的回头客。龚爱仙的“侗家乐”除了经营餐饮和住宿外,她还利用空闲时间到处去收购侗家日常生活“古董”,把餐厅靠墙的空间装饰成“古董”专柜,供游客选购、观赏。一年下来,“侗家乐”的餐饮、住宿、“古董”为龚爱仙家庭带来了5万元的收入。

  漫步古侗寨,恰遇通道万佛山侗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东华巡视芋头古侗寨改造项目。陈东华介绍,景区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景区管理处在村里长期聘请8名管理员,负责景区票务、清洁、安保工作。2015年成立了芋头古侗寨艺术团,编排了大型实景演出节目“行歌玩月”,光芋头村就有38人参与演出。被聘的管理员及演员中,贫困人口多达20人,每年仅工资收入一项就能达到近3万元。村里其他农户也参与到景区的经营中来,景区免费提供摊档给村民卖山货土特产和经营餐饮。

  芋头古侗寨仅仅是通道全域旅游景区的一处,通道旅游扶贫行动中的一个缩影,更是撒落在坪坦河流域上一颗璀璨明珠。

  目前,该县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达84家,生产土特产、工艺品、侗锦等旅游商品50余种;建成旅游侗寨11个、标准化生态休闲农庄20余家、特色侗家乐旅馆45家、农家乐111家,带动发展休闲庄园、体验基地10余万亩,解决农民就业1万人,更多老百姓捧上旅游的“金饭碗”。

  今年1月至10月,全县共接待游客38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3%、45.6%。解决农村群众就业1万人,带动362户贫困户参与旅游开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

  旖旎的山水、厚重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俗风情、神圣的红色胜迹,正逐渐成为通道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产业扶贫——

  特色产业托起小康梦

  牙屯堡镇万丈冲大戊梁布福娜专业合作社的黑老虎种植基地,来自广西三江县的客商吴先生正在和基地负责人杨玉常讨价还价,吴先生提出要收购6吨黑老虎果。由于该基地是2015年才建起来,还没到盛产期,一下满足不了吴先生的收购要求,吴先生有些失望地离开基地,表示明年一定还会来订购黑老虎。

  时下已是黑老虎的成熟季节,跟随杨玉常走进基地,看到郁郁葱葱的黑老虎藤攀附树桩上延伸生长着,一个个小灯笼一样的黑老虎挂在藤蔓上,远远望去,整个山坡上勾画出层层逶迤的弧线,好一派风光旖旎新景象。

  杨玉常说,为帮助贫困户脱贫,基地在“多点帮扶”上下功夫,即对贫困户优先就业、入股融资、自建产业的帮扶。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的形式,建成1080亩黑老虎种植基地,60户贫困户261人以财政扶贫资金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采取“一个整体,多点帮扶”的模式,贫困户享受固定分红。

  贫困户粟会学一家4口人,用财政扶贫资金8000元在基地入股,协议在盛果期前按股金6%分红,两年分得红利960元。同时粟会学又是基地优先长期雇用的工人,每年在基地劳务收入达2万元,人均收入达5000元。勤劳的粟会学在基地务工之余,利用空闲时间发展自建产业,种起了向日葵,每年又给家庭增加2万元收入。

  “杨总是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们入股他的基地放心,跟着他干,脱贫致富也有信心!”贫困户李庆余指着基地边的牛圈说,杨玉常无偿给他和4户贫困户建起牛圈,帮助他们发展自建产业,只需要把养牛产生的牛粪提供给基地作农家肥。去年共出栏黄牛20头,赚了3万元。

  在基地的辐射下,合作社与周边乡镇村300户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带动贫困户种植黑老虎1800亩,贫困户年增收至少达2万元。目前,该县黑老虎种植面积已达8365亩,700余户贫困户找到致富门路。

  “斩断穷根,关键还得靠产业扶贫。”县委副书记、县长杨秀芳介绍,该县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紧紧依靠合作社、示范园、龙头企业和大户能人带动,探索推进“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和“订单种植、保底收购”的销售模式,大力发展油茶、中药材、茶叶、生态果蔬等特色产业、支柱产业,让贫困村、贫困户换“穷”业,兴“富”业。

  为推进产业扶贫,该县整合涉农财政资金2.39亿元,明确整合资金的60%用于产业扶贫,制定出台了《通道侗族自治县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确定了以油茶、茶叶、多年生水果、中药材、文化旅游等为主的产业扶贫项目,对发展农业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电商产业等产业的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产业扶贫示范园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帮扶的模式,按照标准给予奖补。

  党建促扶贫——

  “三支队伍”带上致富路

  “我吃了半辈子的苦,现在终于尝到了生活的甜,是党的扶贫政策帮助我过上了幸福生活。”万佛山镇杏花村贫困群众陆明广的脸上幸福满满。

  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陆明广加入了村蔬菜合作社。依靠“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机制,他顺利贷款5万元。靠着这笔钱,再加上向亲戚借的钱,建起了6个大棚,种植错季蔬菜。今年以来,6个大棚已实现纯收入2万元。他笑称,他家有了“绿色银行”。

  万佛山镇党委书记李信说,该镇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党建统揽作用,牢牢抓好村“两委”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农村党员“三支队伍”建设,着力强化脱贫攻坚一线组织力量,形成了齐心协力促脱贫、众志成城奔小康的良好局面。如今,全镇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6002人减少为2724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804元增加到4550元,贫困发生率由21%下降到9%。

  10月10日,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在江华瑶族自治县召开。万佛山镇党委书记李信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通道经验”在全省推介。

  强化党建引领是基础。该县坚持“融入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建强骨干队伍、创新工作载体、完善制度机制,全面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为全县脱贫致富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建强扶贫队伍是保障。该县选拔158名农村党员致富能手和4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从县直机关选派89名优秀中青年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组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78个县直部门3150名干部职工与115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子”。

  创新“支部书记+”是关键。开展“三联三比五带头”活动,引导党支部和党员立足岗位发挥作用。皇都侗文化村党总支推行旅游扶贫做法,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县建立45个创业示范基地,培育党员种养示范大户300余户,带动3000多户贫困户。

  “村企合一”是动力。在文坡、皇都、琵琶、烂阳等4个村,开展“村企合一” 试点,组建村级公司,推进农村土地等资源确权、赋权、易权,以“三权”促“三变” ,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通过土地归集、统一经营、抱团发展,实行人头股、土地股、扶贫股、管理股、公益股、发展股的“六股”分配模式,实现贫困户增收提速、集体经济发展提效、基层党建提位。

  打赢脱贫攻坚战,县乡村干部责任至关重要,资金安全是前提。通道从压实责任上加强对县级领导、机关干部、乡镇村干部管理,制定了《通道侗族自治县脱贫攻坚责任分解方案》,《通道侗族自治县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保证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县纪委坚决从快从重办理扶贫领域“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

  “打赢脱贫攻坚战,缺产业、缺技术、缺市场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缺志气。”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迪文介绍,该县从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入手,引导贫困户摒弃安贫守旧、自卑、依赖心理,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自己的双手“摘帽”圆梦。

  在万佛山镇杏花村,暖阳和风中,因病致贫的村民袁仁明正在合作社的蔬菜基地劳作,他说:“在合作社打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一天有100元的收入,只要人勤快,一个月挣1000元至2000元不成问题。政府来拉我们,自己也要使劲,才能过上好日子。”袁仁明深有感触地说。

  把“等”和“靠”的惰性变成了向贫困挑战的干劲,县委、县政府将有能力的贫困户连接在一条条特色产业链上,依靠勤劳的双手,改变贫穷面貌。

  …………

  百尺竿头勤跨越,万里征程亦可期。如今在通道,一场更高标准、更高水平的脱贫攻坚战正在广袤大地上以更大的力度、更快的速度全力推进,让如期脱贫、圆梦小康成为渐行渐近的美好现实。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