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土地流转“转”出新天地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福芳 编辑:李丽 2017-11-27 15:38:06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日报记者 张福芳

  通讯员 王玖华 陈永鹏

  “这里的山药营养丰富,药膳同补;萝卜不放油,夹起两头流,好多人喜欢吃呢。”11月24日,来自娄底市的农副产品经销商张红,指着满满一车山药、萝卜、辣椒等10余种蔬菜和包装精美的大米,开心地说:“我经销金土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副产品有好几年了,市场反响一直很不错。”

  “像这些农产品,还通过电商、微商,卖到了广州、深圳、上海等大城市呢。”合作社理事长朱小平说,“仅此一项,每年给贫困户增加50多万元的收入。”

  金土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双峰县青树坪镇兴星村,已流转土地6100亩。“是土地流转‘转’出了我的新天地。”朱小平告诉记者,他以前一直在外打工,2006年看到政府鼓励土地集中连片和奖励种粮大户的优惠政策,当年他就回来承包了850亩农田,迈开了土地流转、集约经营的第一步。可没想到“秋后一算账”,发现种田不比打工差,而且收入稳定。

  2007年,朱小平将土地承包面积扩大到1200亩,建立水稻、蔬菜两大基地。这一年,粮食、蔬菜迎来大丰收,全年收入数百万元。

  种田“上瘾”的朱小平一发不可收拾,于2008年牵头成立金土地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增加了500亩,由水稻、蔬菜延伸至山药、西瓜等产业,入社农民达280多户。可当年的一场罕见冰灾,砸碎了他的发财梦,150多亩蔬菜大棚被大雪压垮,直接经济损失50多万元。

  困难并没有压垮朱小平。缺资金,他就用自己的房子申请抵押贷款。历经9年的发展,如今的合作社拥有固定资产1800多万元。今年,合作社又将124户340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扶贫产业帮扶范围,还提供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50个。“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贫困户按土地承包和入股资金分红,到年底所有贫困户都能分红。”兴星村68岁的贫困户孙和平老人说,“我是第一个将8亩地租给合作社的。老伴于1998年车祸丧失劳动能力,8亩地耕作累得我够呛。自2008年将土地租给合作社后,每年有租金3200元。我在水稻基地负责管水,每年工资2.5万元,年终分红5000元,年收入是原来的7倍。”

  由于经营好、产品品质好,合作社被确定为娄底市“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和双峰县优质稻生产基地,并相继获得“娄底市土地流转示范单位”“娄底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殊荣,朱小平本人也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全省规模种粮大户、2015年娄底市劳模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