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开一家素食馆 源于母亲的心愿

来源:红网 作者:李姝 编辑:马丽红 2017-11-28 10:06:32
时刻新闻
—分享—

  11月28日,在长沙天心区中意二路818号,一家叫作“徳星楼”的素食馆将正式营业。

  这是一家为了母亲而开的素食馆。一年前,陈海波和姐姐,以及哥哥弟弟一起,把老家的房子改为一家素食馆,取名“徳星楼”。他说,开素食馆是75岁的母亲刘玉辉的心愿。近日,记者来到徳星楼,采访了陈海波与刘玉辉,了解这家素食馆的创办故事。

  童年之味青蒿的清香和南瓜的甘甜

  陈海波小时候,他的父亲身体不太好,母亲刘玉辉很早就成了家中主心骨。当时,父亲在城里的国企上班,母亲则在乡下挣工分,这种家庭被称为“半边户”。母亲是女性,工分比男性低,在靠工分才能分米、盐的时代,“半边户”是最艰难的。一次,一家人已经一个月没吃过油了。熬到生产队分油,他和哥哥弟弟跟着母亲一起去打油。回家途中,弟弟调皮,一个蹦跳就将一桶油打翻在地。母亲慌了,让孩子赶快脱掉衣服,放到地上吸油,她自己则用手把地上的油拢在一起。“那一幕,现在想起来都心酸。”陈海波说。

  陈海波说,当时很难吃到肉。有次,他们放学回家,母亲端上一碗蒿子粑粑。在物资短缺的年代,蒿子粑粑是湖南农村常见的吃食。但母亲将青蒿剁碎,再放进布团里揉出绿色的汁液,加入煮熟的南瓜,做出了不一样的滋味。南瓜金黄,蒿子翠绿,青蒿的清香和南瓜的甘甜融合在一起,时隔多年仍在陈海波的记忆里飘香。

  尽管生活清贫,但母亲用关爱与生活的智慧,让陈海波的童年过得很快乐。当时,没有钱买好衣服,往往是姐姐穿了的衣服再给弟弟们轮流穿。母亲会缝纫,会女工,即便是旧衣服,她仍坚持让孩子穿得体面。今年姐姐穿正面,明年改一改,弟弟再翻过来穿;补丁也补得细致。“母亲说,衣服可以旧,但是要工整,这是做人基本的‘礼’。”陈海波说。

  刘玉辉很少打骂儿女,更多是通过讲道理让孩子们明事理。她说:“我是大人,我也会犯错,我可以理解和原谅他们。四个孩子都不容易,我只觉得我对不住他们。”

  回归初心开素食馆更多是种情怀

  丈夫身体不好后,刘玉辉开始承担其家庭的担子。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她开过木工厂、砖厂,还做过生意。“老人家不畏艰辛,越挫越勇的精神让我们受益无穷,这种精神财富是一辈子受用的。”陈海波感慨。

  每逢做重大决定或遇到重大事情,陈海波还是会像孩提时代一样,第一个告诉母亲。长大后,母亲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样“无所不能”,但在陈海波看来,不管遇上什么事,和母亲唠唠嗑,在老家的房子里睡一觉,所有的烦恼都会烟消云散:“我总觉得和母亲来唠唠嗑,讲一讲,就能得到心理的慰藉。”

  陈海波曾在湘西工作,条件艰苦,每次回来都是又黑又瘦,母亲看了心疼不已。后来,母亲去看了他工作的地方,把自己存下的两万块钱给了他。现在母亲真的老了,她需要得到照顾。“对母亲的孝,更多在陪伴,老人家有时候会很孤独,我们做儿女的,都选择多陪伴。”陈海波说,自己在外面吃到什么好吃的素菜馆,都会带母亲去。母亲信佛,得知哪里来了高僧,他便会为母亲求张票。但凡母亲喜欢的事情,他们都会尽量去满足。

  四年前,母亲选择吃素。后来,母亲提出开一个素食馆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了儿女们的支持。四个儿女和母亲一起,创办了徳星楼。徳星楼主张孝于心,德于行,有德之人如群星汇聚于此。不仅是吃素,更是追求有孝有德。陈海波说,不管徳星楼赚钱与否,都会坚持下去,因为“更多的是一种情怀”。

  陈海波把提倡素食称之为回归:回归本味,回归本真。这种回归,是小时候放学后,母亲端上桌的那碗蒿子粑粑;是童年里的每次苦中作乐;是困惑时,回到老家和母亲的唠嗑和一夜安眠。

  潇湘晨报记者 李姝 长沙报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