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公证体制改革提前完成 77家公证机构“脱官帽”

来源:红网 作者:杨艳 彭雄辉 编辑:李丽 2017-11-30 14:19:04
时刻新闻
—分享—

11月30日,湖南省司法厅召开全省公证体制改革新闻发布会。

  红网时刻11月30日讯(记者 杨艳 通讯员 彭雄辉)随着全省最后一家行政体制公证机构——祁东县公证处于10月12日改革为事业体制,至此全省110家公证机构全面完成体制改革任务,这比司法部要求的完成时限提前了两个月。

  今日,湖南省司法厅召开全省公证体制改革新闻发布会,省司法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唐世月,司法厅公证工作管理处处长严思斯发布新闻时表示,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体制顺畅、分布合理的公证工作体系,401名公证人员均完成身份转换。

  公证摘“官帽”,2016年按下“快进键”

  会上,唐世月回顾了湖南公证机构体制改革之路。他介绍,湖南公证机构建立初期,均作为行政机构运行和管理,历经发展,到改革之前已有110家公证机构。

  “公证体制改革,就是将过去行政体制公证机构转为事业单位,被形象地称为‘脱官帽’,是多年来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唐世月称,2000年,国务院提出了公证机构行政转事业的改革任务。截至2016年底,全省110家公证机构中,行政体制的公证机构还有77家,七成以上的公证机构仍保留在行政体制中,改革明显滞后。“公证机构体制不顺,影响了公证事业的发展。一些地方公证服务能力跟不上,无法跟上社会对公证需求的步伐。”

  2016年,湖南以“两办”名义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公证机构体制改革的意见》,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层面的公证改革文件,得到司法部的充分肯定。唐世月说,“此举标志着湖南公证改革在历经15年徘徊后全面启动。”

  这个公证改革文件首次明确了全省各市州党委、政府的公证改革主体责任,针对制约公证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设计改革配套措施,以行政体制公证机构全面向事业体制转变为主线,瞄准“依法纳税,留足发展基金,实行绩效工资的事业法人”的改革目标,配之以编制置换、人员安置、财税、资产、管理机制盘活等系列政策,为全省公证改革按下“快进键”。

  建改革台帐,401名公证人员完成身份转化

  有了政策,还得有得力的措施。致函14个市州党委、政府,商请支持改革;综合运用各种考核、评价指标,增强改革力度;建立全省改革微信群,助推改革……为了保证改革到位,省司法厅打出创新发展“组合拳”,强力推进。

  严思斯介绍,省司法厅专门建立了改革台帐,对全省所有公证机构的性质、业务状况、人员结构、绩效情况、改革意向以及每一位公证员的个人去留作统计摸底,要求各地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改革时间安排表,逐一对改革进展进行督察督办和跟踪问效。

  改革的关键在于人,落脚点也在于人。了解到改革中公证人员的“纠结”,省司法厅先后召开各市州司法局分管局长、公证处主任、公证协会负责人、公证员等人员参加的各类座谈会,力促司法行政机关由“不愿改”“等一等”等被动观望向“主动改”“尽快改”转变,公证员由“害怕改”“担心改”向“希望改”“积极改”转变。

  一个全省公证体制改革作战图表应运而生。

  2014年11月,省司法厅带头冲破利益藩篱,撤消了原厅直属的蓉园公证处,实现了同一层级管理。随后,长沙、株洲、湘潭、邵阳等城区公证处完成改革……每一个公证处改革任务完成状态都以图表形式上墙,及时掌握更新,精准督促。10月12日,祁阳县公证处完成体制改革任务,至此,77家行政体制公证机构全部实现体制转轨。

  提高质量与服务,湖南公证迎来新发展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全省公证机构将全面构建规范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激发公证机构活力,大力提升公证服务效能,促进公证事业创新发展。”唐世月说。

  以长沙为例,长沙市区原内五区7家行政体制公证处调整改革为3家事业体制,实行绩效考核,极大地激发了公证机构人员的工作热情。2016年,与改制前的2014年相比,这3家公证处的办证量增加130%。

  同样,改革后的宁远县公证处办案量由2014年的1100件上升为2016年的4000件,改革效应明显,为全省树立了改革样本。

  除了编制改革,公证质量改革也在稳步推进。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公证机构健全和落实公证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遗嘱、继承、赠与、还款协议等高风险业务的重点监控,建立重大质量事件报告制度完善监管体系,省公证协会同步跟进,强化业务指导和行业自律。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公证服务也正不断转型。”严思斯介绍,以为广大百姓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作为重要职责,全省公证机构正在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包括运用“互联网+”思维,开通微信办证、支付宝办证、自助办证,推行网上咨询、申请、受理,法律关系简明的公证事项实行网上“一站式”办理;着力推进与房产、婚姻登记、外事等部门的工作衔接和数据共享,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同时,改革后的公证机构深入开展民生领域公证服务,积极参与征地拆迁、招投标、土地拍卖、金融贷款、提存等业务公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力度明显增强。为打造“城镇半小时、农村一小时”公证服务圈,全省公证机构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活动,为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公证,共减免公证费用574.385万元。

  “改革最终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任务是打造湖南特色公证品牌,努力推动全省公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唐世月说,一系列灵活的体制机制让改制后的公证处尝到了甜头,公证机构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正逐步取得双赢。接下来,全省公证机构将加强对行政体制转为事业体制后的公证机制的监管和指导,进一步完善公证机构转制后的配套扶持政策,确保公证机构体制改革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