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健康扶贫力除“病根”拔“穷根”

来源:红网 作者:曹缇 李蓉仙 张书乐 编辑:王津 2017-12-14 10:17:1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12月14日讯(株洲分站记者 曹缇 通讯员 李蓉仙 张书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是脱贫攻坚工作中常遇见的难题。“病根”如何除?“穷根”如何拔?株洲以健康扶贫的方法,通过医疗救助、报销,解决贫困患者的健康问题,帮助其减轻就医负担、恢复劳动生产力。

  为完成对全市2万多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株洲实施分类分批救治救助,努力实现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的目标。

  “三方比对+两层筛选”确保精准分类

8月17日,田小冬来株洲县人民医院进行复诊。

  “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我没花一分钱就到医院治好了病。” 今年45岁的田小冬是株洲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共有四口人。2015年,他被检查出患有糖尿病、肾结石,病痛使他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正在上学,田小冬作为家中唯一的劳力支柱却丧失了劳动力,日子越过越艰难。

  针对田小冬这一类情况,株洲扶贫工作精准施策,县各相关部门全面推行了“入院零预付、报销零起付、出院零支付”的“三个零”政策。“治好了病,家里的压力就大大减少了。”田小冬乐呵呵地说,他正在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上。

  2016年开始,株洲在全省范围内率先组建专项调查工作队64支,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开展疾病谱调查工作。经过“三方比对+两层筛选”的精准分类,截至11月30日,统计出全市贫困患者总数为28551人,其中Ⅰ类(病情不可逆转)为3727人,Ⅱ类(一次性可治愈)为2132人,Ⅲ类(慢性病需长期管理)为22692人。像田小东这类的贫困患者,株洲市卫计委实施分类分批救治救助,努力实现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的目标。

  “三项措施+三个覆盖”实现精准施策

家庭医生为贫困人员体检。

  “政府给我贷了款、治好了病,我得到的帮助已经足够了。”在健康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唐联军进入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期间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全部由医疗保险、扶贫“特惠保”报销,以及医院兜底保障,他自己没出一分钱。如今术后恢复正常,躺在病床上的他谈到扶贫政策给予的“福利”时,眼中噙满泪水。

  今年61岁的唐联军是株洲县淦田镇宏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直患有前列腺炎、输尿管结石等疾病,未进行医治。今年8月初,他在健康扶贫政策的帮助下,进入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据了解,根据贫困人口患病分类评估情况,株洲实行“Ⅰ类人员兜底保障一批、Ⅱ类人员集中救治一批、Ⅲ类人员签约服务一批”。同时,为提高医疗服务的全面性、可及性、有效性,对“三个一批”的贫困人口,实行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家庭医生全覆盖、个性管理全覆盖。

  2016年,株洲市卫计委对贫困村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专项调查,完成了83891名患病贫困人口疾病筛查。统计数据显示,株洲贫困人口患病率达37.5%。为此,市卫计委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健康干预措施,实施精准的健康扶贫,制订下发了《株洲市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力争到今年底,实现签约率为100%。

  “四道防线+三条底线” 突出精准保障

贫困户义诊现场。

  为了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株洲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补充的“四道防线”。在“四道防线”医疗保障的基础上,贫困人口需自付的医疗费用,追加医疗机构减免一部分、政府财政解决一部分、社会扶贫资金解决一部分的“三条底线”进行兜底。

  今年8月,株洲召开健康扶贫专项行动工作会议,提出要优化就诊服务,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建立“一站式”结算服务窗口,开辟“绿色通道”,让贫困患者对相关救治救助政策和流程一目了然。要落实分类施策,其中,对Ⅰ类(病情不可逆转)人员,加大医保政策倾斜、积极探索按人头付费相结合的门诊慢性病管理、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对Ⅱ类(一次性可治愈)人员,设置定点救治医院、规范集中救治服务、加强大病分类救治管理、实行全额补助;对Ⅲ类(慢性病需长期管理)人员,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居民健康管理手册》和健康卡、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健康管理。

  “市卫生计生委作为‘七个一批’中‘医疗救助一批’的牵头单位,必须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健康保驾护航,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受益。”株洲市卫计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纯良表示。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