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慈善:2017中国十大慈善公益新闻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 编辑:向宏鑫 2017-12-25 16:37:36
时刻新闻
—分享—

  即将过去的2017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公益变革的图景渐次展开,行业在发展中化解矛盾,路径愈发清晰。我们观察到,公益正在从窄众走向大众,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线下走到线上。

  中国慈善公益的发展如何顺势而为,不仅是从业者,也是顶层设计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多处涉及社会组织、慈善事业、志愿服务等内容,在协商民主、社区治理、环境治理、基层党建等方面将社会组织纳入其中,为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指明了2018年新的工作方向。

  本周,华声慈善网郑重发布“2017中国十大慈善公益新闻”,以公益开放的心态,结合本年度公益人才、技术、业态的变化,立足公益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驱动因素。突破传统,探索更有效、更创新、更具竞争力的公益服务模式,建立公众能够深度参与的社会动员体系,为社会营造人人可接纳,人人可传播的新的公益文化。

  1、【志愿服务】

  依法规范促进志愿服务发展

  《志愿服务条例》自2017年12月1日起实施,明确了志愿者拥有的法律保障,填补了我国志愿服务领域在国家层面的立法空白。截至12月17日,信息系统实名注册志愿者超过6720万人,注册志愿者服务组织超过41万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超过103万个,累计记录志愿服务时间约为8.1亿小时。

  【华声慈善点评】这是对我国志愿服务社会价值的承认;它的实施,让志愿服务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见到了继续前进的朝阳;它的存在,更是给社会主体的自主发展留下了更大的空间。

  2、【精准扶贫】

  《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7)》在京发布

  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7)》。报告指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巨大成效。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持续提高,质量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农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教育文化医疗水平明显提高。同时,我国的扶贫开发也为全球减贫做出了重大贡献。报告认为,粗放式扶贫到精准扶贫的转变,全方位地改变了我国贫困治理的基本逻辑和运作模式。在中央精准扶贫顶层设计逐步形成和完善过程中,无论是治贫主体、治贫方式还是治贫客体都面临理念、角色、方式、方法等多方面转变,对地方扶贫开发具体实践带来众多挑战。

  【华声慈善点评】用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的方式,实施“点对点”服务、“一对一”救助、“多对一”帮扶,不摘帽不松劲,不脱贫不脱钩。在脱贫的道路上,齐心协力,凝心聚力,合力实现,扶贫的目的在脱贫,精准扶贫在于解决扶贫中的难题,突破脱贫中的瓶颈。这,就是中国成功的“祛贫根,奔致富“之路!

  3、【助学】

  《童梦》慈善艺术展,与知行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素质教育

  由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知行专项基金主办,中伦公益基金会赞助的《童梦》慈善艺术展获得孩子们的热烈响应,收到500多份绘画和书法作品。主办方通过这种方式向公众展示受惠学生的教学成果,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同时,也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人关爱留守儿童、关注中国农村素质教育现状,一起为推动教育公平而努力。

  【华声慈善点评】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政府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 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应措施,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进而使外出务工人员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4、【抗洪救灾】

  湖南日报、新湖南、华声在线、华声慈善网携手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联合发起网络募捐,为遭受洪涝灾害的少年儿童献出爱心

  2017年的6月,大范围暴雨袭击三湘大地,洪峰水位超历史河段之多均为历年罕见,湖南省14个市州118个县市区1621个乡镇受灾。洪灾面前,湖南日报、新湖南、华声在线、华声慈善利用自身的互联网技术优势,和北京恩玖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中心旗下基金会中心网联手合作,开发网络募捐平台,并联合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伏羲儿女圆梦计划”公益办公室上线“湖南洪涝灾害援助”网络募捐项目,在全国范围内为湖南的洪涝灾情发起募捐,救助受灾的三湘父老。

  【华声慈善点评】从有家到失去家园,他们用最快的时间,最迅速的互联网技术搭建了爱的大本营,把全国人民的爱传递给那些灾区亟需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他们用大爱构筑灾区课堂,用课本点亮希望。尽管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份内之事,但他们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5、【养老】

  南京打造“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

  随着社区居家养老成为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队伍的扩充和稳定是提供有效服务最根本的问题。养老志愿者将自己提供的志愿服务时间存储起来,在年迈需要别人为自己提供服务时,再用这些存储的时间进行兑换,以实现互助养老。这一模式,在南京被称为“时间银行”。志愿者可以“存储”自己的志愿服务时间,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兑换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也能兑换物品和现金。

  【华声慈善点评】这不是中国的专属问题,任何一个国家,养老福利是最终问题,是根本问题。对高龄、失能失智老人而言,选择养老机构的专业照护已是趋势,对年轻、健康老人而言,选择居家自主养老,追求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余热承担社会责任,也将成为主流,两者的共通之处实际上都在于“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简而言之,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6、 【环保】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大会开幕 阿拉善SEE展示“中国经验”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有196个缔约方代表团及相关国际组织、民间组织代表、嘉宾及部分国家元首约1400人出席盛会。本次大会是13年来首次在中国举行,体现了中国荒漠化防治的决心和力量。

  “我们愿意把阿拉善SEE的经验分享给世界”,大会现场,阿拉善SEE会长钱晓华致辞称,虽然环保公益事业在中国起步较晚,但是就荒漠化防治而言,在互联网+公益领域,“我觉得我们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因为用互联网的方法来动员公众一起来做环保公益,这是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把数亿公众连接在这个环保平台上,为荒漠化防治做出了新的贡献。”

  在阿拉善SEE“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以社区为主体的多方参与荒漠化防治新思路”会议现场,多方声音盛赞阿拉善SEE13年来的努力,部分嘉宾对阿拉善SEE提出了建议。

  【华声慈善点评】对于环保公益组织来说,评估的最佳指标是什么?它的存在更重要的责任是“唤醒和呼吁一起行动!”。“支持者数量”是它们的生命力。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我们抱怨环境的污染,但我们却不知自己的某些行为正伤害着环境。他们的环保公益行为,让我们看到了水更清天更蓝的今天。

  7、【共享文明】

  卢德之《论共享文明》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12月3日上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论共享文明》新书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卢德之教授作为企业家、慈善家、思想家,他提出的共享文明是一种“超文明”--一种建立在当代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社会理念、文化追求和制度改革等基础之上,来自不同文明又阻止、消除不同文明那些落后、消极、错误、丑恶等理念、观点、方法的“超文明”。

  概括地说,共享文明的基本特点,表现为全球化、延续性、信息化、智能化、法制化、生态化、文明化,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而且以不同文明所在国家法律为基础,拥有开放融合、自由发展、民主监督、共建共赢的基本特征。

  老一辈著名伦理学家、湖南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唐凯麟强调,共享发展理念是时代大潮的主旋律,共享文明的提出是对人类文明的新贡献,他认同共享应成为人们的一种信仰。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论共享文明》的理论价值。他指出,中国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模式,中国最新的经验就是国内奉行共享发展理念。他强调,新时代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卢德之先生提出的共享文明体现的是智者的胸怀、仁者的情怀。

  【华声慈善点评】崛起的中国新事多,其变化之大之快,让人有些目不暇接。《论共享文明》体现了一种超越感。从资本的伦理本质是“共享”,实现“让资本走向共享”的最直接途径是“慈善”。然而,光靠慈善性共享是不够的,必须让共享成为普遍化的价值理念与行为方式,这就是“共享文明”。

  8、【公益观点】

  徐永光:《公益向右 商业向左》

  在公益圈激烈争论“摩拜单车”是不是社会企业时,一向对社区企业魂牵梦萦的徐永光先生却静悄悄的,并没有参与论战。在一个会议上,作为中国公益慈善行业的领军人徐永光说,他在专心写作,要用一本书来回答这些争论。 随后,这本《公益向右,商业向左》正式出版,成为公益界的畅销书,带给公益界极大的震动。在《公益向右 商业向左》这本书中,徐永光在分析了公益和商业关系的光谱图之后,提出了“社会的痛点便是社会企业的靶心”,以及“社会企业如何弥补三个部门的失灵”。在书中,他着重分析了社会企业的中国模式,与欧美以及孟加拉等国相比,中国的社会企业自有一套发展逻辑和发展模式。

  【华声慈善点评】依靠商业为公益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公益商业并驾齐驱成了时下兴起的模式,公益向右,商业向左,做好商业才是对整个社会最大的推进。从本源上说,公益组织与商业组织,其实都是广义上的社会组织的一种,就像苹果和梨,都是水果界的一员,两者没有可比性,无所谓高下之分,只有协作之力。

  9、【共享医疗】

  “共享医疗”走近百姓生活

  近年来,共享经济在中国大行其道,如今连医疗资源也开始共享了。除了杭州,北京、成都、深圳、广州等地的共享医疗模式也在不断试水。据介绍,医疗商场在国际市场上早已存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建立了第一家医疗商场。到目前为止,美国、新加坡、日本、新西兰等国家已出现了不少模式,包括“医疗商业综合体”、“医疗 医学研究”、“诊所大楼”、“医药商城”等。在国内试点的红十字会医院“共享医疗诊断门诊”中,平台目前覆盖科室包括全科、心血管科、普外科、内科、中医科、神经外科、康复科、妇科、儿科等,上门医生均是当地医院临床经验丰富的执业医生。有利于解决看病难问题。

  【华声慈善点评】医疗资源的共享,为医疗机构提供了便利,为百姓得到一站式的医疗服务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但是,新的管理模式对事中事后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以资本为王,而是始终把医疗的严肃性和公益性放在首位,让国民看病成为一种品质体验,让共享医疗越来越走近百姓生活。

  10、【公益就业】

  贫困家庭子女、求职培训、见习创业等均可享受补贴

  由财政部、人社部印发的《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通知指出,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的人员范围为就业困难人员,重点是大龄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对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给予岗位补贴,补贴标准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所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运营1年以上的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试点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

  享受职业培训补贴的人员范围包括:贫困家庭子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下同)、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以及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

  【华声慈善点评】创业就业有工作,自力更生有收入,是贫困者最理想的脱贫出路;社会保障能兜底,补贴救助能到位,是贫困者最期待的脱贫依靠。 如何才能让这一理想的脱贫出路更好走,“智力”扶持,政策的稳心,让贫困者自主脱贫有能力,劳动力转移就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