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家界市永定区用文化作线 将旅游扶贫“串珠成链”

来源:红网 作者:王欢 通讯员 欧小芳 编辑:高芹 2017-12-26 09:11:16
时刻新闻
—分享—

张家界永定区王家坪镇,村民正在表演土家族民俗文化节目高花灯。组图/受访者提供

永定区马头溪村,老百姓和游客聚在一起观看土家族民俗文化节目狮子灯。

  吊脚楼、风雨桥,浓郁的土家文化扑面而来。

  刚刚入冬,张家界永定区马头溪村却寒气袭人。风雨桥边传来了一阵阵充满土家风味的歌声,82岁的马头溪村村民龚桂梅站在风雨桥上,唱着土家山歌欢迎游客。

  “有人说张家界是一幅画,我觉得它更像一本书,大家看到的只是它的封面,而翻开漂亮的封面就是它的内涵。”这句话是张家界当地人说的,也是记者的体会。

  潇湘晨报记者 王欢 通讯员 欧小芳 张家界报道

  美丽风景是封面,民俗文化是内涵。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脉腹地的张家界永定区,素有“仙境张家界,魅力永定区”之称,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人文景观而享誉中外。近年来,张家界永定区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拓展全域旅游新路径,用优秀文化汇聚成脱贫攻坚新动能,打造旅游扶贫“永定样本”,让贫困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从木匠到服务员,一位村民这样脱贫

  12月初的马儿山村,一个戏班子的到来,让这个位于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尹家溪镇的村庄,热闹了起来。

  永定区“戏曲进万家”精准扶贫巡回演出,在马儿山村村部前的小广场上搭起了台子。小品、歌曲、舞蹈……演员演得卖力,台下聚集的村民也热烈回应。

  永定区一直将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作为扶贫的重要途径。马儿山村民吴长松切身体会到它们给自己带来的变化。

  吴长松以前在外面做木匠,每月能有近2000元收入,加上父亲做零工的钱,一家5口基本能维持温饱。然而,3年多以前,父亲患上胃癌,每月吃药都要3000多元。积蓄很快花完,还欠下了5万元的外债。一家人成为村里建档立卡的扶贫户。截至2016年,马儿山村共有63户160名像他这样的贫困人口。

  穷则思变。永定区委区政府以打造“全域旅游”为推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先后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对马儿山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同时,马儿山村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由于距离张家界城区仅7公里,又地处张花高速和今年底即将通车的张桑高速交会处,便利的交通条件使马儿山村成为周边市民乡村游的首选地。

  吴长松和妻子都被农庄聘为服务员。两人每月工资共有5000元,再加上吴长松在村里做零工的1000多元,缓解了家中的经济压力。今年4月,按照家庭人均年收入3300元的标准,吴长松一家“退出”了贫困户范畴。

  截至目前,依靠乡村旅游相关产业,马儿山村今年已有9户30多人成功脱贫。

  白天打扫卫生晚上做群演,有了满意收入

  傍晚时,天门山脚下起了小雨,永定区王家坪镇石堰坪村村民刘家兵按时坐上了公司的班车。这已经是她在山水实景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中做群众演员的第8年了。

  “演出8点半开始到9点45分结束,每晚演出一个多小时,一个月下来,也能挣上近1000元,而且不耽误白天上班。”刘家兵告诉记者,她白天给小旅舍打扫卫生,一个月还能挣1800元。

  “两份工资加起来每月有近3000元,这样的收入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很好了。”刘家兵说。

  “村里像刘家兵这样的群众演员有45人,同时每年给张家界市中职院校的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300余个。”该剧出品公司负责人李清文介绍。

  到了剧院,49岁的刘家兵走向后台:“这个工作每天跟年轻人和游客打交道,我也越来越有活力了。”

  村民声音

  希望物流更便利,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刘家兵走上舞台参与演出的时候,同村的全子恒正在整理他的“石堰坪土特产”淘宝店当天的营收。

  “游客都很喜欢买村里土特产,我就有了做电商的念头。”文化游让全子恒看到了商机,2015年他从上海回到了家乡。

  一年下来,他的淘宝店销售额达到10万元,利润近3万元。全子恒不仅帮家里脱了贫,还用1万元的扶贫补助和赚来的钱买了台小货车。全子恒盘算着,等利润再多一些,就成立一个种植合作社,既能保证网店供货,又能带动贫困户脱贫。

  在淘宝“石堰坪土特产”小店页面上,他这样介绍:“我没有很强的PS技术,玩不了那么高大上,但是我能保证我们土特产的品质和质量。”今年已经是他开店的第二年,店里卖的野生葛根粉、葛根片、鱼腥草、自制香肠、腊肉和手工制品,原材料都从周边乡民家里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而来,经过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希望物流能再便利些,我就能更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他笑着说出自己的心愿。

  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像全子恒一样收获到旅游文化带来的“红利”。今年上半年,永定区已促进18个贫困村出列、3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8.9%。

  湖南行动

  “十三五”期间湖南规划旅游扶贫41万人

  本报长沙讯今年3月份,《湖南省旅游扶贫总体规划纲要(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通过专家组评审,于今年上半年修订后实施。

  根据《规划纲要》制定的目标,到2020年,我省要实现14个市州的84个县(市、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约16.17万户、40.93万人全部脱贫。建成串联罗霄山南岭、武陵山、雪峰山三大贫困区的13条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实现51个贫困县全覆盖、528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全部脱贫致富。全省贫困地区要接待游客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00亿元,通过旅游直接和间接减少贫困人口累计100万人(约占全省贫困人口的20%)。

  评审会现场,与会专家交流分享经验,对湖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制定的六大“旅游精准扶贫工程”和十个“旅游扶贫专项行动”等内容的可行性给予了肯定。针对旅游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人才缺口大、基础设施建后管理缺失等问题,各自给出了修改意见。

  湖南省旅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高扬先表示,旅游扶贫规划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和路径导向。如何推进旅游扶贫?如何在当地留住发展旅游扶贫的人才?“要明确发展旅游是手段,目的是要进行精准扶贫。”

  截至2016年9月,湖南省已确定旅游精准扶贫贫困村1641个,建档立卡185870户,586540人,贫困率为19.5%,共编制568项旅游规划,旅游收入超过31亿元,带动旅游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老百姓通过参与旅游业发展,实现脱贫。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