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让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省会气度之“万亿俱乐部”

来源:红网 作者:刘露 张子夜 编辑:陈雪骅 2018-01-05 21:13:42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经开区一家企业里,工业机器手臂正在传递物料。

长沙经开区管委会航拍图。郑骏摄影。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露 张子夜 长沙报道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2018年伊始,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给获取幸福的途径作了最直白的表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所谓幸福,从来不是轻易得来的,更多的人开始明白,我们今天的一切,也不是轻松得来的。正因此,当2018年1月2日,长沙市市长陈文浩宣布:长沙昂首阔步进入“万亿俱乐部”时,人们才更能读懂长沙这座城市,为了这个历史性的突破,多年来所付出的努力,所经历的不易。也正是因为这座城市对未来的向往与坚决,才让人们没有在创造历史的喜悦中多作流连,直接喊出“万亿后,再出发”的吼声。

  不可不提的是这“万亿”的背后,长沙“五区九园”中“园区经济”的核心作用,它是长沙经济总量突破万亿的关键因素,更是接下来建设现代化长沙的经济支点。

  如何用这个支点撬起长沙经济的未来?在今年长沙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过万亿,再出发”这一主题,为推进长沙未来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用好政策的“及时雨” 培育园区“灿烂花”

  就像今年的长沙市政府报告中提到的:湖南湘江新区发展走在全国新区前列,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恒大童世界、华谊电影小镇、湘江欢乐城、湘军文化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园区特色更加彰显,国家级园区“两主一特”、省级园区“一主一特”产业功能明晰,长沙经开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过千亿元,全市每两分钟不到就有一辆新车下线……

  这些都是“万亿俱乐部”背后的细节。

  因此,在政府工作报告对2018年主要工作的计划中,突出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仍然摆在了首位,这也给园区的工作者打了一针“鸡血”。

  近年来,长沙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狠抓工业经济运行调控。主导产业历久弥新,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呈现出一片竞相追逐的火热场景。显而易见,长沙工业产业结构由以前的“一业独大”局面,逐步形成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食品、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集群“多极支撑”发展模式。

  对于这种飞跃,长沙市人大代表、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对外联络总监陈爽认为,园区与企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长沙政策“红利”的有力刺激。

长沙市人大代表、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对外联络总监陈爽。

  “2017年6月长沙‘工业30条’出台,为园区的企业送来了‘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是企业发展的‘及时雨’。”

  陈爽说,2017年是让人兴奋的一年,很多企业实实在在从用电、用水、用工、用人等方面享受到了好处,2018年这些政策将继续发挥效应,继续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同时,长沙市针对产业深入研究,制定22个产业链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成立产业链办公室,产业发展也非常值得期待。

  可在陈爽看来,这些还不够,他在议案中建议,长沙应出台工业互联网的政策和措施,降低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升级成本,大力推进工业企业上平台、用平台,将长沙打造成为中国工业互联网的样本城市。

长沙市人大代表、浏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郭力夫。

  长沙市人大代表、浏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郭力夫也有着自己的思考。作为园区经济的领头人,他见证了园区这几年的飞速发展,深知抓经济要向产业聚集,抓产业要向产业链聚焦。

  “近年来,浏阳经开区围绕产业链着力提升项目产业契合度,通过招商引资把产业短板补齐补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们的这些成果,应当说对于园区发展而言,确实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站在新起点,应该有更大的目标。目前,长沙在人力、财力、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企业很大帮助和支持,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帮助和支持,用政策的‘及时雨’浇灌园区经济的花丛,在园区有限的土地上,拓展出无限空间,这是每一个园区产业都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这其中,一些处在转型阶段的产业,更应加强紧迫感。”

  郭力夫认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质量变革”,不仅仅是狭义上的产品质量,而是经济增长方式的创新、提质、增效。对于产业园区而言,企业品质是园区发展质量的重中之重,没有企业的品质就没有园区的品质。所以必须在推行兼并重组,盘活低效企业上做文章。在对低效企业进行筛选的基础上,通过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挖掘企业某一方面、某一单项中的隐性资源,比如那些“沉睡”的药品批文、产业化遥遥无期的核心技术、有价无市的品牌无形资产、没有产生任何经济效益的工业用地等,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公司对低效企业兼并重组,打通企业发展的神经末梢。

浏阳经开区。

  让人才安下心来 让智慧飞扬起来

  700多万市民,70万实体企业,5000余家行业组织,大步迈进中国“万亿俱乐部”的长沙,其高速发展离不开创新、开放、人才的驱动。

  近年来,长沙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全面落实“工业30条”,提升先进制造业水平;大力降低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落实人才新政,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分释放人才红利。

  特别是2017年长沙出台的“人才新政22条”,为留学归国人员留在长沙提供了更多的理由,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正输入长沙。

  长沙市政协委员、湖南海归协会创始人谭滇湘表示,她最关注的是留学归国人员在长沙的创新创业情况,“用政策红利留住他们的人,还要用情感纽带去绑住他们的心,我们要进一步团结、服务留学归国人员,多进行线上线下交流,多举办论坛、峰会之类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学习交流。”

  拿出 “实招”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长沙市人大代表、浏阳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喻辉。

  “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我看了又看,振奋人心啊。以往政府工作报告都是先写产业,再写发展,最后写民生。今年首先就突出了实体经济,以凸显其基础地位。"长沙市人大代表、浏阳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喻辉表示。

  2018年长沙将突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各项改革。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7”政策,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喻辉认为,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发展实体经济,园区要围绕“增动能、优投资、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等方面制定出台的系列政策进行汇编,分解任务到相关部门,制定实施细则,督促部门尽快对接到位,确保企业在第一时间准确无误地享受上级和本级相关惠企政策。

  “抓新兴优势产业链就是抓实体经济,要正确处理好存量与增量、垂直整合与横向整合、产业链建设与园区主导产业培植、目标措施与具体实践等关系,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喻辉说,“长沙市委市政府一举切中实体经济发展的‘命门’,未来长沙经济发展要向产业链高端聚焦,抢先布局、抢先发力、抢先见效,下好先手棋,赢得主动权;围绕产业链着力提升项目产业契合度,通过招商引资把产业短板补齐补全。”

  2018年,“工业30条”“人才22条”等新政还将持续扩大影响。在诸多政策“红利”向实体经济大力倾斜的同时,长沙也将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实现转型升级。可以预见的是,长沙挺进“万亿俱乐部”,既是新起点,也是新命题,只有多管齐下,打好组合拳,方能打出长沙工业经济“新天地”。

来源:红网

作者:刘露 张子夜

编辑:陈雪骅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8/01/05/87881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