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准扶贫的“珊瑚样本”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彦妮 柏润 编辑:李丽 2018-01-16 09:17:41
时刻新闻
—分享—

  寒冬腊月,暖阳和煦。汽车奔驰在省级贫困村——宁乡市资福镇珊瑚村干净整洁的农村马路上,舒缓的山坡两旁,烟田整齐划一,果树蔚然成林,水库里鳞光闪闪、水美鱼肥……三年弹指一挥间,珊瑚村变了,似天翻地覆,曾经的贫困村,正在向美丽乡村“蜕变”。

  打出“组合拳”,扶贫新模式断穷根

  “有女莫嫁珊瑚郎”,山清水秀的珊瑚村曾面临的现实是:经济基础薄弱,村内无企业,以前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传统农业,201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650元。据统计,全村共有建档贫困户263户、贫困人口695人。“省级贫困村”的“帽子”是压在珊瑚村人心里的痛。

  面对贫穷和落后,宁乡市委市政府,资福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长沙市人大常委会、长沙市人防办、长沙市质监局、宁乡市农机局等后盾单位大力支持下,资福镇在沩水河畔铿锵有力地喊出脱贫攻坚的号角:“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那么,如何将有限的扶贫项目和资金用在“刀刃”上,让贫困户能精准脱贫、不再返贫呢?珊瑚村的做法是,坚持因人因地施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多招出力打出“组合拳”见成效。

  靠山吃山,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土地,利用好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是珊瑚村脱贫开发的重要路径。

  珊瑚村根据实际情况,加快了珊瑚水果基地、湘宁玫瑰园两大扶贫产业基地的建设,形成以农合社带动群众致富的发展模式;晒烟是珊瑚村产业脱贫的主攻方向,2015年以来,全村种植烟叶1200多亩,总收入600多万元,其中贫困户种植烟叶的98户,收入全部达到了脱贫标准;成立水果、烟叶、水稻、油茶、苗木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17年引进的6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已产生效益约5万多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新突破。村级经济真正实现从“输血”到“自我造血”转变。

  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珊瑚村还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产业扶贫“菜单”,让贫困户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参与其中一项或几项产业,由政府补贴生产成本,合作社和基地还免费提供资源和技术,并与贫困户签订单合同。贫困户积极参与劳动创收,大雁鹅、土花猪等养殖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村民们发现,同样还是这片土地,致富的门路多了,能从事的产业多了,干劲更足了。

  这一系列组合拳,让珊瑚村发生了彻底变化。珊瑚村的做法真正诠释了“精准”二字,就是精准确定贫困户,精准施策奔富路,精准发力保长富。

  造出“新样本”,“珊瑚”走上致富路

  “老乡口中的‘好政策’‘好生活’‘感谢政府’等话语真实而质朴,他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就是对扶贫效果的最好注释。”驻村第一书记吴金龙告诉我们,珊瑚村2017年已成功实现脱贫“摘帽”,并且打造了“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心脱贫”的珊瑚样本。

  “衣食住行”,住房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障珊瑚村脱贫发展,全村已完成23户危房重建,对12户住房进行了维修,住房保障全面得到落实。

  住房有了保障,基础配套也得跟上。2015年以来,珊瑚村累计硬化村组公路23公里,全村的道路硬化率达到95%,安路灯、修危桥、拓渠道、改善办学条件、就医条件。对村集镇进行提质改造,打造珊瑚美丽集镇……

  与此同时,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助学计划、“扶贫特惠保”覆盖所有贫困户。开展就业技能培训5批次,指导330多人外出务工。23户特困户参与村上的公益性工作岗位,进一步夯实了脱贫基础,“一高于,两不愁,三保障”的任务目标全面实现。

  驻村帮扶用实招,办实事,为珊瑚村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力支撑。联点帮扶珊瑚村以来,联点领导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国海对驻村工作队提出了“一月书面、两月当面、一季分析、半年调研、一年总结”的市领导联点帮扶模式。即:联点市领导每个月书面听取扶贫工作汇报一次,每两个月当面听取扶贫工作汇报一次,每个季度召集后盾单位集中分析解决扶贫工作中的问题,每半年到村内调研并现场办公一次,每年总结一次,为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以珊瑚村为模板,向珊瑚村学习。”2017年来,来珊瑚村取经的乡镇络绎不绝。我们相信,珊瑚村建立起的长效持久的扶贫、脱贫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新路子。

  (刘彦妮 柏润)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彦妮 柏润

编辑:李丽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