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农民生活得更美好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姚学文 熊灿 编辑:徐丹 2018-01-17 10:37:45
时刻新闻
—分享—

今日圭塘河风光。 倪润仙 摄

嘘寒问暖到乡村。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调研。

河道清淤,垃圾分类。

圭塘河沿岸旧貌换新颜。(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雨花区提供)

  姚学文 熊灿

  2017年12月18日,长沙市雨花区在跳马镇跳马村举行首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颁发仪式。很快,跳马镇的1.5万农户将领到这一代表土地身份证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以前,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的土地,大家只有使用权。”雨花区副区长刘江红介绍:“拿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以后,意味着农民拥有了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使用权、收入和处分权等多种权利,相当于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了他们的‘活资产’,可以享受国家相关惠农政策,还能用来抵押贷款,扩大经营规模。”

  这里的农民笑了:“有了这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我们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以后,钱不够,凭证可以去做抵押贷款,还可以流转呢!”

  2017年,在雨花区,令农民兄弟开心的远不止这一件事情。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构想。雨花区委、区政府快速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出一系列乡村振兴举措,开启美丽乡村建设蓝图,引领雨花农村幸福巨变。

  脱贫致富“一个都不能少”

  ——“金饭碗”一定要装上“好食材”

  【故事】

  “跳马是全省的绿心,长株潭三市的中心,加快跳马的两型发展、绿色发展,意义重大。”时间追溯到2016年8月2日,刚刚履新没几天的雨花区委书记张敏,第一站便来到跳马镇调研。这里凝聚着张敏浓浓的牵挂。

  2015年1月,跳马镇整体划入雨花区,迎来了全新的发展起点。跳马镇是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区的核心,占长沙市绿心绿肺面积的三分之二,占湖南省绿心绿肺面积的三分之一,地处长株潭三市20分钟旅游圈的圆心。然而,与雨花区其他街道相比,跳马经济基础条件薄弱、产业发展单一。如何跟上城区发展的节奏,求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是摆在当前的重要课题。

  在跳马调研期间,张敏进农户,下田地,与跳马镇的党政班子一起共商良策,共谋发展。“跳马镇各类资源非常丰富,是个‘金饭碗’,但‘金饭碗’一定要装上‘好食材’。”张敏一声声叮嘱,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延伸】

  为了让跳马这个“金饭碗”装上“好食材”,2017年,雨花区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精准扶贫就是其中之一。区里共为444户贫困户1257人建档立卡。建立一户一档,一户一册的贫困户档案。扎实推进产业发展、易地移民、危房改造、医疗救助、教育助学、社会兜底、生态补偿等“七个一批”工程。12个街道、跳马镇和红星实业集团对口帮扶4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283名干部与444户贫困户帮扶对子。到2017年底,在全国扶贫开发系统已有394户1175人标识脱贫。黎托街道帮助新田村贫困户发展养蜂21户,提供蜂箱44箱,取蜜200斤,每户年可增收1.8万元。

  为对口帮扶的龙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1户、贫困人口351人。区政府先后投入扶贫资金160万元,12个区直部门、72名领导干部与60户贫困户组成帮扶对子,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先后完成29户贫困户易地搬迁。联合75户贫困户与长沙红星市场合作,组建龙华绿星种植合作社,引进推广秀珍菇、迷迭香、蔬菜特色种植50余亩,支持蜜蜂、黑山羊、土鸡规模养殖,形成“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投资新建一座40千伏安光伏发电站,拓宽村道5公里,美化、绿化、亮化移民安置小区,栽种绿化树木1000株,安装路灯300盏;培育发展2家专业合作社,引进新型农民经营主体,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快了土地流转,解决了70多户贫困户劳动就业;易地集中安置22户,分散安置4户,改造危房11户;完善村级卫生室建设,改建了三义学校为医疗救助站,增设了药房和医疗器械,并通过浏阳市卫生局验收,为建档立卡户和当地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保障。2017年,该村成功实现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

  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让农民共享财产性收入增长

  【故事】

  2017年10月25日,长沙市雨花区会议中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会上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宣布通过一系列改革,让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这是长沙市首个启动该项改革的区县。

  为什么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雨花区委副书记、区长刘素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不清晰,农村集体资产的运营管理往往由村委会或村民小组来代行,政企不分,一直是制约农村集体发展的根源之一。产权不清晰,必将影响产权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必将影响集体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提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就是要通过核定资产,明确资产产权,激发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大做强农村集体经济。

  改革怎么改?会议提出,改革将完成以下任务:清产核资,将集体资产存量调查核实清楚;确权,即科学确定成员身份,把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确权到不同层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配置股份和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合理配置股权,成立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或经济合作社这一特殊法人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以及健全各项制度。

  改革将给农民带来哪些利好?改革后,村级集体资产将被量化,农民变股东,让资产变财产。成立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特别法人开展经营活动,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营,农民将按照股份从合作社获得财产性收入。

  据悉,2017年6月,雨花区被确定为全国10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区之一,将在两年内完成改革试点。

  【延伸】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一方面使城市周边的农村、农民快速富裕起来,集体财产快速增值。另一方面,农村变成城区,村委会转变为城市社区居委会(筹委会)后,本来就严重存在的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不清晰现象,变得更加突出。就雨花区而言,至今还有29个村、17个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和7个公司,这些地方都存在集体资产归宿和收益分配问题。

  据悉,集体资产包括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三个方面。经营性资产主要是指房屋、门面等。非经营性资产,主要是学校、道路等。资源性资产,主要是土地等。

  这些年,雨花区在探索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上进行过一些努力,但是因为受到政策、顶层设计等方面的制约,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2016年,全区17个社区筹委会转化为社区,但是资产问题并没有解决。为了解决面临的资产问题,一些村(社区)专门成立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但是这个委员会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有7个村通过产权改制实施股权量化并成立了公司,但作为公司运营,税费负担又很重。何况按照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只能在50人以下,而一个村通常都超过了2000人。为了避开公司法的限定,往往就采取委托持股的形式,即一些村民将自己的股份委托给名义上的股东代持。这样一来,又存在连带责任风险。

  据介绍,这些集体资产产权不清晰,市场主体地位没有确定,既无法与市场接轨,资产的效益难以发挥出来,又不能与现代城镇化建设相配套,对城市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就是要通过明晰产权,确立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让老百姓更加受益。”雨花区副区长刘江红说:“总体思路,就是要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使其与市场经济相对接。”

  全面“河长制”推动全民治水

  ——河水变清了,环境变美了

  【故事】

  2017年6月19日,湖南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现场会在雨花区召开,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剑飞,长沙市副市长廖建华以及省政府有关部门、各地级以上城市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我省13个市州共有黑臭水体170个,位列全国第三,整治任务艰巨,其中长沙市雨花区将城市“双修”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运用到圭塘河治理的经验,得到了有关部门充分肯定。在当天的会议上,圭塘河作为全省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现场会唯一参观点,接受了与会代表们的观摩。美轮美奂的圭塘河,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悠闲的船夫在水面泛舟,精致的景观设计随处可见,悠游小镇的欧式建筑令人称羡。与会人员听取了圭塘河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介绍,详细了解了圭塘河“6+”治河模式——治理+精准治污、九龙治水+一龙统筹、政府河长+民间河长、生态整治+产业融合、中国智慧+德国技术、平台融资+市场化运作。会上,张剑飞充分肯定了长沙市雨花区圭塘河在内源污染治理、外源污染控制、生态景观建设方面的做法及成效,并对未来流域两岸海绵小区建设提出了期望。

  【延伸】

  圭塘河是长沙市唯一的城市内河,是浏阳河的一级支流。过去,圭塘河曾因污水直排造成了严重污染,成为长沙有名的“龙须沟”,水质黑臭、垃圾成堆。

  近几年,长沙市雨花区铁腕治污,实施“6+”治河模式,成立了圭塘河流域综合治理指挥部,副区长陈怀宇任指挥长。2017年,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后,区委副书记、区长刘素月担任雨花区总河长,陈怀宇担任圭塘河河长,实施“一河一策”。雨花区还从民间聘请数十位志愿者担任民间河长,“官兵合一”共同治理、维护圭塘河。引入德国汉诺威水协,共同治理圭塘河。生态引水工程实现通水,黑臭水体治理经验在全省推介。创新市场融资模式,在圭塘河推行“生态整治+产业融合”模式,政府与企业联手,开发沿河商业项目,在沿河两岸规划建设了8.65万平方米的特色商业街区,依靠项目经营性物业收入,实现以河治河、以河养河。

  在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该区坚持截污清淤双管齐下,将“控源截污”作为整治的根本措施,并以“零容忍”、“零盲区”、“零失误”的态度,清理圭塘河河道淤泥与沉积物。如今,市政管网清淤疏浚已完成234公里,改造小型积水点32处,重点对石坝路、长塘路箱涵排口及树木岭堵点进行改造、截污,铺设管道195米,清掏疏浚下水井5万座。

  与此同时,该区全力推进引水工程和开展生态修复。目前,引水工程已经通水。启动9公里河岸景观建设,涉及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立足长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雨花区成立了专门的流域水环境执法巡防队伍,负责对流域全线进行专项执法督查,每日一巡查、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简报,做到有问题及时沟通、及时通报、及时整改。

  通过综合治理,如今的圭塘河变了模样,河水清清,河岸一村一景,处处焕发生机。在阳光明媚、清风和煦的日子里,可以看到不少市民在圭塘河岸滨水公园锻炼、游玩。住在圭塘河岸的市民纷纷感慨:真没想到,现在这里变成了雨花区最美的滨水公园。隆冬时节,圭塘河水像被水洗过一样,碧蓝清透。沿岸柳条摇曳,亭台廊道,天蓝水清,浑成一色,仿佛一幅洇开的生态水墨画。

  开启美丽乡村建设

  ——让农村变得和城市一样美

  【故事】

  2018年1月3日,雨花区跳马镇团然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垃圾和散养的鸡鸭不见踪影,只有青绿的田埂、整洁的庭院,还有怒放的花朵……

  垃圾,一直是农民心中的痛。它影响了环境,污染了空气。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几年前,团然村开始探索垃圾分类管理,开展垃圾回收。笔者看到,在雨花区跳马镇团然村的垃圾回收中心,一间占地600多平方米的房子内,整齐地摆放着茶色、白色、深色等废弃的玻璃瓶子及其他回收物品,每个类别都有清晰的标识牌,物品繁杂却干净有序。

  一人一台垃圾车,早7点、晚8点,专职人员都会去村民家里回收垃圾,且垃圾分类已在团然村100%推行,目前团然村已经建成长沙市最大的村级垃圾回收中心。通过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镇集中处理”的收运体系,引导村民自主分类收集,生活垃圾整治工作成效显著,有效地减少了农村废弃生活垃圾总量,提高了农村生活垃圾可利用资源的回收利用率,最终将团然村打造成极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截至2017年6月,长沙市雨花区已新建公共垃圾回收池47座、维修提质垃圾分类回收站10座、采购配备农户分类垃圾桶18000套,并在13个村开展了农户垃圾分类上门回收试点工作,杜绝了污水横流、垃圾焚烧的现象,减少了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环境的污染,使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实现全覆盖。

  垃圾不见了,跳马镇的环境变得更美了。石燕湖风光碧旎,长株潭绿心山清水净。

  【延伸】

  实施垃圾回收,只是雨花区开启美丽乡村建设众多举措之一。为了使跳马变得更美、更好,2017年,雨花区在这里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建设是其中又一大手笔。2017年6月21日,在湖南省人民政府于北京主办的“央企湘企暨‘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对接活动”上,刘素月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成功签订《长沙市跳马生态片区两型保护与发展项目投资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建筑将在长沙市助推雨花区跳马生态片区两型保护与发展项目,该项目是中国建筑目前投资额最大的生态保护与发展综合开发项目,也是我省最大的绿心保护与发展创新和试点项目。

  自签订战略框架协议以来,雨花区与中国建筑对接进一步加强。目前中国建筑旗下专业最全、规模最大的国有甲级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聚集其精英力量,着手雨花全域旅游顶层设计方案的起草。顶层设计历经3个月的雕琢与打磨,于2017年9月初已基本成型,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本土产业为基础,以文体游艺为拓展,形成涵盖生态、文化、旅游的全域生态旅游+特色小镇集群。总体目标定位于轻旅游共享生态田园绿心、到访长株潭游客必须前往的生态旅游胜地、环绿心区域居民的郊野公园。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姚学文 熊灿

编辑:徐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