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街巷小人物书写家国大情怀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匡春林 编辑:徐丹 2018-01-30 09:43:40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市公安交警开展“换位体验文明通行斑马线”宣传活动,公交车驾驶人志愿者现场体验行人安全通过斑马线,交警警车主动停车礼让,志愿者举牌点赞致谢安全通过后,警车随后迅速驶离。 长沙晚报记者 余劭劼 摄

仰天湖小学二丁班的小志愿者和社区爱心志愿者们来到天心区裕南街街道石子冲社区孤寡老人中间,开展爱心结对春节送温暖活动。长沙晚报记者 陈飞 摄

  长沙晚报记者 匡春林

  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街巷小人物,却不忘初心,将志愿服务进行到底,用凡人义举感动你我。今日,让我们一起听听4位“中国好人”池凤英、卢瑞雄、游端霞、刘国兴的故事,一起来感受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不一样的家国大情怀。

  最美“乘务岗”

  “慈娭毑”带动百余居民投入志愿服务

  对芙蓉区荷花园街道德政园社区居民池凤英娭毑来说,退休后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成立了“慈娭毑乘务岗”,将个人的家国情怀传递到更多的“接班人”身上。

  自2004年至今,现年70岁的池凤英娭毑,已经做了14年的社区志愿者。多年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变故和磨难,她始终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不计回报,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2013年,在池凤英的倡议和积极引导下,一支由退休党员、退休居民为主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正式组建,这一服务队被命名为“慈娭毑乘务岗,设有爱心岗、文明岗、健康岗、环保岗、平安岗5个岗位,不同岗位有不同职责、计划。

  此后,池凤英把“慈娭毑乘务岗”当成自己的“家”,她常常说:“我就是要在芙蓉区‘群众工作直通车’这一为民服务的‘专列’上当好‘乘务员’,尽心尽力为居民服务。”

  如今,每周一、三、五,不论刮风下雨还是节假日,在德政园社区,你都会看到这样一支戴着红袖章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他们穿梭在德政园社区的大街小巷,劝导店外经营、维护小区环境卫生、为居民排忧解难。

  身边的榜样力量无穷大。在德政园社区,越来越多的退休党员、年轻党员主动参与到“慈娭毑乘务岗”来,“乘务岗”的队伍也由最初的11人,增加到了现在的140人。截至目前,全体队员义务巡逻467次,义务工时达到了13900多小时,池凤英个人志愿服务时间已达千余个小时。

  最知心“卢爹”

  他成为社区居民的“知心爷爷”

  “时下已是近年关,千家万户保平安;出门关好水电气,人人长寿比南山。”在开福区新河街道幸福桥社区,这样的提醒声,几乎每天都会透过卢瑞雄的高音喇叭响起。16年的社区志愿服务生涯,让“有事找卢爹”成为社区老百姓的口头禅,卢爹成了远近闻名的“知心爷爷”。

  在社区一次水改工程中,一户人家担心水管影响屋顶的太阳能板,爬上8楼现场阻工。卢爹及时出现在了现场,在爬上8楼现场查看情况时,不慎从顶楼摔到了7楼的水泥地上,足足5米多高。事后,见身体没有大碍,闲不住的卢爹又继续张罗起社区的大小事。

  多年来,卢爹有个习惯,将自己每天走访的志愿活动写下来,谁家有什么困难,哪里有需要帮助,都一一记在随身带的“民情民意记录本”上。从2000年开始,卢爹的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不知不觉间,他的“民情民意记录本”已经有了60万字。家长里短,话里话外,桩桩件件全是别人家的事。

  卢爹喜欢写顺口溜,16年的党员志愿者服务,拟写、录制宣传的治安巡逻顺口溜300余条,事关社区平安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从2006年开始,卢爹在社区创建的“卢爹帮帮团”,至今已吸引300余名志愿者的加入,并指导社区小志愿者组建了“红领巾志愿服务队”,共同服务社区百姓。

  别看现在卢爹已经年过七旬,但身体硬朗、劲头饱满。他说,下一个目标就是,做志愿者要做到八十岁,“七十到处跑,八十牙齿好,九十不出老,百岁不会倒!”

  最美“游书记”

  她让“他乡”比家乡更美好

  54岁的游端霞,是雨花区高桥街道党建群工办副主任兼怡园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也是“他乡美”新市民俱乐部创始人。这个坚守社区岗位16年的基层社区工作者,用自己的实干赢得百姓的信任和肯定,让“游书记”“游妈妈”的口碑传遍社区每个角落,向社区百姓生动诠释“他乡”比家乡更美好。

  “只有把群众当家人,群众才会把你当家人。”游端霞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她的带领下,原来人口混杂的社区,华丽转身成为全省有名的“省级文明社区”,并创造出治理人口倒挂社区的“怡园”经验。

  2007年,游端霞提出“建立一个新市民俱乐部”的设想。原来,高桥街道坐拥中南地区最大的市场群,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聚集,人口严重倒挂。通过和他们接触,游端霞了解到,这些务工人员谋生手段不多,就业难;没有户口,子女就学难;生活单调,交友难;法律意识淡薄、维权难。“这些外来人口,城里留不住,农村回不去,既然进了怡园门,就是怡园人,我要帮助他们找到归属感、认同感!”为了创建更贴近生活的平台,服务和管理好新市民,实现新老居民的融合发展,游端霞依托辖区丰富的人力资源,组建全省首家专门服务新市民的公益性组织“他乡美”新市民俱乐部。

  在游端霞的精心策划和推动下,“他乡美”新市民俱乐部先后开展普通话、液化气、电动车等基础生活技能培训,让南腔北调的外来人员融入了城市生活;每年定期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和招聘会解决就业问题,让无业居民在城市扎下了根,成了真正的“长沙人”;整合资源解决群众上学、就医等各类难题,让新市民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赢得社区新老市民的一致赞誉。

  最美“粉店老板”

  他5年送出3万余碗“爱心米粉”

  “别人帮助了我,我也应该帮助别人。能帮多少是多少,做好事不在乎大小。”在雨花区德馨园社区的“好人多粉店”,这样的话就被粉店老板刘国兴特意张贴在墙上。因为得到街坊邻居的无私帮助,刘国兴将感恩之心坚持到底,5年多来,他已坚持为困难老人、学龄前儿童等送出了3万多碗免费米粉。

  2012年6月,赋闲在家的刘国兴萌生了在德馨园社区开米粉店的打算,他的想法得到了街坊邻居的无私帮助。“有人赞助我两千元,有人赞助几百元,都说全力支持我开店。”很快,开店所需要的两万元资金便筹集完毕。在米粉店筹备期间,街坊邻居还送来了锅炉、厨具、碗勺等工具。米粉店正式开张后,每天还会有好几位街坊邻居来捧场。

  米粉店生意逐渐步入正轨后,刘国兴最先想到的报恩方法,是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免费早餐。慢慢地,爱心免费早餐扩大到社区的困难老人等群体。

  社区79岁的“三无老人”刘金莲,从粉店开业至今一直在店里吃粉,刘国兴从来不肯收她的钱。她要是哪天早上没去吃粉,刘国兴夫妇都要特意赶到她家里去查看。吃刘国兴夫妇米粉长大的一些社区留守儿童,如今很多已经上初高中了,但很多人还是会每天过来吃粉。

  刘国兴爱心米粉店的事迹,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小区的每一个门店、每一个人,德馨园商业街好人文化也逐渐沉淀,做好人成为了大家自觉遵守的约定,做好事逐渐成了社区新时尚。

  免费药品、免费理发、免费课本……受“好人多粉店”的爱心感染,“胡杨卤菜店”等9个商铺主动要求加入“好人好店”队伍,并公开承诺,向困难户、老人、小孩等开展免费服务或长期折扣服务。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匡春林

编辑:徐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