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报答在红军长征出发的土地上——记湖南省军区驻桑植扶贫工作队第23任队长吴正平

来源:红网 作者:余苗子 编辑:唐韵 2018-02-24 14:32:47
时刻新闻
—分享—

吴正平看望新阳村困难群众钟菊英。

寒风中,吴正平来到禾佳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实地查看。

在禾佳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育苗棚里,吴正平向技术人员了解当前育苗状况。

  红网时刻2月24日讯(桑植分站记者 余苗子)83年前的那个傍晚,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从桑植县刘家坪干田坝集结出发,开始了艰苦卓越的长征。乡亲们自发排成长队远远目送,一曲《十送红军》在山间久久回荡,见证了当年的鱼水情深。

  桑植是贺龙元帅的故乡。大革命时期,桑植一个10万人口的县有4万人参加红军、游击队、后勤供应,壮烈牺牲的烈士达1万多人……

  时过境迁,桑植没有被遗忘。

  1988年,湖南省军区反哺革命老区桑植,将其定为对口扶贫县,并立下“老区不脱贫、部队不撤兵”的铮铮誓言。到如今,已是第30个年头。2018年2月7日,湖南省军区驻桑植县第23批、24批扶贫工作队顺利完成交接,第23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吴正平光荣完成使命。

  “让受伤的翅膀重新飞翔”

  2018年1月25日,极寒天气,雪粒落地滋滋作响,双手在风中很快被冻红,然后变得麻木。在大山的怀抱中,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新阳村一片寂静。

  三个人从村部办公室走了出来。路很滑,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人几近滑倒,又急刹站稳,如此反复了几次。凭着过硬的身体素质,最终,他稳住了,继续前行。这个人,正是湖南省军区驻桑植扶贫工作队第23任队长吴正平。

  这一天,距离吴正平帮扶期满只有不到半个月时间。但他还有太多不舍,太多牵挂。

  吴正平径直前行,来到离村部不远处的一户人家。轻轻推开半掩的门,家里布置的简单却不简陋,一家人正围着炉火看电视。

  “都在呢!天气冷了,要注意保暖啊,另外烤火也要注意安全。”吴正平关切嘱咐。

  女主人钟菊英见到吴正平,十分高兴,用嘶哑的声音竭力和吴正平聊了起来:“真舍不得您走,这一走,又不晓得多久才会回来!”

  这一切得从钟菊英的儿子刘义心说起。刘义心今年27岁,因幼时患肌营养不良症导致下肢瘫痪,上了高中后不得已放弃大学。2015年初,省军区帮扶工作队进驻新阳村,发现刘义心头脑灵活,于是引导他走上农村电商之路,让“受伤的翅膀”重新飞翔。如今,刘义心靠着在网上卖土山货加上代收水电费、邮政快递、代售飞机火车票等,每月收入1000多元。现在的刘义心不再茫然困顿,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生活美好的向往。

  在钟菊英眼里,吴正平比亲人还要亲。

  “放心,我会每年回来看你们的。”吴正平握着钟菊英的手:“我们是永远的‘亲人'”

  钟菊英眼角泛着烁烁泪光,和丈夫起身,目送吴正平走出门口。

  走了一小段路,吴正平转过头,行了个军礼……

  “让红色的土地享受春光”

  2015年2月,吴正平主动请缨来到革命老区桑植,当时也是极寒天气。披着一身细雨、一身雪花,吴正平抵达新阳村(当时叫新桥村):走泥巴路、喝地表水、住老木屋、学生挤危房、产业全空白……他见看到了这里的经济落后,更感受了群众的精神“枯萎”。

  困难,像重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来的扶贫队长的肩上。但是,吴正平深知,桑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太多牺牲,作为军人有责任让桑植这片红色的土地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牺牲生命换来的春光。

  当时,吴正平带领工作队和村支两委,走村入户摸底数、析原因、听想法,与困难群众一同理思路、定目标、商对策。

  为了让大家喝上自来水,吴正平多次前往省水利厅“软磨硬泡”。2015年6月,6公里自来水管道在该村架设开来。那一天,白花花的自来水流进了群众家里,全村靠天喝水的历史彻底结束了。

  也就是在那一天,丝丝“春光”洒了进来,最先滋润的是群众的心。于是,脱贫的信心像一粒种子洒在了村民心里。

  时间紧,任务重。吴正平把种种困难记在心里。他暗下决心,要把困难逐个击破。每天,吴正平工作都超过凌晨12点。他在自己的工作笔记中写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告诉自己,老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就是他的战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不敢输、不能输,也输不起。

  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吴正平带领工作队和村支两委规划实施了水、电、路、桥等基础建设项目。如今的新阳村,水泥公路蜿蜒通达,成群的白墙青瓦的房子沿着公路排开,村级组织活动中心、村级小学、村卫生室、便民超市、文化广场等应有尽有,困扰该村多年的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上学难、住房难等系列突出问题迎刃而解。

  “让绿色的梦想滋润希望”

  风雪中,523亩的禾佳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延展开来,育苗棚里生机勃勃。这里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梦园。是的,在吴正平的心里,就是要让革命老区的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过上好日子,让红色的鲜血变成绿色的希望。

  “必须把产业发展好了,这样群众才能稳脱贫、不返贫。”这是吴正平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但是,发展什么产业好?可不能“竹篮打水一场空”,老百姓的心伤不得,也伤不起。

  当时,十八洞村精准扶贫模式,如星星之火催生了吴正平带领群众致富的“老区梦”,同时也点亮了以罗勇、王虹蔚、钟辉、王海波、王迎春、佘兵等11人的创业梦。

  “建一个集绿色产业经济和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区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于是,2016年,思想的火花碰撞,“织梦”就这样开始了。

  流转土地是第一步。当时,523亩土地涉及新桥村、观溪润村、双元坪村、珠玑塔村、朝阳地村及瑞塔铺镇王家坡等6个村,吴正平以及刘家坪白族乡党委政府带领村支两委挨家挨户地做工作。

  攻坚克难,不久,产业园“破茧而出”,通过“公司+基地+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运行,村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不但成了按月上班领工资的工人,还成了股东。

  目前,该产业园共完成投资800万元,523亩土地变成了目不暇接的创意农场,每亩年产值可达万元以上,投产的生态有机蔬菜畅销武汉、长沙等城市。项目辐射带动全乡380户、1400余人贫困户脱贫。吴正平还积极开拓思路,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土鸡、土猪、豪猪等特色养殖,并建成了300亩优质果林,建成20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

  现在的新阳村增加农业产值30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年收益达到15万元以上,取得了“扶贫一个村,带动一个乡,辐射一个县”的良好社会效益。

  当初,吴正平在村民们心里种下的那颗名为“信心”的种子发了芽、开了花。

  “希望这种领导能在这里多留,但是又希望他们能走,因为压力太大了,真的心疼他们”,禾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王虹蔚告诉记者,三年了,吴正平为新阳村付出了太多,两鬓的青丝都白了。

  “用报答诠释鱼水的情谊”

  “人生像一根蜡烛,每时每刻都做着物与光的交易。但是总有一部分蜡变成光热,另一部分变成了泪滴。”

  三年来,吴正平把自己都给了这片红色土地。他说这里是他的故乡,驻村之后他没休过一次年假。

  驻村帮扶的第二年暑假,妻子带着8岁的女儿来到村中看望三个月没回家的吴正平。

  “我想在这里读书!”那一刻,这位从军23年的铮铮铁汉忍不住流下愧疚的泪水,因为女儿的下一句话是,“因为这样就可以天天看到爸爸!”

  2016年初,吴正平所在部队面临改革转隶,领导希望他回去,那样就意味着提拔。一心扑在“老区梦”上的吴正平回复:“我在这里的梦还没完成,我不能走。”

  2016年10月9日,是中国传统重阳节、敬老爱老的“老人节”。这天,天刚亮,吴正平接到了父亲病危的消息。直到中午,他才动身返回老家涟源,因为当时正值禾佳产业园起步,太多的事等着他去协调去处理。回到家,父亲已经安然沉睡,吴正平失声痛哭……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吴正平心中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山水无言。

  军人与红色的土地,我们终于读懂了。

来源:红网

作者:余苗子

编辑:唐韵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8/02/24/86846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