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六元状元”钱棨牌匾现郴州 藏主寻后人盼物归原主

来源:红网 作者:刘娟丽 编辑:何红华 2018-03-15 10:34:09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3月15日讯(今日郴州记者 刘娟丽 通讯员 阮涛)3月11日,记者在郴州香麓山古玩城发现了一块有关清朝“六元状元”钱棨的牌匾。牌匾正中央阴刻“状元及第”四个馆阁体大字,笔迹苍劲有力,两边为隶书小字落款,右边为“大清乾隆四十六年辛丑年一甲第一名钱棨”,其中“钱棨”两字单独刻框围着,位于“状”字的右上角;左边落款为“大总裁内阁大学士兼礼部侍郎马基彦拜题”。牌匾长183.8厘米,宽48.5厘米,厚5.3厘米,匾面黑底发亮,字迹清楚,保存完好。

  钱棨(1742-1799),乾隆四十六年(1781)的状元,江苏省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氏。在封建专制时代,考中状元是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愿望,纵观1300多年的中国科举史,连中三元着实罕见,总计只有14人,也就是说,大约一百年出一个。然而钱棨却连中六元,刷新了科举的纪录,被称为“六元状元”。

  在中国历史上,连中六元的只有两人,还有一位是明代的黄观,但是他的功名后被朱棣革除,因此,只剩下钱棨一人。何谓“六元”?六元其实就是“小三元”加“大三元”,小三元是指一个读书人在县试、府试和院试中均得第一名(称案首);大三元是指在乡试、会试和殿试中均得第一名,连中三元就是指的“大三元”。

  据有关史料记载,钱棨出身书香世家,但他并不属于那种天才早慧的类型,而更是一个勤奋型的选手,直到25岁才考中秀才,这个年纪比起那些十几岁就中秀才的人来说,已经是非常晚了。从秀才到中举,钱棨又经历了6次失败,前后花费十余年,到考中举人那一年,他已经38岁了,中状元则快40岁了。可以说,钱棨是一位久战科场、毫不气馁、愈挫愈勇的“超级学霸”。钱棨“连中六元”被人们认为是件古往今来从未有过的稀奇事,因此,不论是乾隆皇帝,还是地方官员,都引以为荣。乾隆皇帝还特地赋诗一首,并在诗前写了跋,被苏州的地方官勒石于府学中。钱棨出仕以来,虽然没有留下大的政绩,但他刚正不阿,不与当时的权臣和珅为伍,勤勉任事,公正严明,最后病死于任上,受到朝廷褒奖。

  钱棨高中状元后,连皇帝都为他题诗题跋,可以想象当时很多文人官员都想为他题写点什么,而马基彦正是这些人中的一位。据查,马基彦是与钱棨同时代的清朝官员,广东省五华县人氏,是一位武进士。从马基彦题写的匾中推测,两人应该是关系很好的朋友或亲戚,但到底是什么亲密关系,题写此匾的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已很难得知。

  据收藏此匾的藏主刘顺德介绍,他于2016年夏,经朋友介绍,在安徽滁州,用一个明成化时期的斗彩瓷器换来的。刘顺德搞收藏已有三四十年了,他主要是收藏瓷器和高古玉,而收藏的牌匾,仅此一块。“我就是看到这是一块状元匾,而且还是非常罕见的六元状元,所以就很想收藏这块匾了。”刘顺德对记者说,他小时因为家庭贫困没读到什么书,但他对读书人非常羡慕和敬重,所以才会不惜拿一个珍贵的瓷器去换。至于这块匾是如何到达安徽滁州的,他也不好问,因为这是民间收藏行业的行规:只看东西,不问来历。

  “我现在年纪越来越大了,每天看着这块匾慢慢想到,它应该有个妥当的归宿才好,要么是高挂在钱氏宗祠里,要么是进相关地区的博物馆,因为它不是一块寻常的匾,而是一块具有极高文物价值的匾。”刘顺德说,因此他想寻找到钱棨的后人,好让这块匾物归原主。

来源:红网

作者:刘娟丽

编辑:何红华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8/03/15/86440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